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醫藥企業所經歷的歷程無庸置疑是坎坷的,藥企在多少年的反復與提煉中營造著自己的存在,在走過具有中國特色的變革中,又一次迎來轉變,而這次轉變的整個背景與意義將不同凡響,醫藥企業在經營自己企業或產品中有許多現實的苦難,這些苦難是伴隨著我們廣大消費者不斷要求而來的,所以也能夠反映出是時代給予的要求,是我們有太多的期望,使藥企歷來成為關注焦點,因為身體的健康是無法用別的替代,在這個世紀之初,藥企如何走向我們的視線,如何既管好自己又服務大眾變得非常重要,那么藥企在現實的環境下走一條怎樣的模式是健康的,企業在復雜環境下如何贏得自己,擯棄固有的營銷模式,積極走出去,找尋屬于自己的方向是藥企必須直面的問題。近來一些藥企通過國家政策的轉變,也積極應對市場的轉變,藥企“前店后廠”模式的出籠,就是眼前藥企銳意變革的結果,通過我們對這種模式的調研,認為這種模式的開始與發展到結局,有著特殊的時代背景與行業特色。
“前店后廠”模式出臺的背景
一、醫藥企業遭遇環境的轉變
醫藥企業在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后由此產生許多轉變,首先,經營的規則變得更加完善,國家監管力度對醫藥企業也出現新的變化,優勝劣汰是行業競爭后的必然,所以出臺關于對藥企的幾大限制,GMP與 GSP的達標,經營行為的目標化限定等等是這個規則的起點,迫使企業規范自己參加市場的競爭。其次,經營政策的轉變,由于長期以來,計劃經濟時代下的經營行為是藥企現在的負擔,所以根據目前現狀,行業出現新的政策,國家放寬對于藥企自主經營的權利,使藥企經營直接面對市場的競爭,使得一大批能夠參與國內外競爭實力的企業首先突破界限,為自己創造一個開拓的平臺。最后,現狀是消費者對醫藥改革的關注非常高漲,一些不合情的醫藥反面教材相繼曝光,也成為環境轉變的客觀因素,醫藥分離的政策出臺,將加快促使藥企尋找出路,同樣,藥企的真正轉變也是行業行為的一次轉換。
二、消費行為環境的轉變
求醫問藥是以前醫藥企業產品的主要出路,也就是說醫藥企業銷售的關鍵是醫院這個銷售終端點,隨著醫藥體制的改革,醫患關系出現轉變,自主消費行為隨之產生,這樣醫院不再成為唯一的銷售終端,加上近幾年國家對OTC政策的放開,許多醫藥企業的新產品轉變方向,在面對消費構架的不斷變化中,消費行為是轉化企業方向的重要因素,靠壟斷產生的消費結局將退出歷史舞臺,消費者對于藥企所推出的產品變得選擇更加挑剔,從這個意義上來說,藥企面對的是一個需要直接服務與利用的消費行為,這樣的環境下,藥企已經不能夠再藏在后臺,需要了解更多的信息來改變企業生存與發展的機會,由此消費環境的轉變也是藥企轉變方向的重要環節。
三、醫藥行業格局的轉變
由于市場環境發生根本的轉變,醫藥企業在這樣的環境下也出現較大變化,藥企在市場經營的過程中變得十分脆弱,許多藥企存在這樣一些問題,要么產品銷售滯后或新產品更替困難,要么生產開工不足,造成企業成本浪費等,所以在國家政策變化的情況下,許多企業只能夠在別人的飯碗中分食,越來越難以維系整個企業的運作,也有企業被一些比較有實力的企業所兼并,成為別人的附屬品,因而行業產生比較大的波動是近年來少有的,企業如果墨守成規將會被淘汰。
“前店后廠”模式走向前臺
企業立足自身發展的機遇,積極應對市場轉化,面對環境的迫切要求,尋找屬于自己企業的出路變得更加需要,基于這樣的環境,企業在生存中學到自主經營與環境的陪護是相吻合的,“前店后廠”概念的出籠,使得藥企有必要了解這樣模式的意義,從而經營這樣模式才會有實際的作用。
一、提升競爭質量
醫藥企業在市場的競爭已經很激烈了,但企業在競爭中的質量不是很高,主要是依靠產品所屬的藥企關系與新產品的不斷推出,靠關系總要被市場淘汰,靠新產品又適應不了快速變換的消費需求,靠廣告不是唯一辦法且費用高,靠療效同類產品又比較多,因而提升競爭方式與提升競爭質量已是醫藥企業的頭等大事,如何在變換莫測的競爭中占有自己的銷售份額,迫切需要有自己的一套管理與經營模式,“前店后廠”在市場中的出現,剛好填補許多醫藥企業暫時無法做到,而市場又很受歡迎的情況下,為提升競爭質量創造了條件。
二、自主經營優勢
