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多像我這個年紀的人換而言之就是七十年代生人都是在周末的午后中央電視臺的電影展播中認識格里高利·派克的,那是個黑白片的年代,中央電視臺每個周末午后播放一部好萊塢的經典影片,那時我們的物資還是匱乏的,但是通過周末的120分鐘,我們看見了好萊塢式的紳士淑女的生活。
那樣的電影里面人們是彬彬有禮的,穿著得體的西式服裝,背景音樂永遠是優雅的西洋舞曲或是獨奏的鋼琴,那是一個年代的象征,也是我們這一代人向往的生活,雖然長大之后,我們知道這不過是電影,它和現實之間有巨大的鴻溝。
某個下午,我遇見一部電影——《乞力馬扎羅山的雪》,那里有一個憂郁的修長的男人,他經歷了戰爭和愛情,始終是優雅的和失落的,我記住了那個名字:格里高利·派克,這個名字深深烙在我的心里,那是一個理想男人的化身,表里如一,高尚、英俊。
后來,我們進入彩色電視時代,生活越加多姿多彩,我們的心里記住了很多的名字,但有一些名字帶有明顯的象征意義,讓人無法忘懷。格里高利·派克,代表的是勇敢無畏高尚和英俊,我們知道,這樣的人太理想化了。人們愿意留住一些理想在心里,甚至覺得他應該是永恒的,直到他在愛人懷里安祥地去世,他為我們畫了一個圓滿的句號。
格里高利·派克從20世紀40年代開始了自己的演藝生涯,從此一直籠罩在聚光燈光環之下,成就了一番驕人的事業。他一生從未傳出過任何丑聞,這在魚龍混雜的好萊塢中更顯得出污泥而不染。派克從影60年中,扮演的幾乎都是正人君子,有趣的是他兩次演奸角的影片并不賣座,可見人們對他已經有了無法轉變的認識。
艾爾德瑞年代
派克在圣迭哥長大,母親在他降生后,翻閱了一本書,偶然找到“艾爾德瑞”這個單詞,于是這個名字就和他聯系在一起了。
1922年在他6歲的時候,父母離異,很長一段時間他都跟著祖母過。在最初的5年里,祖母照顧他。他喜歡每個星期坐車去拉霍亞市玩。在10歲時他被送到洛杉磯圣約翰陸軍軍官學校。后來他回憶說:“也許大家覺得我在祖母家玩寵物、騎自行車,開心得得意忘形了!”
在陸軍軍官學校,派克喜歡軍事化的管理和軍裝,熱愛體育運動。從一年級到九年級,他都是學校的領袖人物。而這些童年的經歷在他身上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跡,我們在銀幕上看見的他那正直、果敢的一面無疑與這一階段的生活有關,在這個學校里派克學會了做什么事情都要努力一下,即使已經因為害怕閉上了眼睛。
30年代在圣迭哥高中讀書的時候,派克很受歡迎,他的一個老同學迪肯·克勞伯回憶說:“他很安靜,很友好,很有魅力!”而派克是這樣評價自己的高中時代——“有點傻”。
派克的爸爸,也叫“派克”,是圣迭哥唯一的藥劑師。派克的父親在65歲退休后十分期望派克可以繼承他的事業,做一個醫生。派克說:“在大學的那幾年,我很沉悶。后來決定當一個報社記者或者寫書當大學教授。我很滿意這個想法,真的特別喜歡做這些!”所以在1975年,當他已經是全球最著名的電影演員之一時,他寫下了《一個演員的一生》這本書,也算是圓了兒時的一個夢。
格里高利年代
1939年春天,艾爾德瑞·派克在醫學院畢業后,帶著僅有的160美元和一封介紹信,登上了去紐約的火車。3天后,他來到曼哈頓,從此取名格里高利·派克,身份也不再是一個醫生,而是演員。
第一次試鏡的時候,派克在化妝間狠狠踢自己,對自己喝道:“滾回去!”他一直戰戰兢兢,無法建立信心,幾分鐘以后他終于鎮定下來,勇氣開始恢復,自信也慢慢回來。
他是好萊塢影星中為數不多的大學畢業生,從影40年,拍了50多部影片,塑造了許多令觀眾傾倒的形象。他們中有理想主義的牧師、善良的農民、剽悍的職業槍手、無憂無慮的記者、嚴峻的職業軍人……他曾四次被提名奧斯卡獎,終于在《殺死一只知更鳥》中因成功地扮演了一個不顧個人安危 、為黑人伸張正義的律師而獲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獎。
縱觀他的影史,多半演的是正氣凜然的人物,加上他在好萊塢從事公益活動的至尊地位,無論銀幕上下都塑造了莊嚴高貴的形象。也許就表演而論略嫌單薄了些,然而,這種忠誠正直的理想人物,在美國電影上已越來越少,也越來越令人懷念了。
喜歡他的人們,從他的50多部作品中選出了以下十部經典影片:
1.《殺死一只知更鳥》
派克在片中扮演一位不顧個人安危,為黑人伸張正義的律師——艾蒂科斯·芬奇。影片根據1960年獲得普利策文學獎的同名作品改編。這部影片使他成為奧斯卡影帝。
2.《羅馬假日》
本片榮獲第26屆奧斯卡最佳女演員、最佳編劇、最佳服裝設計3項金像獎。這部影片在中國公映時引起轟動,筆者就曾在兩天里連看三場,片中那個紳士味道極濃的記者幾乎成了格里高利·派克在中國觀眾心中的經典紳士形象。
