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對藥品市場這塊蛋糕,不難預料競爭會越來越激烈,一部分企業將在競爭中被淘汰出局。企業要想占有大塊蛋糕?只有真正抓住核心競爭力,打造出差異化企業文化壁壘,才能在藥品市場站穩腳跟。
一、醫藥企業文化現狀
一個醫藥企業資金可以籌集,產品可以買斷,技術可以引進,人才可以招聘,而唯有企業文化必須內生。一個人如果離開一個企業,可以帶走他所掌握的技術、產品、知識,但企業文化不可能輕易完全照搬過去。
1.職業道德教育日漸突出
價值觀是企業對自身、社會、員工、顧客等多方面的認識與綜合評價,實際上是企業對自身存在與發展之意義的根本觀點,在整個企業文化戰略中居于統帥地位。其中,道德是根基、是根本。道德建設在醫藥企業中顯得尤為重要,絕大多數醫藥企業能夠意識到道德建設的重要性,對員工遵守醫藥行業職業道德控制得尤其嚴格,把培養員工用藥安全、有效和質量意識作為首當其沖的事情來抓,是員工崗前培訓的必修課之一。
2.企業精神體現出自身特色
企業的精神是企業文化的精髓。要建設良好的企業文化,必須培養具有本企業特色的企業精神。企業精神的概括和提煉,需要體現企業共識和個性的統一,不求齊全,而求其有特點。例如,浙江康恩貝的“為人類健康、獻至誠至愛”理念,是康恩貝在多年的實踐中提煉出來的核心要素;相對應的這個核心價值,康恩貝建立了“一心一意制藥、一心一意賣藥”的經營戰略。北京的老字號同仁堂的“濟世養生”精神,以及“炮制雖繁必不能省人工,品位雖貴必不能減物力”,很有特色的,體現出文化個性和文化魅力。大連輝瑞集團,將自己定位為善于接受挑戰的人,挑戰精神是導致輝瑞取得輝煌成就的前提。以上的企業精神,都凝聚了企業的價值觀念,能夠把企業的企業精神準確表達出來,便于廣大員工喜聞樂見,并且融入到員工的思想和行動之中,成為員工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動力。
3.醫藥企業外層文化逐漸強化
企業形象是企業文化的戰略系統組成部分,現代社會技術進步使商品質量日趨接近,人們的消費不僅僅重視其使用價值,而且日趨完美化、個性化和時尚化。這使得企業的形象、品牌、社會信譽等因素成為一個企業贏得顧客、增強競爭力的法寶。成功的醫藥企業無不重視企業形象塑造和推廣,無不具有良好的企業品牌形象。現代醫藥企業已經意識到,良好的企業形象設計、優質的產品、優良的服務體系等方面在企業發展中所起到重要作用。在注重視覺識別系統的設計和推廣方面,如藥品連鎖企業有的做到了“五統一”,有的做到了“八統一”,醫藥企業開始設計商品風格,如改變包裝、劑型等,由大包裝改為方便的小包裝,由塊狀改為服用方便的粉末狀劑型;在培訓員工素質方面,對員工的培訓更嚴格、更系統,采取崗前和崗中培訓相結合的方法等;在提高服務質量方面,加大了售后服務的力度,提高了人文的關懷。醫藥企業不斷把企業的外層文化傳播到廣大消費者和社會公眾中去,開始全方位塑造企業形象,提高企業品牌的知名度,形成具有鮮明特色的文化內涵、擁有相當市場影響力的企業信譽、形象和品牌。企業形象和品牌是企業文化的象征和結晶,因為企業的品牌、形象表征著市場對企業產品、服務、價值觀、信譽、企業家形象等文化因素的認同和接受。企業形象和文化蘊含愈豐富,人文色彩愈濃郁,就越具有市場沖擊力和影響力。
4.醫藥企業規范制度文化由“人治”向“制度化”轉變
