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江總書記“5·31”講話以來,武漢市萬松街道辦在區委、區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堅持以“三個代表”為指導思想,緊緊圍繞“稅源經濟創強街、文明創建市級街、黨建工作紅旗街、社區建設特色街”的奮斗目標,創新思路,團結一致,奮力拼搏,取得了經濟建設,黨的建設和各項社會事業的新成績。
記者在采訪中談及萬松街道辦近幾年的成績時,魏國綸書記只是微微一笑。他說:“我們雖然取得了一些成績和榮譽,這是全街上下團結拼搏,真抓實干的結果。但我們應該看到自身存在的諸多不足,所以,只有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加努力,才會無愧于黨,無愧于政府,無愧于人民對我們工作的信任。”是的,稅源經濟是街道經濟的核心,為了壯大骨干稅源,引進新的稅源,堵塞流失稅源,辦事處加強護稅協稅的領導,健全完善街道、稅務、公安、工商四位一體的護稅協稅工作網絡,提供有關單位信息,搞好服務和協調工作。同時,為吸引更多外來資金、項目、企業入駐落戶,構筑萬松街招商引資平臺,拉動全街經濟發展,辦事處以萬松園國際品牌商業街為重點,優化周邊環境,塑造名街形象,為企業營造良好的軟硬環境。魏書記說:“為企業創造良好的環境不是說說就完了。我們把企業引進來,就必須為企業負責,為納稅人負責,必須加強與民營企業和個私經濟的聯系,做好對民營經濟組織服務的承諾,做到多上門、多服務、多協調,加強溝通和感情聯系。主動協調企業與工商、稅務、公安、城管等主管部門的聯系,為企業創造良好的投資環境,幫助民營企業發展壯大。”說到這兒,魏書記笑了笑,說:“不能說是全為了企業考慮,其實也是為我們的將來考慮吧!”話很平實,卻也不是容易做好的。很多人都認為:街道辦不就是管管平常瑣碎之事,調解一些家庭糾紛嗎?
今日的街道辦,已與以前的完全不同了,但也必須在穩定每一個元素的基礎上發展。所以,發展家庭、社區經濟是街道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家庭經濟要從服務社區,服務居民,安置下崗職工,穩定社會出發,抓好三個層次的服務。
一是面向社區老年人、殘疾人、弱勢群體的社區保障福利性服務;二是面向社區居民的便民利民服務;三是面向社區單位的社會化服務。利用自身優勢,發展便民利民服務,如:中介、信息、咨詢、保潔、家政等有償服務項目。實現社區服務的社會化、網絡化、產業化、實體化,形成以社區為依托,轄區單位和社會成員廣泛參與,互補互動的社區服務體系,解決轄區每一個人的后顧之憂。
“街道經濟的發展離不開企業,企業的去留興衰與投資環境的改善關系甚大。環境是生產力,環境可以創造效益。改善投資環境已成為對外開放、引進內外資的第一競爭點,所以,萬松街道辦努力改善投資環境。”魏書記如是說。“首先,樹立‘人人都是環境、個個都是服務’的思想,營造一個經濟發展的良好環境氛圍。要創造良好的服務環境,就要樹立‘服務就是環境,服務就是效益’的觀念。同時,要創造良好的市容環境,大力推進市容環境創新工作,提高轄區形象品位,凝聚人心,提升人氣,使更多的企業投資萬松,繁榮萬松。”
“其次,加強與轄區單位的聯系。充分掌握轄區單位的各類資源,搞好橫向經濟協作,實現轄區資源的充分利用的優化整合,促進區域經濟整體上的互動發展。”
“第三,加強與經濟主管部門,經濟杠桿部門的聯系,及時溝通情況,反映問題,尋求支持,最大限度地利用好現行政策。”
談到這,魏書記頓了頓,但我們從他的眼神中,看到了他對未來的自信。問及此事,他說:“我不敢說自信,也不能夸下海口說自己將做的多么好,但是,只要我們以創建文明城區為目標,從文明街道、文明社區、文明單位、文明家庭創建入手,開展文明創建活動,創建示范社區,緊緊抓住創特色這根主線,提升社區形象,打造社區品牌,推動社區建設整體工作水平的提高。同時,要利用節假日,以‘武漢之夏’、‘金橋書評’等活動為載體,把群眾自娛自樂的活動與組織各種匯演結合起來,把傳統的民俗文化與具有現代氣息的文化綜合起來,探索與發揮校園文化、企業文化、軍營文化、社區文化的特色,逐步培育萬松街的文化品牌。”
“其實,我們走過的每一步都離不開各級黨組織。以后,我們要繼續深入學習,‘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5·31講話精神,突出堅持與時俱進這一關鍵,認準目標不放松,再加壓力、再鼓干勁,上下一心,才能迎接明日的挑戰。”
談話結束了,魏書記的聲音卻在我耳邊回響,隱約中,我看到了萬松街輝煌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