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名:The very best of relaxing classics
演奏:古典音樂眾名家及樂團
編號:Decca 2CD-437 862-2
相比新的古典音樂錄音,近幾年各種巧立名目的古典精選碟似乎出得特別多。我聽到的說法是:精選碟是唱片公司的面包和黃油,而新的錄音則可能是他們的甜點。因為,從近年古典音樂市場的景氣程度來看,搞新錄音顯然本大利小(大多短期之內難以盈利),而拿老錄音做集錦唱片,就等于是新瓶裝舊酒,本小利大。
本人其實不反對精選唱片。因為精選碟如果出得好,很大程度上,對于追求寧精勿濫的聽眾而言,不失是一種很經濟的選擇。尤其對于普通的音樂消費者,花不多的投資就可以飽享許多名曲名盤的精華,真是便宜有大碗。可惜的是,現在市面上的大多數古典精選碟都良莠不齊。
其實要出一套好的精選集,不僅很考驗唱片公司的錄音資源是否豐厚,還很見編輯整合者的功力。一套好的精選唱片,除了選曲要精,版本要好;選題和創意也要有號召力,既要針對市場,又要不落俗套。再者,好的精選碟順著次序一口氣聽下去,聽覺的基調是非常一致的,不會有突兀的感覺。最近,香港環球以古典品牌Decca的名義推出一套兩張裝的《The very best of relaxing classics》,就是一套在上述方面都做得非常到位的古典精選碟。
很明顯,《The very best of relaxing classics》是一套應景的精選碟。它推出的時候,香港人正受SARS和經濟蕭條的夾擊,而這里70分鐘的音樂,寧靜、抒情、優美,正好可以為躲在家里的人們帶來心靈的撫慰,也可以讓人舒緩緊張的壓力和紊亂的情緒。33首迷人的樂段,既有古典歌劇的詠嘆調、間奏曲,也有鋼琴、吉他、大提琴的協奏曲,其中有些古典音樂還為一些電影配樂所用。其演繹者,包括卡拉揚、阿什肯納奇、賈丁納、弗萊明、迪·卡娜娃以及斯塔克等。無論你如唱片封套中的女孩般坐在火爐邊看書,或是在餐桌邊、浴缸中、被窩里,沉醉其中,都可以不知不覺地進入溫柔的避風港。
片名:McIntosh DVD-Audio Spectacular
演奏:眾音樂名家
編號:McIntosh-9001
兩大新一代唱片載體DVD-Audio和SACD的較量已經見得分曉。結果是:SACD由于獲得了最多數唱片公司和音響制造商的支持,在市場上大獲全勝。君不見,市面上SACD的軟硬件品種和數量在呈幾何級地增加,而DVD-Audio則幾近式微。現在,有關SACD的吹捧文章大量見諸媒體,而我們卻幾乎未見到一款“好評如潮”的DVD-Audio軟件,可見市場總是那么的趨炎附勢。
SACD在商業上的勝利是擺在眼前的,不過,它是否真的在技術和效果上將DVD-Audio徹底打敗卻是未知數。歷史的經驗證明,很多在市場上偃旗息鼓,敗下陣來的產品,未必都是技術上的弱者。就像SONY當時遭到市場無情拒絕的3/4格式錄像帶和廣為流行的1/2格式錄像帶之爭,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最近聽到一張TOP Music委托美國Delos唱片公司炮制的24bit/192kHz PCM兩聲道DVD-Audio碟,更令我堅信一張制作嚴謹的DVD-Audio,重播質素其實一點都不會負于SACD。
這張專門提供給音響名廠McIntosh作試音碟的DVD-Audio,15段內容以早些時候極受好評的McIntosh監聽試音CD版為藍本,只是加錄了一段卡門組曲。除全部以24bit/192kHz PCM兩聲道制作,還加送了3段24bit/96kHz 5.1聲道的環繞聲版本,供玩家比較。
和CD版比較,DVD-Audio版顯然在活生感、細節、質感和聲音的流暢性上更勝一籌,音場的立體感、低頻的結實度和豐富的堂音令人激動。由于沒有同樣的音樂內容的SACD和這張McIntosh DVD-Audio做AB比較,所以我不能明確告訴你DVD-Audio和SACD到底誰優誰劣,但就我聽過的其他SACD的經驗判斷,我可以負責任地說,DVD-Audio在逼真度、速度感、動態、弱音細節、空間感等方面,幾乎可以做得和SACD難分伯仲。
