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的無錫,國資改革是個忌諱的話題。籠罩在溽熱中的江南名城,似乎因此顯得格外沉悶。8月15日,記者踏進了無錫市解放南路634號——無錫市政府大樓,在表明了來意后,原本準備接受采訪的該市經委主任和體改委領導采取了回避態度:“半年前如果你來,我可以告訴你所有你想知道的東西,但現在絕對不行,太敏感了。”
陪同記者的一位當地媒體同行調侃說:“人家現在正在做大買賣,能告訴你嗎?”他指的“大買賣”就是無錫小天鵝和慶豐兩家企業的國資整體轉讓一事。而此事因為涉及太多與國資管理未定論的問題,引起國家有關部門和市場監管層的密切注意。據說,在事件發生的7月初,市府所在地附近的梁溪飯店駐守著11家媒體的17名記者。
但無錫市市長毛小平仍然在7月宣布,要“全面突破授權企業改革,堅持好企業、大企業、影響大的企業先改,年內力爭有兩家以上工業授權企業完成改革改制”。小天鵝和慶豐作為無錫市國有資產中的上品,按照既定時間表,安排在了無錫市“國資退讓、民企入主”的國資改革戰略計劃中。
據市府辦公室人員介紹,無錫市擁有的191家地方大型國有企業,目前改制只剩下不足50家,預計年底將全部改造重組完畢,“年初,市委副書記、市國企改革領導小組組長韓軍指出,無錫市今年的國企改革,要使企業國有資產比重降低到20%以下,要在國有資本的退出上有新的突破。”
為此,無錫市一位重要領導在今年6月份江蘇各地國資轉讓如火如荼之時,放出豪言,要“賣出無錫市所有國有資產”。
為了探明無錫這種國資轉讓熱情后面的深層原因,經過記者的“圍追堵截”,市體改委一位官員終于在私下接受了記者的采訪。“無錫市是江蘇省除了南京外,國有經濟總量最高的城市。”他介紹說,這些年無錫政府在國企改革上花費了不少精力,嘗試了各種辦法,但效果都不理想。而無錫近幾年之所以能夠快速發展,更多依靠的是外資和民資的帶動。“兩種情況對比明顯。為了加快無錫的發展,把國有資本有效利用起來,國有經濟的退出應該說是一種必然趨勢。”他說。
事實上,在他看來,更大的推動力來自無錫市周圍各城市間激烈的競爭壓力:“現在有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長三角地區除了上海情況特殊外,哪個城市國有經濟比重小,哪個城市的居民收入就高,財政就富裕,經濟增長速度就快,城市發展負擔就輕,市場競爭力就強。”

這位官員給了記者幾個數字,在國家統計局最新進行的長江三角洲主要城市居民收入統計結果中,截止到6月份,前10位依次是:上海市(13250元)、寧波市(12970元)、紹興市(12133元)、杭州市(11778元)、湖州市(11388元)、舟山市(10985元)、嘉興市(10757元)、蘇州市(10617元)、無錫市(9988元)、常州市(9933元)。而以前處在第9位的南京,首次被擠出前十,以9154元位列第11。而且與浙江省相比,整個江蘇省明顯處在下風。
“我們到省里開會,私下里也常開玩笑說,如果我無錫市賣地快點,你蘇州市不一定就排在我前面;如果我們江蘇賣地更早點,說不定整個排名要顛倒一下。”他半帶玩笑半認真地說,“為什么4月江蘇舉辦了利用民資外資改組國有企業項目推介會,推出282個項目,包了一個649億元的大單?為什么南京6月份又緊接著就搞了個南京重大項目投資洽談會?沒準也是排名鬧的呢!”
他告訴記者,去年十六大明確國資“分級所有”政策后,“江蘇各地的積極性一下高漲起來,大家都不愿再次錯過機會。現在國有資產向非國有資本轉讓,就像李源潮書記說的,不論資本所有制形式,不論外地、內地,不論投資者身份,讓國有資產向優勢企業集中,向優秀經營者集中,向優勢產業集中。”
據透露,無錫市的“大買賣”已經做得差不多了,小天鵝歸屬資本大鱷嚴曉群掌控的“斯威特系”已成定局,慶豐也極有可能被港資華潤集團攬入囊中,無錫市國資在年底重組改造完畢也將如期實現。
現在,從山東推出20家上市公司赴港叫賣到江蘇國資整體轉讓的“烽火燎原”,從深圳市國資產權交易的如火如荼到西安市兩年內出售500億國資的豪言,從北京市350億的國企大變賣到武漢市下狠心兩個文件開刀2228個國企……中國各地這些已經發生、正在發生的國資改革故事,不論是被解釋為“國退民進”,還是被論定為國資的多元化重組改造,都已無法否認一個事實:改革之初國民經濟純之又純的國有經濟總量構成,已經降低到現在1/3多一點的比重,而且還在繼續下降。
如果再從眼前這種大潮激涌的景象,追溯1984年國企改革啟動之初的戰略決心——“不斷發展和壯大國有經濟實力和比重”,我們可能永遠想象不到所有這一切只是20年前魔瓶開啟后跑出的那一縷青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