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在國家計委從事汽車產業政策研究的國家信息中心發展研究部副主任張宇賢說:要么別等,要等就等3年以上,等幾個月、一年半載沒有意義。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應用經濟學博士后、“WTO與中國汽車工業”課題組成員喬梁則說:進口車完全不值得等!
喬梁說,中國汽車產品從形式到內容完全國際化了。所有國內大汽車廠家都有國際合作伙伴,中國市場上全是國際名牌廠商與國際市場同步推出的最新車型,其核心技術從國外引進,并且專門針對中國市場作出了適合中國消費心理、消費習慣、路況油況的改進。最著名的品牌,最合適、最流行、最時尚的車型,該來的都來了,都擺在你家門口了。喬梁說:“所有期待的產品都有了國產貨,你還等什么?”
而在過去10多年來,中國汽車質量水平、產品性能價格比比較差,一些外國廠商把三流產品送進中國市場,把淘汰車型丟給中國,造成中國人對原裝進口車的崇拜心理。喬梁說,這是因為當時中國整體消費能力低,有效需求不足,中國老百姓對汽車的認識、消費能力都沒有達到享受最新車型的水平,而成熟的企業卻要衡量機會成本。
喬梁說,選擇整車原裝進口還是“中國化生產”,哪個對長期贏利更有好處,國際汽車大鱷自有一套最符合市場需求的戰略方案。現在大家都統一了認識,就是在中國制造、中國銷售最有利,于是一些汽車廠家的生產基地、研發基地、物流中心都到中國來了。從目前情況看,除了頂尖的品牌外,只要是適合中國大眾的品牌、車型,都會實行“中國化生產”,而不再直接向中國出口,造成自我競爭,自相殘殺。
張宇賢說,因為汽車關稅下調和配額增加直至放開,長遠來說,進口車價格肯定是要降的。但不是目前馬上暴跌。進口車價格戰打不起來,一方面是國家調控的結果,另一方面是供求關系決定的。進口車的競爭對象是廣州本田、別克、帕薩特這個檔次的車型,國產車扛住了進口車價格,進口車只要能順利進關,就能順利銷售,用不著降價。譬如廣本雅閣不降,豐田佳美就犯不著降。
從現在的趨勢看,進口車肯定不會出現手機、彩電那樣慘烈的價格大戰,因為進口車背后是產業集中度非常高的幾個國際大鱷,不象中國彩電那樣幾千家企業混戰。由于整車進口許可證緊缺,經商銷為提高每一許可證的效益,盡量選擇高貨值、高利潤的車型,2002年進口小汽車檔次整體比2001年要高。據黃埔海關統計,今年上半年,經該關進口的小汽車,平均每輛21480.9美元,均價比2001年同期提高10.9%。對于普通老百姓來說,“進口車夢”好像越來越遠了。
早一天享受汽車給你的工作帶來的幫助,多掙的錢也許不止幾萬元;早一天享受汽車給你的生活帶來的樂趣,早一天改善生活品質,更是無價之寶。等待3年、5年,或許只能節省幾千或幾萬元車錢。
專家認為,剛加入世貿組織時很多人都持幣待購,其實是走入了誤區。任何關稅減讓,都是一步一步來的,不可能一步到位。進口配額的整車與配件比例也是一步步調整的。今后進口車價格會呈偶有小幅振蕩、陰跌不止的走勢。進口車也好,國產車也好,降價是“鐵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