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薛偉,8歲習琴,19歲考入中央音樂學院,曾師從林耀基等著名小提琴教授。
1985年,薛偉遠赴英倫跟隨尼曼教授學習。
1989年起,薛偉被英國皇家音樂學院聘為教授,成為了這所久享盛譽的高等學府有史以來最年輕的教授,也是教授中的第一位東方人。
1986年,薛偉在莫斯科獲得了第八屆國際柴可夫斯基小提琴大賽銀獎。兩周后,他返回倫敦參加卡爾·弗萊什國際小提琴大賽,贏得金獎及其他所有獎項。同年,他還獲得英國青年獨奏家年獎。
去年10月,薛偉出任“柴可夫斯基小提琴大賽”評委,是迄今為止最年輕的評委。薛偉曾經為ASV、RCA、雨果等唱片公司灌錄過大量唱片,他所錄制的《梁祝協奏曲》被評為最權威的版本之一。去年,他與古典音樂界的“百年老店”EMI簽約5年,成為EMI旗下的第一位華人專屬音樂家
——這無疑是一份簡單而厚重的簡歷,因為一位來自東方的小提琴家,可以用音樂來很好地詮釋小提琴這種屬于西方樂器的古典情懷,這是難能可貴的。
見到薛偉是在馬勒別墅里——這個躲在高架道邊的有著歐洲古典城堡面孔的褐色大房子里,還保留著歐洲中世紀的氣味,結實的深褐色上好木料做成的護墻板,雪白的有著美妙的弧度的穹頂,還有碩大的在晶瑩剔透里光芒四射的水晶吊燈。兩個巨大的音箱里流淌著優美而且有著像絲綢般柔滑質感的小提琴曲,那樣的感覺就好像是在一個真正的歐洲古堡里,盛裝的客人和這盛裝的大廳一樣,等待著一場盛大的舞會——弓和弦在樂手們的手中流動,飛揚出一個個神奇而魔幻的音符。童話故事里,英俊的王子和美麗的公主就要登場了……
當然,這并不是童話里的舞會,當一個在繁華的都市里堅持著古典的小提琴家要推出他的專輯的時候,選擇這個城堡一樣的房子就再適合不過了,所有的氛圍都是在古典中時尚的,一如薛偉的這張專輯的整體品位。身為中國小提琴演奏家中少有的大師級的人物,這是薛偉簽約EMI(百代)之后推出的第一張專輯。在這張完全在國內錄制的古典音樂唱片中,集合了最優秀的演奏家和錄音師,來自英國的鋼琴家邁克、青年大提琴家秦立巍、古箏演奏家祁瑤和范瑋卿,以及中國一流的錄音師李小沛,頂尖的組合共同演繹了一段在古典和時尚之間游走自如的經典音樂,而作為主人公的薛偉也一如既往地堅持著他在音樂上的細致到一個音符甚至一個符點的精益求精,所以,對于這張用法語取名叫做《愛的致意》的小提琴專輯,它所代表的不僅是薛偉的大師級的演奏水平,也是中國古典唱片業的一個里程碑的作品。
薛偉說,你可以把它當作發燒天碟,也可以把它看作古典大碟,或者讓音樂緩緩流淌于一個小小的房間里,只是用音樂給心靈帶來溫暖。在這個暗紅色調的唱片盒子里,裝著制作精美的唱片、DVD,以及由EMI著名樂評人Jameson親自撰寫的對于每首樂曲的權威點評,還有一本由薛偉自己標上弓法指法的袖珍樂譜。一切都同時具備了古典和時尚的雙重氣息,把古典音樂從古板的藩籬中解脫出來,在保留了那種安逸和典雅的時候,也貼上屬于這個時代的標簽。
我們所生活的已經是個不再古典的年代了,在這樣的年代里,如何讓古典音樂再一次深入人心呢?在選擇樂曲的時候,薛偉和唱片的策劃者們一道精挑細選了19首各具特色的樂曲,從古典到浪漫,從電影音樂到音樂劇選曲,從小品到如歌慢板。薛偉說,這一定都是最好的樂曲。
當這個自信的音樂家從大英博物館的角落里找到這些早已匿跡隱形的曲譜的時候,當他把這些消失已久的音樂重新演繹出來的時候,當他在聽到一個歌唱家的演唱后如獲至寶并且毫不猶豫地去找人改寫成小提琴曲的時候,在這樣的苛刻卻充滿靈感的挑選中,這一定是薛偉眼里最好的樂曲,最動聽的樂曲——就像童話一樣,瑰麗而不失純真,在古典的浪漫情調里徜徉游走。
可以沉浸在古典音樂里的心靈應該是澄明而安逸的,所以薛偉看起來是溫和的,黑色的細框眼鏡和CHANEL的設計師打造出來的毫不張揚的造型,讓不拉琴時的薛偉多了一些別樣的魅力——就是唱片封面上的那個在深秋般的色調里會心微笑的男人,儒雅中卻有著非凡的灑脫。
可是對于他所鐘愛的古典音樂來說,薛偉卻是個無法灑脫的人,這個在音樂上的完美主義者,他總是喜歡在每一段音樂中近乎苛求地“折磨”著自己,在錄音室里,有時候僅僅是因為他自己的感覺不對,他必須將在別人聽來已經非常不錯的錄音一次又一次地推翻,重來……對于這樣的經歷,薛偉自己也只能用“精疲力竭”這四個字來形容。
在暖氣還沒有開放的北京初冬,中央電視臺的第一錄音棚里,薛偉和他的合作者們開始了這張唱片的錄制。錄音對于他們來講,是段極其艱難的日子,每天都要在一起排練七八個鐘頭,每一個小節甚至每一個音符都是要反復推敲的。錄音并不像是舞臺上的表演,可以隨心所欲一些,當樂曲被永久記錄下來的時候,它需要做到的境界一定是完美。而冰冷的錄音棚里,一曲奏完手指就已經凍僵了,只有用熱水袋不停地捂,然后繼續下一曲……
在錄音的時候,常常要熬夜到凌晨。一次,在半夜三點的時候,挑剔的薛偉仍舊對一首曲子不滿意,要求一遍一遍地重來。他的鋼琴伴奏邁克告訴他,已經很完美了。可是薛偉仍然堅持著,直到實在體力不支,只能拖到第二天繼續錄。然而第二天一早,當邁克把那段凌晨三點的錄音放給薛偉聽的時候,在無遇的寂靜中,薛偉自己聽著聽著就淚流滿面,因為那的確是他自己拉過的最好的,他突然感到非常驕傲。
大提琴伴奏秦立巍說,薛偉在運弓時候的技巧令人嘆服。是的,在這張專輯里,他拉出了世界上最最快的《無窮動》,而他的《霍拉舞曲》中嫻熟的頓弓技術幾乎無人可以企及。
古箏伴奏祁瑤說,在錄完音的那天晚上,已經幾天沒有好好吃飯餓極了的大家沖出去好好吃了一頓,而那個在錄音棚里精益求精誰都不會輕易放過的薛偉,竟然捧著一個比他的臉還大的碗就呼嚕呼嚕吃了起來……
而曾經在簽約時承諾在5年里出8張專輯的薛偉,對于他來說,這只是拉了一段精美絕倫的序曲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