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先生前后為女兒求詢了三次。第一次問為什么女兒不能門門成績都得優秀。第二次問女兒的成績為什么在中等偏上的程度上凝固了,再進半分難上加難。第三次張先生顯得很焦慮,他說女兒目前的學習狀態每況愈下,不進則退,并且還特別逆反,主意越來越大。
每次張先生都說要讓女兒前來求詢,但最后來的總是張先生自己。想必是女兒不信任父親為她找的“心理醫生”,由此也可見女兒對父親的逆反心理較嚴重。
時隔半年,張先生又來了電話,說去國外就讀3個月的女兒回家探親來了,并主動提出要找心理咨詢師。在約好的時間,父女倆按時到來。我請張先生在另外的地方休息,我與其女兒小紅單獨會談。
小紅是個憨厚的女孩,穿著深藍色的裙子與深色的襯衫,她的臉上浮著自然的微笑。她說,在國外3個月,居住在一個心理咨詢師的家里,曾得到過她的幫助,因此回滬后也想找個“心理醫生”聊聊,畢竟“老外”不可能十分貼切地理解我們的心思。
小紅此次來的目的,是因為人在國外,但仍不時感到緊張。雖然比起出國前的緊張焦慮已明顯好轉,但仍有一定的壓力,仍有緊張的感覺。
小紅的父親是一個焦慮型人格的人,在家時小紅受其影響可以想像。出國后應該是好些了,為什么仍是這么緊張?
“但是,父親的焦慮遠隔重洋每天準確無誤地傳達給了千里之外的我?!毙〖t委屈地訴說。
父親每天晚上9時,必要與女兒在網絡上互通信息。假如女兒有事不在,父親規定她隨身攜帶的手機便會響個不停。父親不惜重金,要時時刻刻與女兒保持密切的聯系。
父親知道女兒交往的每一個同學、朋友,指示她什么“派對”可以參加,什么不可以參加。小紅并不想按照父親的遙控來生活、交友、學習,便“陽奉陰違”,私自決定自己的娛樂活動。但她又不敢違抗父親的旨意,便千方百計趕在9點回家,迎候父親的“問訊”。
父親不但干預她的日常生活,并嚴格控制小紅的學習方式。比如他規定女兒這一個月要拼著命去考英語一級,小紅如是拼搏,如是應考,通過了。她剛想喘一口氣,父親的指令又來了:“下一個月,你一定要拼搏,再考上一個臺階,你就能站住腳了……”小紅累極了,苦著臉不知怎么辦才好。房東是個單身的心理咨詢師,她發現了小紅父親的“控制”現象,對小紅說:“你不能按照你父親的要求去做,這樣是不合理的,不合適的,對你是不利的?!?/p>
—面是父親加重語氣的命令,一面是房東太太的勸告,小紅自己很累很累,很緊張也很沮喪。她習慣了被父親安排,明知是不合理的,但違背了父親的意志她又很惶然,潛意識里會生出“負罪感”,她因此很煩躁也很焦慮。這焦慮已不是來自學業上的,國外的課程并不緊張,而是對自己想擺脫父親的控制,但又覺得十分困難的焦慮。
小紅認為,自己面臨著嚴重的沖突,既想找回自己的獨立意志,卻又害怕失去這種緊密的聯系,她因此而苦惱、彷徨、消沉。她的成績因此后退,乃至9點快到時,她會莫名其妙地緊張。她也弄不明白,自己究竟是愿意被父親管束,還是更希望獨立。
這次,在她臨回國前,父親還為她安排:什么書必須帶回家溫習,什么作業必須帶回家做,什么參考書必須隨身帶著閱讀。父親似乎是個無所不知的人,為她作了天衣無縫的安排,但是她卻感到自己更加消沉、緊張、焦慮。
小紅為什么會如此焦慮?是父親過分的控制與干預破壞了她的自主能力與自信,壓抑了她的自我意志,使她失去了駕馭生活的主動性與樂趣。同時,由于長期如此生活,她對這種被安排、被控制的生活又產生了依賴,正是這種反叛心與依賴性的沖突,造成了她的緊張、焦慮、消沉、沮喪。
心理評析
父母:警惕你的控制欲
控制欲有礙孩子健康成長
小紅的父親是個焦慮者,媽媽是個逆來順受的好脾氣人。小紅在本質上像母親,可是父親卻硬按著自己的意愿逼著她去追求一流、成為最優秀的。而這樣的結果則是既造成了父親的失落,也導致了女兒的失敗感。父親的控制欲是戴著關心子女的光環,但實質上卻是父親為了滿足自己的愿望,把個人意志強加在兒女身上,不管個性差異,不問結果如何的一廂情愿而已。
父母過強的控制欲是父母本身焦慮的體現。這種控制欲有很多表現形式:偷聽兒女電話,私拆子女信件,事無巨細都想了解、參與、把握。這種行為的不良后果是,易造成孩子的依賴、不自信、弱化,并且孩子會為自己的軟弱沮喪、憂傷、焦慮。
偏差的父母之愛
很多父母在子女到達青春期以前都適應得很好,但接下來就無法適應孩子的成長與改變了,這是因為他們不再能適當地改變和調整自己的態度。有人把父母為子女所受的痛苦與改變,視為一種自我犧牲或殉難,其實不然,最終父母的收獲可能比子女更大。
青春期的孩子經常抱怨,他們所受的管教并非出于父母真正的關懷,而是惟恐敗壞父母的名聲。青少年的這種怨言往往與事實相符。例如我們經常聽父母抱怨:“你學習這么差,我的臉都讓你丟盡了……”有的父母不能體會孩子的獨立人格,他沒有能力區分自己與孩子是兩個不同的人,難以把孩子當作一個擁有獨立生命的獨立個體。在知識層次上,他知道別人跟他是不同的,但在更基本的層次上,他根本不覺得別人的存在,在內心深處,全世界只有他,全世界就只等于他一個人。在這種狀態下,父母對孩子的管教是以自我為中心的,為所欲為的,毫不顧忌的。
建議給孩子足夠的心理空間
小紅是個學習努力、性格溫柔、品德優秀的學生,假如父母認同她的實際情況,給她積極的鼓勵與相應的自由,她完全可以在原來的基礎上獲得穩定的、長足的發展??墒牵赣H對于成功的焦慮逼迫,使小紅不勝焦灼,學習成績反而居中不上,這便是父母家庭教育的失策之處。
鑒于小紅的狀態,建議其家長
其一,是要重視女兒的感覺,而不是以自己的情緒與期望為前提,對女兒提出不切實際的要求。
其二,是給孩子足夠的心理空間,放下強迫性的控制女兒的習慣,讓她學會處理自己的生活問題。
其三,幫助女兒逐漸學會選擇,判斷自己所面臨的問題。長期以來她一直處于“聽命”狀態,學會獨立要有一個過渡期。
其四,在一般情況下,父母親可以放手讓女兒去處理自己的事情,等她需要求助時再予以商討。在重要問題上,比如戀愛、求職,父母要主動關心。這樣,孩子既有自己的獨立心理空間,又能及時得到父母在重大問題上的關心。
其五,在放松的狀態下,女兒的學習成績會穩步上升,學習積極性也會大大提高。但是,不能因此又提過高要求,使她重新處于焦慮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