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是師生溝通的媒介,是通往教學目標的橋梁。問題設計是活化書本知識的手段,課前是否對問題做過加工處理以及問題設計的質量,都會對教學效果產生直接的影響,搞好問題設計至關重要。問題設計主要應考慮以下一些方面:
一、從已有知識入手,聯系實際,創設情境
已有的知識是影響學生學習的重要因素,把所學內容與已有的知識聯系起來,形成新的知識結構,標志著有意義學習的發生。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是中學數學教學工作的根本。從普遍意義上講,中學階段,學生的思維以形象思維為主,具有直觀的特點。中學生具備一定的邏輯思維能力和空間想像能力,但其形成過程多以形象思維為基礎和前提,因此,設計問題時應展示直觀背景、聯系周邊實際、創設問題情境。
二、符合《數學課程標準》的要求
根據《數學課程標準》的要求,一方面,選擇一些恰當的內容,開展研究性學習,使學生以直接獲取經驗的方式,體驗知識發生、發現的過程;另一方面,在常規課堂教學工作中,展示給學生的應是經過教師加工、整理和再創造的“新過程”,使學生間接獲取經驗。《數學課程標準》中對學生所學知識內容的深度和范圍都有了新的、明確的規定,對教學方法也有相應的建議,這些要求和建議應成為設計問題的絕對前提。
三、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
課程改革后,高中開設了研究性學習,初中開設了探究性活動課程,意在以獲取直接經驗的方式,改變學生被動學習的局面,達到提高學習能力的目的。學生主動參與是取得好的教學效果的一個極為重要的前提,學生動腦、動手機會的多少則是其參與水平的標志。所以,設計問題時不能不考慮這個方面。
四、借助輔助教學手段
多媒體教學是現代輔助教學的手段,具有信息容量大,省時快捷,化抽象為直觀,化靜態為動態的特點,它可以對學生形成多重刺激,有利于學生的自學與交流,應充分加以利用。
值得注意的是,輔助教學手段并不局限于多媒體。開發周邊教育資源,置學生于實際的教育環境之中,恰當利用傳統的輔助教學手段來進行問題設計,同樣有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并取得好的學習效果。
例如:初中“合并同類項”一課,關于“同類項”概念得出的問題設計:

本“設計”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出發,通過直觀背景,展示出抽象數學符號的含義和不同符號間的差別。在教學過程中,要求學生通過上述實例,發現并總結出“只有完全相同的符號(組)才能合并”的結論,指出這種“完全相同的符號(組)”就是“同類項”之后,進一步挖掘“完全相同”的內涵,并用語言敘述出來,進而得出“同類項”的概念。
責任編輯/張 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