企業文化作為以人為中心的管理,現代管理實踐要求企業對人有效管理的關鍵在于對人力資源的開發利用。企業文化建設并不是一種隨意性的文化活動,同樣要制定科學規劃,把員工職業生涯規劃與企業規劃有機結合起來。尤以員工積極性的激發為重點。例如,在康恩貝有這樣一句話:你有多大的才能,我們就給你多大的舞臺。關注員工成長一直是康恩貝確確實實貫徹著的一項工作,而其中最明顯的一條是把員工的個人職業生涯的規劃同企業的發展相結合,充分挖掘了員工個體的主動性,使員工潛能得到有效地開發。企業負責人說:“對于企業來說,應該同時生產三種產品,第一種是文化,第二種是人,第三種才是你的產品或某種具體產品”。現在業界很多人將康恩貝比喻為浙江醫藥界的“黃埔軍校”,這也是康恩貝企業文化的形象體現。在21世紀的世界經濟大戰中,人才競爭是決定一切的先決條件,企業文化如果擔當起開發人力資源的重任,必將產生深遠意義。
5.藥品經營中出現文化營銷趨勢
在經濟飛速發展的今天,醫藥企業如雨后春筍般層出不窮,各種藥品存在著大量的同類產品和替代品,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如何在眾多廠家脫穎而出,能在銷售額排行榜上有名,成為醫藥企業最為關注的問題。在眾多的藥品營銷策略中,藥品文化營銷逐漸受到企業的青睞和重視。例如“昂立一號”在上市前,企業沒有極力地宣傳這種產品如何,而是提出了:人并不是一定要有病才可以吃藥,在21世紀節奏飛快的今天,大部分人處于“亞健康”狀況,需要排毒。企業宣傳的是一種健康文化,是增強人們的健康意識,而不是直截了當推銷產品。當人們逐漸接受并認同了這一觀點時,企業才適時地將企業的產品“昂立一號”推向市場。
6.中藥文化呈現新的生命力
一直以來,中藥作為世界傳統藥學的一支奇葩,它藥食同源、無毒副作用的特點倍受我國中老年人的歡迎和信賴。他們一般比較排斥西醫的治療辦法,而愿意選擇用藥安全有效、毒副作用小的中藥。尤其是在人們誠惶誠恐的經歷了“非典型肺炎”的洗禮后,在面對“非典型肺炎”西醫束手彷徨時,中藥脫穎而出地向人們展示了它獨特神奇的療效,讓中老年人更加信賴中藥,也讓外國人感受到了中藥的神奇魅力。面對綠色之風時代,中藥企業也意識到了自身的發展機遇,看到了國內年輕一代及國外廣闊的市場空間,開始通過各種傳播媒體向廣大公眾推廣中藥文化,宣傳中醫醫療保健觀念和保健養生觀念。
7.企業呈現出區別化制度文化特征
醫藥企業由原來的國有企業、大集體企業等,轉化為國有、民營、外資企業三足鼎立的局面,并且民營、外資企業數目呈增加趨勢。三種性質的企業在制度管理方面呈現出明顯不同的特色。大多數民營企業經歷了創業的艱辛,企業開始擴張發展,但民營醫藥企業并沒有形成完整有效的企業文化,企業領導者有的大手大腳地消費創業所得的果實,有的擴大經營過程中不計成本、亂鋪攤子等,據調查很多民營醫藥企業仍保留著創業時的家族式管理方式,這種管理制度文化限制了人才的發揮。而國有醫藥企業中,雖然有的企業已經形成了一套較為完善的企業文化,但對眾多國企來說,企業文化建設滯后,企業各部門之間、各下屬企業之間缺乏良好的溝通與協作,企業內部資源不能共享,不能形成真正的合力,團隊精神嚴重的匱乏;沒有全面形成信任人、關心人、愛護人的氛圍;缺乏有效的激勵機制等等。因此,提升企業文化尤為緊迫。在外資企業中,企業文化更多的是外來制度文化本地化操作,收到了較好的效果,但是管理人才很難進入核心領導層。
二、醫藥企業文化存在問題分析
縱觀我國現有的大中型醫藥企業,目前許多企業還沒有建立一個真正適合于自身發展的企業文化,許多企業對企業文化的認識存在曲解和偏見,對企業文化的認識僅限于形式上的表面文化。
1.企業文化簡單的表層化操作
