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傾銷,是我國外貿企業無法回避的課題。遭遇傾銷或反傾銷,都是比較麻煩的事情。但是,如果積極應對,措施得當,則可能化不利為有利。我國很多企業在接受反傾銷實地核查后,其財務、管理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外經貿部進出口公平貿易局局長王世春在談及應訴的益處時,特別強調一個易受企業忽視的問題,那就是,積極應訴的企業往往成為媒體追蹤的熱點,從而提高企業知名度。他舉了一個例子。廈華積極應訴歐盟彩電反傾銷,一度成為媒體關注的焦點,大大提高了廈華的知名度,起到了廣告宣傳難以達到的效果。
應訴必須積極 抗辯一定頑強
中國五礦化工進出口商會的統計數據有力地說明了這一觀點。近年來,五礦化工產品的總體應訴率呈上升趨勢,從1999年的57%上升到2001年的63%,2002年上半年應訴率達78%,其中對歐盟、美國等傳統反傾銷國家的案件應訴率超過90%。對多年基本無企業應訴的南美國家反傾銷案,應訴率也有大幅上升。2001年以來,五礦商會就組織了5起反傾銷案件的應訴,其中巴西管件案已取勝,阿根廷草甘膦案初裁也取得了無損害的好結果。這一組組鮮活的數字有力地表明,企業只有積極應訴,才能保護好出口市場。
當然,要應訴反傾銷,還要有一些招法。加入世貿組織后,我國與各種貿易保護措施進行斗爭的環境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我們既可以世貿組織成員身份,同其他成員進行雙邊磋商,又可以在多邊框架下進行多邊磋商或利用世貿組織爭端解決機制解決貿易爭端。廈門華僑電子股份有限公司在應對歐盟對中國的彩電反傾銷應訴時體會到,以往,國內企業最吃虧的是被反傾銷方強加了極不合理的第三國參考價。明明有銷售價更低的國家他不找,偏偏找那些沒有出口或沒有代表性的國家來充當參考,使我們在傾銷幅度的計算上吃了大虧。廈華公司認為,現在國內企業應該充分利用世貿組織這個講理的地方爭取我們應有的權利,尋找合理的第三方替代國,確定合理的第三國參考價。
預警必須急時 準備定要充分
寶鋼自1996年11月應訴首起美國中厚鋼板反傾銷案以來,至今共應訴國外反傾銷案10起,9起已結案,因為無損害而撤銷指控的6起,低稅率的1起,達成中止協議的1起。勝訴率接近90%。
寶鋼之所以能在反傾銷工作中取得上述成果,得益于企業建立反傾銷預警監控體系。2002年3月29日,美國對原產于中國的油井管進行反傾銷調查,而寶鋼在2001年下半年就通過預警體系獲知了美國這一動向。為此,寶鋼做了大量前期準備工作,在美國調查機構立案后,寶鋼又迅速運用預警體系所掌握的數據,及時向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提出無損害抗辯意見。在事實面前,該委員會最終作出了本案無損害的裁決,從而避免了因申請人濫用反傾銷手段可能給企業出口帶來的損失。
經過多年的實踐和探索,我國已初步建立起外經貿部—我駐外經商機構—外國律師事務所—中介組織—進口商為主渠道的應訴預警機制。實踐證明,這一機制有助于企業通過各種渠道,及時了解國外對華反傾銷和保障措施調查的動向,通過事前努力把案件消滅于萌芽狀態,或提前做好貿易的應訴準備,提高應訴效果。在美國蘋果汁、日本自行車和巴基斯坦碳化鈣等案件中,應訴預警機制發揮了關鍵作用。
反傾銷應訴工作具有極強的時效性和程序性,必須早知道、早準備、早動手。對于某些行業而言,更是如此。比如輕工產品,種類繁雜,經營企業多而規模小,出口金額少,給多數企業的應訴帶來很大困難。為此,中國輕工工藝品進出口商會提出,要通過各種渠道搜集、整理國際市場信息,了解商品的價格走勢、市場容量和出口發展情況,建立多渠道、多領域、多層次的信息交流中心,對在一段時期內價格波動異常的商品和對某一市場出口相對集中、出口數量激增的商品進行調查分析,及時通報會員企業采取預防措施,從而起到預警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