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中有人香港歸
遵法隔離十四天
提心吊膽兩星期
身體健康才放心
――寫于2003年5月17日
本來是為采訪一位107歲高齡的老人去的甘泉街道。但在小區的櫥窗里看到了上面這樣一首“詩”,“詩”的作者是一對近80歲的夫妻,這立即引起了筆者的興趣。
穿過小區重重的綠化林蔭道,走進一幢簡樸的老式公房,又走進同樣簡樸的房間,在整齊而并不成套的家具中,重重疊疊碼著的一本本已經泛黃的筆記本,在房間里比任何一件舊家具和舊家電都顯得突兀。
丈夫周作仁和妻子奚秀退休之前都是教育工作者,已走過金婚的夫妻二人談起他們的長壽之道與夫妻之道時,幾乎異口同聲:“我們的夫妻感情全在這些本本里,因為這些本本又必然會使我們長壽。”僅以上面這首“詩”為例,這是他們從事影視界工作的外孫去香港拍片回滬時,周老寫下,又經奚秀修改的一首“詩”,而僅有關非典創作和抄寫的“詩”就有30余篇,通過這些“詩詞”,他們在生活上嚴把非典關,并要求家人也在衣食住行上創造健康的生活方式。
“習字詩畫不服老,學習外語興趣高。”筆者隨意翻開那些陳舊的本子,映入眼簾的便是這樣兩句見證老人生活的“詩”。奚秀笑著指著丈夫“他可是小區英語角的活躍分子”。
談起抄寫,周老神采飛揚,邊翻著他那十幾本的抄寫本,一邊愉快地說:“抄抄寫寫是要動腦筋的,想寫得好一點,更是要動腦筋。我們的腦子一直比較清楚,與抄抄寫寫經常動腦筋有很大關系。幾十年來,天天筆耕墨耘,常常是上午抄,下午寫,晚上妻子幫我修改。通過不斷地抄抄寫寫,不僅覺得生活充實,腦子也得到很好的鍛煉,不為了發表,只為了開心。”
滿頭銀發,精神奕奕的奚秀似乎更懂養生之道:“一個人進入老年期,腦細胞會逐步老化,記憶力差了,反應慢了,是自然規律。但也可以通過自身的努力,延緩腦細胞的老化。腦健康與身體健康分不開,上了年紀的人,首先要注意身體健康。健康的頭腦寓于健康的身體,一個不注意身體健康,經常患病的人,他的腦力是不及常人的。”
本著這樣的養生觀念,夫妻二人每天早晨5時起床,晚上9時就寢,中午午睡1個多小時。中間,周老還兼著居委會的文教工作,他有一個隨身的小本子,一想到有什么值得寫的,會趕快記下來。
“腦子愈用而愈靈,不用則廢”的格言用在夫妻二人身上,便是最恰當的養生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