片名:The Best Of Holly Cole
演唱:荷莉·科爾
編號:Metro Blue 7243 5 29064 20
很多音響發燒友都鐘情于女聲錄音。尤其是那種人聲表情豐富,并帶有一點憂郁氣質的“委婉型”女聲,永遠有最多的捧場客。早年詹尼弗·沃娜斯的《藍雨衣》;瑞達卡·托尼弗的《神仙故事》;蔡琴的《老歌》;以及較新的諾拉·瓊斯的《遠走高飛》等,都是屬于這種類型。究其因,也許是有能力玩音響的,都是上了點年紀的人士。他們的聽感不會追求過度的刺激,卻關注于歌手能否細膩地表達人生的內涵和真情。如果閣下的欣賞品味也是屬于這一路,那么這里又有一張很好的女聲唱片推薦給你。
加拿大籍的爵士鋼琴手兼歌手荷莉·科爾并不隸屬很大的唱片公司,由于國內媒介的推廣不多,所以好多人可能還不太熟悉。不過,這并不等于她的實力不濟。事實上,荷莉.科爾和阿倫、大衛所組成的三重奏,多年來一直是加拿大爵士樂壇最膾炙人口的組合。這個三重奏以荷莉醉人的歌聲和簡潔的鋼琴為中心,配上阿倫·戴維斯的鋼琴和大衛·皮爾奇的貝斯,帶著一種影響他們極重的紐約式地下音樂風格,深深吸引著大批爵士樂迷。
這張荷莉歷年的精選最能代表她在演唱上的獨特風格。荷莉的音樂總是帶著一種厭世的情緒,樂風簡潔,色調灰暗,很少高亢熱情,有時甚至讓人誤以為她是否陷入嗑藥后的迷幻狀態。聽她的演唱,也常會讓人想到歐蒂·勒蓓或瑪琳·黛德莉這類法國歌手的頹廢風格。像這張唱片中的一首“Blame It On My Youth”,看過湯姆·克魯斯夫婦主演的電影《大開眼界》的人一定知道這就是影片中曾經用過的配樂,荷莉的演唱所帶出的那種沉郁中的性感和甜美,讓人久久揮之不去。
錄音平衡而富有層次感,這更使整張唱片呈現一種松軟、慵懶和舒緩的氛圍。泡杯好咖啡、或是倒一杯醇酒,如果你有一套上等的音響系統就更好了,讓荷莉·科爾的歌聲靜靜流瀉,你便能沉醉在最深層的感動中。
片名:Hope
演出:休·馬斯蓋拉
編號:Triloke Record 80224
爵士的根源可能是在非洲,但是美式流行音樂的重要影響已經使爵士背離了他的本土根源。更加難堪的是,南當時的非種族隔離政策迫使南非代表性的音樂家們不得不選擇背井離鄉,這也使得爵士樂成為了一種放逐者的音樂。
小號手休·馬斯蓋拉(Hugh Masekela)是頭一個離開約翰內斯堡的南非音樂家。 1960年21歲的他和他后來的妻子移民到了美國,當時無人理睬。可是到1968年,當他的專輯《The Promise Of The Future》打破夏日銷售記錄,另一張融合爵士頂級作品《Grazing In The Grass》發牌一樣賣出去400萬張的時候,他已經可以算得上是天王級的人物了。
因為入鄉隨俗,馬斯蓋拉玩的是現代非洲爵士,其中,融合了南非當地民歌特技一樣的獨特韻味,其中當然也有美式RB的純真味道,甚至有搖滾和說唱樂的元素。
很多發燒友可能透過德國“柏林之聲”高級音響廠出版的第三張試音碟已經領略了他的音樂。該試音碟第9首曲子“Stimela”,就來自這張名為《希望》的專輯的最后一首。這是一首基本可以聽懂的以英文口白敘事為主的曲子,全長達10分鐘,內分4段。第一段以敲擊樂器與口技具體而細微地模仿出蒸汽火車的種種聲音,并以歷盡滄桑的嗓音述說著從非洲其他地方載運而來的礦工,前往南非礦場淘金的悲慘生活。在暗無天日污濁不堪的礦坑里,黑人礦工挖出價值無數的黃金與鉆石,同時也幾乎等于為自已挖掘著墳墓,因為礦坑里命不保夕,而遠在天邊的妻小可能早已在戰亂中慘死;第二段是薩克斯風演奏,憂怨地感嘆著黑人被無情擺弄的命運,除了無奈,還是無奈;第三段是小號的獨白,似乎在暗無天日的恐怖威脅與聲聲無奈中,虔誠地期盼著慈悲與曙光的降臨;第四段則是以某種非洲土語唱出的一連串愛憤情緒,可以深深地感受到是來自壓抑已久的內心沖擊,和一發不可收拾的宣泄……
限于篇幅,有關這張唱片錄音的好處就不多說了,反正只要你還買得到這張CD,你就會被這張音效罕見的天碟震驚得目瞪口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