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的市場明顯表現出平衡市特征。2002年1月29日上證綜指在一片恐慌當中創出了1339點的最低點即1月~11月的波谷,之后隨著政策面趨暖,股指開始逐步回升,3月和6月是2002年成交最為活躍的兩個月份,并于6月25日創下年內1749點的新高。盡管在全流通、加入世貿組織后價值與國際接軌預期的高壓下,股指數次跌破大多數投資者的心理關口和市場的敏感點位,但總體來看,2002年1月~11月份股指波動幅度始終在一個箱體中運行,上證綜指大部分時間在1400點~1700點區間內波動,運行在1400點以下和1700點以上的時間都很短。
2002年中國股市的另一個特征是,政策的作用有所弱化,而市場的作用則有所增強。盡管管理層在1500點附近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利好,但目前市場調整的幅度已超過了政策認可的底部區域,市場底與政策底開始出現明顯的背離。2003年,政府將繼續貫徹在發展中規范的改革思路,采取多種措施維護股市的穩定,在保護投資者利益的同時,加大股市對經濟增長與結構調整的支持力度,因此,從政策取向看,穩定和發展仍然是市場的主基調,市場出現單邊大幅下跌的可能性較小。但是,面對國有股、法人股全流通預期的問題,以及對外開放的壓力,投資者的預期和信心需要一定時間才能得到提高和恢復,因此從市場內在的運行規律看,股指出現單邊上漲的可能性也比較小。綜合考慮政策、市場以及其它方面的情況分析,我們認為,2003年市場仍將以窄幅波動為主,上證綜指的價值中軸可能在1400點~1500點之間,即使下破1400點,時間和幅度也是有限的。從上漲的幅度看,上證綜指有突破今年1750點的可能。
從資金追逐的熱點情況看,2002年滬深市場區域性板塊以及少數幾個行業活躍的特征比較明顯,市場操作已從過去對單一公司的集中投資,轉向對符合特定主題(行業或區域等)上市公司的組合投資,區域性重組、外資并購、浦東開發和三通等熱點相繼產生,尤其是滬深本地股由于當地的實質性重組而多次成為領漲板塊。2003年,隨著宏觀環境的變化,證券市場將形成一些區域性和局部性的市場熱點,而這些熱點可能會成為資金追逐的重點對象。
首先,外資并購板塊將由零星個股炒作逐步發展成為集團板塊式輪動的主流市場熱點。據有關資料統計,目前我國證券市場中具有外資并購概念的上市公司占上市公司的比例在10%以上。2003年,具有實質性舉措的外資并購一旦啟動,必將引發市場上外資并購題材板塊的高度活躍。其中航空、汽車、金融、商業等行業的上市公司機會較大,金融類和汽車類會成為外資并購題材的領頭板塊。
其次,國有股、法人股的協議轉讓,將為市場增添新的投資熱點。按照新的國有資產管理法,地方國有企業包括上市公司的產權交易、國有股減持將不再需要通過財政部批準。2003年3月份十屆人大一次會議后,新一屆地方政府將抓住這一機遇,加快上市公司的重組改造,民營、外資企業通過國有股權場外協議轉讓介入上市公司將成為市場新的投資熱點。
第三,隨著QFII的推行,績優藍籌股將成為資金重點流向的板塊。QFII進入國內證券市場是以中國經濟長期和穩定的快速發展為基礎的,重視的是股票的流動性,追求的是價值型投資,因此流通盤大小、業績水平的高低將成為重要的選股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