現在一些醫藥企業對企業文化的認識存在著這樣一種看法:把娛樂、體育之類的活動,例如:辦俱樂部、建健身房,還有組織歌詠比賽、出墻報、黑板報或鉛印小報和體育活動等等,等同于企業的文化建設的全部。當然,這些確確實實是企業文化的部分內容,但僅僅是看的見、摸得著的,處于表層部分的。真正意義上的企業文化是企業長期發展過程中漸漸形成的,是一種內生的東西,不是可以套用的,它是滲透于長期的微觀經營管理之中的,是一個要在長期經營實踐中所凝結、沉積起來的一種文化氛圍,包括價值觀念、精神力量、經營境界、以及廣大員工所認同的道德規范和行為方式。它是滲透在企業運作的各個方面、各個環節,從企業外部形象、企業業績等方面體現出來。
2.企業文化是墻上或對外的一個口號
“團結、拼搏、求實、奉獻”等措辭鏗鏘的標準口號,成了一些醫藥企業所提倡的企業文化。提煉口號這本無可非議,但這些空泛、毫無個性、毫無特色的,適用于所有部門或企業的口號能否在員工中產生共鳴,能否真正地起到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作用是值得我們深思的。事實上,企業文化成為僅具蠱惑力的口號是不可能推動企業長久穩定發展的。企業文化應反映出企業的個性,是企業精神的概括、提煉,企業文化需要是企業共識和個性的統一,不求其全,而求其有特色。在企業文化建設的各個主要內涵上,一定要擺脫模仿、沖出“巢穴”,也就是要脫俗。一定要解決好“他是他,我是我”,“自我發展,自成一家”。要確信:只有是自己的,才是社會的;只有適合自己情況的,才是優秀的。
3.把企業文化當成公告宣傳
在信息飛速發展的今天,大多數企業都熱衷于利用在報紙上登幾篇文章、電視里播幾條新聞等等方式來提高自己的知名度,自以為這樣做,企業就算是有文化了。其實不然,廣告不過就是企業塑造自己形象的一種手段,它通過一定的內容,一定的手段讓消費者知曉了該企業或產品的存在。如果一個醫藥企業不以顧客為重、不以提高員工精神境界為重的話,它所營造的企業文化,終究只能是穿著光鮮衣服的乞丐而已,或許會有一時的輝煌,而沒有長久的發展。但企業文化不是單憑滿天遍地的廣告就能獲取的,它需要全體員工從思想到行動、從規章到道德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共同創新、共同延續和發揚。
4.企業文化研究的“崇洋”現象
企業文化理論照搬國外,尤其是套用美國和日本的企業文化理論。實際上美國文化與中國文化差距很大,簡單照搬勢必讓人有削足適履之感,就是同出東方文化圈的日本文化也與我國有較大的不同。日本文化是“文化滯后型”與“兼容并蓄性”。日本以“人”為本,美國以“科學”為本,我國以“精神”為本,就反映了三個國家的區別。我國具有悠久的文化傳統,巨大的文化寶藏,關鍵是我們采取什么方式來開采、挖掘。
5.醫藥企業擴張過程中的企業文化沖突
醫藥企業在擴張過程中往往要面臨一個重要的問題:就是企業文化的不相容。醫藥企業的擴張,不論是兼并、收購還是連鎖,由于地域、語言、風俗、文化背景、價值觀念等等的差異,很容易造成文化沖突。在擴張過程中,如果企業員工尤其是各級管理者的觀念轉變不及時,不能順利實現文化的整合及銜接,那么企業進步就會多走一些彎路,造成不適應,內耗使企業整體效能下降,企業就會蒙受損失。因而企業管理者應采取積極務實的態度,正確地對待和分析企業文化,以促進企業的健康發展。例如海爾集團的發展與擴張,就是一種文化的擴張—收購一個企業,派去一個總經理、一個會計師、一套海爾文化。
三、加強醫藥行業企業文化建設的對策
1.強化企業精神的核心作用
之所以說,企業精神是企業文化的核心,是因為資金可以籌集,產品可以買斷,技術可以引進,人才可以招聘,而唯有企業文化必須內生,是很難模仿和移植的。它是企業全體員工遵循的價值觀念、價值準則、道德規范、行為方式和風俗習慣等的綜合體現。企業精神的創造并非朝夕之功,它是企業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甚至是經歷了艱難和危機的創業中逐步形成的,是一個從感性認識逐步上升到理性認識的過程,潛移默化地對全體員工產生導向和支配作用。