3.《君子協定》
派克在片中扮演一個正直有為、富有同情心的青年作家菲爾·格林。這部電影在當年的好萊塢是對排猶主義發起的第一次重大的反擊。獲第20屆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女配角3項大獎,派克獲得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獎的提名。
4.《晴空血戰史》
派克塑造的那位堅韌不拔的指揮官真實可信,栩栩如生。入圍1949年度第22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最佳男配角、最佳錄音獎。
5.《黃沙天》
派克在片中扮演劫匪頭子,影片有著一流的情節。絕美的黑白攝影也為影片增色不少。
6.《鹿苑長春》
在青少年啟蒙電影之中,本片具有相當深刻的教育意義,對于父子親情和人與動物之間的感情都刻畫得相當成功。入圍1946年度第19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等七項提名。
7.《乞力馬扎羅的雪》
本片根據海明威原著改編,實為海明威一生情海滄桑的真實寫照。獲奧斯卡最佳攝影獎提名。
8.《愛德華醫生》
這是一部希區柯克經典懸念片,一個追捕逃犯的故事。入圍1945年度第18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等六項提名,并獲得最佳原創音樂大獎。
9.《王國的鑰匙》
這部影片描寫一個名叫弗蘭西斯·奇澤姆的蘇格蘭牧師的故事。入圍1945年度第18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男主角等四項提名。
10.《百萬英鎊》
本片根據馬克·吐溫的同名小說改編,片中的格里高利派克顯得風流不羈,別有一番風味。
幾近完美的婚姻
格里高利·派克一生從未傳出過任何丑聞,這在魚龍混雜的好萊塢中更顯得出污泥而不染。
銀幕下的派克一共育有4名子女和7個孫子孫女。他在家庭里始終扮演著好好先生的角色。派克共結過婚兩次,1942年與Greta Rice結婚,1955年離婚。是《羅馬假日》讓他遇見了第二任妻子——法國美女維羅尼科。他們第一次會面是在巴黎,當時派克在那里宣傳這部影片。在親密的交談中,他們建立了愉快婚姻生活的基礎。
他們相愛、結婚、生兒育女,中間沒有出現太多的風波,格里高利·派克在他的電影中很少得到善始善終的愛情,這種憂郁和悲劇氣氛使他更加迷人,而在現實生活中他得到了他在影視作品中一直追求的東西,這樣的故事更像一個傳奇,讓喜愛他的影迷欣喜。派克去世的時候,維羅尼科就在他的身旁。她說:“他死得很平靜,我握住他的手,他就睡著了。他并非生病,只是跑完了人生的最后旅程。”
影帝之外的人生
派克除了在銀幕上演活了紳士角色之外,現實生活中的他也參與過不少公益事務。如美國癌病協會等工作,此外他還三度擔任過美國影藝學院主席及電視電影基金會會長等。在他擔任影藝學院主席期間,他取消了由電影宣傳人員參與投票的資格以表公允,此舉令奧斯卡的條例因而改寫。1968年他又提出因黑人民權領袖馬丁·路德金遇刺身亡,而將奧斯卡延期舉行的決定。此外,派克在1962年拍攝代表作《怪屋疑云》期間,曾率領好萊塢多位演員在洛杉磯中央圖書館向青少年推行熱愛讀書的風氣。而《怪屋疑云》上映后也成為美國民權運動的里程碑。
由于派克的正派形象深得民心,早于20世紀60年代已有傳民主黨有意推舉他競逐加州州長,但卻遭派克婉拒。
派克的發言人說:“他是所有時代中最偉大的人物之一。他的名字甚至已經變成了英語的一部分。他就像座紀念碑,而不只是一個凡人。他為全世界電影樹立了標準。” 而斯蒂芬·斯皮爾伯格則這樣評價他:“他的傳奇不僅僅出現在電影里,而且在他平常的嚴謹、認真的工作和生活中。他是所有演員的長輩。”
派克用自己長長的一生印證了這些話,用自己的行為和魅力影響了更多人。他的價值,早已不是一個好萊塢明星那樣單純。
派克小檔案
姓名:Gregory Peck
生日:1916年4月
出生地: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南部的La Jolla市
所獲獎項:1962年第35屆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獎(《殺死一只知更鳥》)
瓊·赫肖爾特人道主義獎
美國電影學院終身成就獎
美國演員公會獎
肯尼迪中心表演藝術獎和自由勛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