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人愛熱鬧喜團圓,因此吃飯也偏愛筷來勺往的聚餐制。然而,非典顛覆了人們的生活習慣,分餐成為健康需要。
發達國家傳染病發病率比不發達國家低,在眾多起預防作用的因素中,不能否認分餐制的作用。我國現在風行的飯盒和不銹鋼分格盤盛飯菜是推廣分食制的良好開端。
公筷是在共食情況下采取的一種防口沫傳播的方法。開始用公筷覺得不習慣,但講衛生總要花點功夫:
1. 勿用私筷匙給客人夾菜舀湯;
2. 勿用私筷解離整條魚、大塊肉或整只雞鴨;
3. 涼拌菜上桌時,用私筷攪拌會使口沫均勻混入菜中;
4. 當餐桌很大,桌面又不能轉動時,也不用私筷替別人夾菜;
5. 公私筷匙外觀相同時,要公私分清,不要拿錯;
6. 吃北京烤鴨用的醬、沾白斬雞的醬油、吃油炸臭豆腐的辣醬等調料,也應用公筷公匙;
7. 吃火鍋時雖然湯是熱的,但未達到煮沸不能保證微生物被殺死,仍應用公筷公匙為宜;
8. 喝不完的飲料勿送別人,勸酒時為示“平等”,將自己酒杯中的酒倒一半給對方,是不衛生之舉;
9. 吃甜食時,服務員遞上一碗清水供大家洗匙,此舉實不可取。此時應要求換匙;
10. 塑料啤酒杯除非一次性應用,否則用后不易洗干凈,即使用消毒液浸泡因杯輕而浮在水面上也達不到消毒效果。
購買筷匙時應選表面光滑并經得起消毒(如加熱、消毒液浸泡),表面粗糙的食具易積聚隱藏微生物。為了便于辨認,可購買具有不同特征的筷匙,使公私分開。
合餐會增加哪些疾病的傳播機會
一般而言,傳染病通過幾種渠道傳播:密切接觸傳播、唾液傳播、腸道傳播、公用餐具傳播以及血液傳播等。因此,在不實行分餐制的國家里,往往容易出現肝炎、傷寒、菌痢等流行疾病多發的現象。而非典是通過呼吸道傳播和飛沫傳播的,唾液傳播和公用餐具傳染病毒就大大增加了傳染病傳播的幾率和途徑。
據有關數據統計,全球乙肝的發病人數在3.5億左右,將近全世界5%的人口都是慢性乙肝的受害者。而從東方和西方人患有甲肝的人數比例來看,其中,歐美人患有甲肝的比例就相當少,而亞洲人患有甲肝的比例就相當高,這一數字對比其實和中西方餐飲方式不同是有一定關系的。
此外,胃腸道疾病等發病也與合餐制有關系。慢性胃炎其實就是幽門螺桿菌通過消化系統和不良飲食習慣而傳染的。幽門螺桿菌還可能從牙溝里面傳染,口腔之間的傳染是一個重要傳播方式,從這個角度而言,分餐制不僅可以減少非典的傳播,還可以減少腹瀉等其他急慢性傳染病的傳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