迅速發(fā)展的新形勢下,中學政治課出現了新的矛盾,給政治教師提出了嚴峻的挑戰(zhàn)。諸如:大變革的社會現實與現行教材之間存在著“時差”;正面教育與學生所受的社會負面影響之間存在著“反差”等等。如何接受挑戰(zhàn),化解矛盾呢?
一、著力調整、充實教學內容
從教學內容來看,“空”是目前思想政治課教學中普遍存在的一個突出問題。首先,相當一些內容與學生成長發(fā)展的實際需要相脫節(jié);其次,知識性不強,信息量不足,課本中充斥著許多宣傳口號式的空話、套話和可有可無的實例。所以,在學生看來,思想政治課不是一門“真材實料”的學科,僅僅是一種教育人、勸誡人的工具,學了沒有用,學不學無所謂,只是為了升學考試而不得不聽、不得不背。
在錯綜復雜、變化迅速的今天,學生成長發(fā)展不僅需要自然科學知識和語言科學知識,而且需要大量經濟、政治、法律等方面的社會科學知識;不僅需要自然科學技術,而且需要較強的社會適應能力和社會交往能力。思想政治課是傳授社會科學知識、培養(yǎng)社會認知能力的重要途徑,應責無旁貸地肩負起這一重要任務。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固然要以大綱、教材為主要依據,但又不能被大綱和教材所束縛,應以大綱為綱要,以課本為基礎,并不排斥必要的調整和補充。教學過程中必須大膽一些,灑脫一些,根據教育對象成長發(fā)展的實際需要和培養(yǎng)人才的目標,調整、改革、充實教學內容,增強思想政治課的知識性、針對性。教師應通過教學給學生一些實實在在的知識,幫助學生解決一些實際的思想問題,這樣,才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贏得學生歡迎,也才能保持思想政治作為一門課程的生命力。因此,政治教師應解放思想、拓寬思路,在現行教材的基礎上對教學內容進行大膽的調整和充實。
二、敢于涉及、剖析社會的陰暗面,引導學生正確認識社會,樹立積極向上的人生觀
教師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應以正面教育為主。但如果簡單、片面、主觀地強調社會光明面,淡化甚至回避社會的陰暗面,當學生接觸復雜的社會時,學生的價值觀念必然會產生裂痕,帶來困惑,進而產生對政治課的懷疑。所以,我們必須敢于在一定范圍內涉及、剖析社會的陰暗面。
首先,應當從理論上讓學生了解社會本來就是一個復雜的矛盾體,充滿了光明與黑暗、正義與邪惡、美與丑、善與惡的斗爭。社會中有黑暗面、有丑惡現象是正常的,關鍵要分清哪個是主流,哪個是支流。
最后,應該從積極的人生觀方面引導學生,講清國家干部、黨員中的腐敗分子,講清社會其他成員中的違法犯罪分子等,這些都是腐蝕社會機體的蛀蟲。應教育新時期青年把與這些社會蛀蟲作長期斗爭作為自己的歷史使命和光榮職責。
三、轉變教學觀念
受升學競爭激烈等因素的影響,思想政治課以升學考試為驅動力,圍繞升學考試實施教學過程的現象仍然比較嚴重。對不考的內容馬虎應付,對要考的內容加班加點,搞題海戰(zhàn)術。因此,要深化改革,要轉變教學觀念,應切實將應試教育轉變到素質教育的軌道上來,從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的高度來安排教學內容,搞活課堂教學。
立足素質教育就是要面向社會現實生活,根據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對勞動者素質的要求,實實在在地教給學生一些必備的社會知識,認認真真地開展思想品德教育,堅持知識、能力、覺悟三者的有機結合,致力于提高學生的科學文化素質和思想道德素質。教育不能離開思想教育而單純地進行知識教學,不能考什么教什么、教什么背什么,也不能離開知識教學抽象地宣傳、空洞地說教。任何一門文化課程都是知識性與教育性的統(tǒng)一,思想政治課教學必須以文載道、以文傳道。
(作者單位:福建省泉州市第8中學)
責任編輯/郎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