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紀教育的靈魂是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語文是學習各門學科的基礎工具,更是創新的基礎工具。那么怎樣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與創造能力呢?在此,筆者談一點自己的教學體會。
1.更新語文教學觀念,發掘學生的創新動力
在語文教學中,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就要最大限度地發揮民主教學思想,創設民主、平等、自由、和諧、主動探討和大膽質疑的教學氛圍,給學生“學什么”和“怎樣學”的權利。比如,學生答題不一定要與“教參”和答案保持一致,學生可以對作者、編者、教師提出批評和異議。要把學習的主動權真正還給學生,切忌一言堂、滿堂灌;要給學生以充分的民主和自由;要避免使用“聽我講”、“你跟我說”等傷害學生自尊心的語言;要創造寬松、和諧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在寬松、和諧的氣氛中感受美、欣賞美、創造美。從某種意義上講,教學的民主程度越高,學生在課堂上自覺學習的熱情就越高,創造性也會越強。
2.鼓勵學生標新立異,發展學生的創造個性
中學生的思維最活躍,他們有強烈的求知欲,喜歡標新立異,具有較強的獨立思考和創新能力。語文教學要發揮自己的優勢,發展學生的創造個性,使學生產生創造的動機和熱情,不迷信書本,不盲從教師,不人云亦云;能獨立鉆研,富于批判精神,勇于探索、創新,發表創造性觀點。對于學生提出的相反見解,教師應及時加以鼓勵,尊重學生潛在的創新意識,讓他們看到自己的長處,獲得創新的愉悅;對于一些有異于傳統的看法,教師都應及時給予肯定,鼓勵學生勇于發現自我、表現自我,敢于發表獨特見解,增強創新意識和創新膽略。
3.讓學生展開想像的翅膀,激發學生的創新能力
一個想像力豐富的人,創造力就強,就能夠把自己已有的知識重新組合,創造出種種新形象;而想像力的提高,正是學生寫作的動力源泉,也是培養和提高學生寫作創造性的基礎。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應引導學生對學習內容進行不同方向和層面的發散思維。教師在指導學生閱讀時,為了拓展學生的創造思維空間,應注意學生想像力的培養。教學王安石絕句《泊船瓜洲》一課時,可抓住第三句“春風又綠江南岸”的“綠”字,引導學生從視覺、嗅覺、聽覺等各個方面去發現美、感受美,使學生馳騁于想像的空間,從而培養其創新能力。在教《皇帝的新裝》《變色龍》《我的叔叔于勒》等課文時,可以要求學生展開聯想,給作品寫續篇,鍛煉和提高學生的創造能力。
4.鼓勵多樣性,少搞標準化,激活學生的創新思維
傳統語文課堂教學的通病是過分地強調整齊劃一,重視共性和求同,而忽視學生的個性。因此,在語文教學工作中,應當積極培養學生的求異思維,給他們一個寬松的思維空間。如教《黔之驢》一文時,有的學生認為從虎吃掉驢的角度來看,這則寓言故事告訴我們,貌似強大的東西并不可怕,只要敢于斗爭、善于斗爭,就一定能戰勝它;也有學生認為從驢被虎吃掉的角度來看,文章的主題在于諷刺那些沒有才能、外強中干的人。對學生的見解,我及時給予了贊揚。只有如此,才有利于學生重組課文信息,創造性地理解課文,激活學生的創新思維。
5.翻新語文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創新情趣
多媒體電化教學作為現代教學的重要手段,在教學中有著不可替代的優勢。如,在教學歌劇《白毛女》時,可播放“北風吹”、“滿天風雪”、“扎紅頭繩”等樂曲,用音樂渲染氣氛、表達人物內心世界、表現人物性格特征,幫助學生理解歌劇。我們還可以利用其他藝術門類為語文教學服務,去激活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變通性?,F在,多媒體現代化教學手段的廣泛應用及其巨大的潛力,帶來了教學內容、方法和手段的變革。它可以培養學生獲取信息、運用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可以創造超越時空的課堂。因此,我們要恰當、適當地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努力提高教學效果,激發學生的創新情趣。
(作者單位:江蘇省宜興市教師進修學校)
責任編輯/倪軍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