2.重視企業家的導航作用
一名優秀的企業家是一個企業成功的關鍵,在企業文化建設中,企業家從一定程度上說是企業文化的締造者、指路人,是企業文化建設中一個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如果說把企業比作為一艘船,那么企業家就是企業這艘巨艦的掌舵人,只有員工各司其職和舵手協調一致、共同努力,才能讓企業這艘巨艦在商海中乘風破浪、勇往直前。每個企業家都應當以“我的心在企業,企業在我心中”為自己的座右銘,帶動全體員工身體力行,企業家是塑造成功企業文化的重要前提和保障。
3.充分發揮權力人的主動作用
企業應該把員工視為企業的權力人,讓員工在企業中充分發揮他們的主人翁意識。要營造一個使每一位員工都努力工作而不問報酬的工作環境,就需要充分的理解員工,了解員工的心理,充分調動員工積極性,讓員工主動的融入到企業里去,讓員工認識到自己是企業的主人,企業的興衰成敗和自己息息相關。員工只有在得到關心和尊重的條件下,才能樹立積極的工作價值觀,才能真正感到成功的樂趣,才能與企業同心同德、全心全意地作好本職工作。
4.重塑擴張后的醫藥企業文化
加強醫藥企業文化建設還應該選擇靈活多樣的方式,來推動企業文化的進程。尤其是經過重組后的醫藥企業或者是收購兼并加盟的醫藥企業,還有許多在異地建立的新的連鎖醫藥企業、新的批發醫藥企業,這些企業的員工面臨的是新的領導、新的思路、新的管理辦法等企業文化環境,要想使各項措施能夠順利的推進,企業能夠平穩的過渡,是醫藥企業急需加強的問題,解決這些問題的關鍵是需要進行企業文化的重塑,企業文化的重塑可以采取多種方式組合進行。
(1)文化導入
無論是我國傳統的中藥打入國際市場,還是國內醫藥企業進行收購、兼并或連鎖,如果能實行企業“文化先行”策略,使主導企業的主導文化推行到后加入的企業中去,一方面讓主導文化逐步融合亞文化中先進、可取的部分;另一方面瓦解、分離與之相沖突的亞文化。使主導文化在擴張中創新、發展、壯大。有了企業文化先行策略,企業擴張發展就會事半功倍。
(2) 輿論灌輸
通過計算機網、電視、廣播、廠報、廠刊等輿論工具和媒介,以及報告會、講演會、座談、討論等宣傳方式,宣傳、傳播新的企業文化,從而對員工產生導向、熏陶、激勵和制約作用,使新的企業文化深入人心。
(3) 領導垂范
領導垂范是培育新的企業文化最有效的途徑之一。如果企業領導人的言行舉止、風格境界與新的企業文化格格不入,將直接影響到廣大員工的思想和行動,新的企業文化根本不可能在企業扎下根來。
(4) 榜樣示范
企業的英模人物是企業文化的集中體現者和代表者,是廣大企業員工的榜樣,運用他們的先進事跡和體會推動企業文化的建設,因為員工處于一個團隊當中,最有吸引力、說服力和感染力,員工也最容易接受。因此,榜樣示范是培育企業文化非常有效的途徑之一。
(5) 制度規范
企業文化是一種導向,規范企業員工的思想意識,本身具有強制性。培育新的企業文化還需要一定的規章制度來規范。制度規范,應注意強制性規范(企業法規、職業紀律等)與柔性規范(如理想、道德等)有機結合起來。
除了上述的需要強化的方面外,建設一個優秀的企業文化,還有企業信用、企業業績、員工薪酬等諸多方面也會影響到企業文化的建設。總而言之,創造一個良好的企業環境,建造一個良好的企業形象,建設一個適合企業發展的企業文化,這需要公司一批批、一代代人不斷的努力和創新,付出無數的心血和汗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