自主經營,前店后廠的經營模式,具有非常明顯的優勢,一是減少渠道流通與周轉環節,從中減輕企業費用開支負擔,二是可以調整營銷價格體系,讓利給消費者,三是能夠在行業中確立連鎖網點,打造自己的經營路線,擴大銷售網點,確保價格優勢。在經營的過程中,自主的作用將更加明顯,不再可以考慮在同一渠道中的低價與降價辦法來保護市場,而是擁有自主產權的發言權,合理比配資金的流動,可以最大化緩解競爭中的價格風險。
三、規范管理 減少風險
前店后廠的管理模式也是一般模式難以比較,平常以銷售代表為主要銷售途徑,或者以招標形式的存在,都是有比較大的風險,企業很難自己掌握銷售的真正動態,在規范企業內部運作上具有比較好的優勢,在管理上后廠服務于前店,后廠也可以通過前店加以了解產品的銷售情況,可以減少浪費與庫存,加快周轉,在減少渠道環節的機會上,可以更加自由掌握銷售與產品開發的方向,目標上更加貼近于市場的現實情況。前店后廠作為一種營銷模式,藥企在提煉中獲取真正的經營自主權,可加快行業發展的推動作用,讓消費者對企業與產品說話,減少正面競爭所帶來的社會對行業的不良影響。
四、應對市場轉化
市場化步伐的加快,快速推動醫藥企業的轉化,消費者選擇產品與品牌是必然趨勢,企業要想在競爭中體現自己存在的價值,要展示企業自己的風采,走出去是一種明知的做法,建立自己的連鎖藥店,建立自己的銷售門面,提供優質服務與良好的價格競爭體系,積極應對市場轉變中的以大吃小的局面,把企業通過自主網絡的打造,使企業在直面消費者中學會讓消費者檢驗與挑剔,把生產與經營有效的結合在一起,在迅速轉化中尋找商機,前店后廠應該是符合消費者需求,符合企業提升的要求,走向市場。
“前店后廠”引出的思考
前店后廠在一段時間里成為企業學習的一種新模式,成為廣大醫藥企業選擇與思考的對象,由此產生一定的行業社會效應,在一種模式尚未成熟的時候,只有幾家實力較強,在地域上占有優勢的藥企率先開始,在掌握自主經營的基礎上,仍要觀察市場的真正走勢。
一、社會的承受與觀望
前店后廠這種模式不要象前幾年大開零售藥店一樣,一夜之間滿城是藥店,結果是能夠支撐的仍然是一些少數藥店,我們看企業在前店后廠模式的運用上,要小心社會的承受能力,要對自己企業與市場的客觀環境有一個比較科學的預測與計劃,現在前店后廠仍是一種新的事物,消費者與企業實際上還沒有完全準備好,在如何經營上尚沒有一條適合市場的路子,何況整個醫藥市場處于波動期,也是處于轉型時期,行業在觀望中蹣跚前進,在這一點上藥企要考慮承受能力,有條件的情況下,可以在局部的小區域展開經營的試點與規范運作。
二、企業經營的新渠道
企業在經營上只能夠把前店后廠模式當作一種新的渠道,這個渠道是自主經營的,在整個行業經營的范圍中看作是一種新銷售渠道,在原有渠道仍然要發揮其中的功能,在過度階段確立其中應有的位置,如果企業沒有實力解決自主經營中的前店后廠問題,在沒有充分論證市場容量大小的情況下,只能先了解其中運作的規則與經營的標準,可以比較企業的內部運作體系,然后決定展開前店后廠模式的區域運作。
三、立足市場打基礎
企業無論是采用何種經營模式,均需要先立足市場,前店后廠模式需要建立有穩定的生產基礎,又有合理的配比貨物進貨范圍與同行渠道,經營多種產品為源頭的經營構架,充分調動行業企業的供貨聯盟作用,這樣前店后廠的前面部分才會有比較好的發展空間,目前市場上要獨立進行產品的的規?;\作,在零售上尚未完善,在機制上也欠缺不少運作程序。這個情況下,思考基礎的力量是不可以小視的。
四、提升企業競爭力
企業競爭力的提升靠產品質量與內在的運作體系,如何運用企業的附加值,擴大企業在零售中的知名度,關鍵在于要面對消費者的檢驗,通俗講,溝通消費者是目前經營中的關鍵一環,提升企業競爭力主要要看消費者的信任與企業所承擔的責任,兩者是統一的,前店后廠的運用主要是要把企業以前的陰性部分,展現到前臺,貼近消費者的最好辦法是與消費者建立消費聯盟,帶動區域知名度與消費者的忠誠消費觀念,逐步取得社會與經濟的雙重效能。
藥企要走“前店后廠”模式,是要把企業發展的定位與時代的定位聯系在一起,現實在倡導理解與溝通的消費觀念,醫藥企業理所當然也要走在這個發展的趨勢下,我們在觀望這種模式的時候,仍然需要下大力氣關注整個前店后廠的運作程序,在經營上探求一種比較成熟的做法,發展與效益同步,才是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