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指見底與否,首先要從資金面、基本面等\"場外因素\"研判。從資金面看,2002年12月25日是年度財務結算日,這之前連續出現莊股、長莊股的\"跳水表演\",這同12月是財務結算月有著\"割不斷、理還亂\"的關系。同時,資金面上,上市公司增發、配股搶搭年底前的最后班車,也構成了一定壓力。從基本面看,12月到元月中下旬,一般是預警預虧高峰期,構成壓力。綜合上述,場外因素中,資金面、基本面的因素尚不支持企穩和回升,而是支持調整。
其次,結合2002年元月23日、30日見底于1339點~1346點區域的例子可以發現:股指見到中期底部,需要有四個一致,就是:時間窗發出信號、技術指標超賣發出信號、成交量發出信號、政策面發出信號。如果有這四個一致,則中長期見底信號可以明確。從元月情況看,
(一)2002年元月23日恰好是2001年12月5日波段性高點1776點開始調整之后的34天時間窗附近;(二)滬綜指當日放量88億元,較之于22日的61億元放大44%,較之于21日的49.8億元放大76.7%屬于明顯放量。而到了元月31日滬綜指放量更達到179.9億元。上述情況說明:連續放量,表明連續有增量資金入市,屬于場外資金對于底部認同的可靠信號;(三)技術指標嚴重超賣。其中元月22日滬綜指KD處于6.99、9.69,嚴重超賣;而周線指標中KD處于23、32,其中K值也接近于超賣區;(四)政策面出現轉折。元月底證監會召開市場分析座談會,元月30日召開、31日報道的《中國證監會召開的市場分析座談會認為證券市場穩定非常重要》,提出\"只有保持證券市場的穩定,才能推進證券市場的發展和繁榮。\"\"任何改革舉措,只有在市場穩定和投資者權益得到保護的前提下,才能得以順利推進(周小川)\"。
從上述情況看,2002年元月下旬開始、延續到3月下旬的中級反彈,是時間窗、量能、技術指標、政策面共同作用的結果。截止到2002年12月11日,滬深周線指標嚴重超賣、甚于元月,政策面也有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等利好;但是,時間窗未到、量能仍舊萎縮。因此,仍舊不能表明場外資金已經對市場是否處于底部有正面的認同。投資人仍就可以等待資金面等四項因素一致發出見底信號的時機,再做定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