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陰依山傍水,風景秀美,且文人輩出,他們卓有成效的工作和濃重的文化底蘊打造出一個個精品。江陰曾被國家文化部命名為“全國文化模范市”。
歷任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江蘇省書法家協會理事、無錫市國畫院副院長、江陰市文聯主席、江陰市書畫院院長的夏國賢先生就是其中一位嬌嬌者。
夏國賢先生的書法瀟灑、儒雅,具有一種質樸的風度與氣質。這種氣質的流溢與他日夜沉浸書藝繪畫,碑帖研習是密不可分的。夏國賢的書法,尤以行草見長,其書奇險跌宕,激越空靈,用墨濃淡相間,筆法徐疾蒼健,追求凝重而又博雅精深的雄渾氣勢。觀其作品,可以看出他對米芾的從容不迫、王鐸的婉勁流暢、黃山谷的奇巧恣肆,以及張旭、懷素的率真、狂放,都有較深的領悟與感知,并下過一番苦功,同時他將徐渭的緊密與隨意十分妥帖地運用到自己的創作中。
夏國賢在研習歷代名家墨跡的同時,對古代大家的用筆及意趣也極為留心,蘇東坡的側鋒、徐渭的中側兼用等筆法他都運用得得心應手,絕無行筆滯礙之態,同時又將自己的情感自然、沉著地蘊含在作品之中,使其處處風骨顯露,神采煥然。
大凡有成就的書法家,都十分注重字外功夫的積累。中國書協主席沈鵬看過夏國賢的作品后,十分高興地鼓勵他:臨池固然很重要,但最終還得在字外功夫上有所突破,沒有學養的書家只能成為熟練的寫字匠,而不能在藝術上有所突破。國賢深知個中三昧,他讀帖,看碑,研習詩文、美學、哲學,并在姐妹藝術中吸取著營養。
他在創作中很注重感情的抒發,或婉約、或豪放、或激蕩,縱橫恣肆,一瀉千里。他認為在創作中過于理智,也許作品無懈可擊,但卻難以充分抒發自己的情感,并至出神入化之境界。于是“無意”在他的書作中隨處可見,暢快的節奏,完整的情緒記錄使他的作品達到最佳的藝術效果。如其所作草書斗方,通篇行勢生動,筆意連綿,感情激蕩,看似信手拈來,然非功力精深者無以至此境。
經過多年的苦心經營,國賢先生對中國書法有了更透徹的理解。他認為:“藝術的真諦最難演繹的是心靈的傳承,因為藝術必然是心靈跳動的象征。”的確,任何藝術只有用心去體驗、去感悟,才能達到至高境地。已過不惑之年的夏國賢,在通曉書法的本原后,把觸角又伸向畫境,偶作小品清雅脫俗,氣度不凡,深受同道人眼羨。相信在以后的藝術道路上,國賢會創作出更加令人滿意的作品來。
夏國賢書法
夏國賢,生于1951年,江蘇江陰市人。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江蘇省書法家協會理事。現任無錫市國畫院副院長,無錫市書協副主席,江陰市書畫院院長。
夏國賢研習書法近30年。學書無常師、法無定法,其于晉唐風韻、宋人意法和晚明表現書風均心摹手追而頗有心得。作書追求文字內容與筆墨技巧和風格意境的和諧統一,由無意于佳而得意趣神色的奇妙變化。初從晉唐楷書得法,從宋人蘇米求意,進而醉心于晚明諸家的激情和爆發力。近幾年來尤重書外之功而漸漸流露出自然古雅的書卷氣息,復從二王、董其昌、王鐸諸家尋求資糧而頗有登堂入室之感。好抄書,每有心手相應之作。間或作畫,亦有可觀者。自覺藝無止境,當以不讓古人自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