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銀行成都分行積極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云、貴、川、藏的金融支持力度,據了解,人民銀行成都分行轄區的云、貴、川、藏四省區金融機構所發放的各項貸款余額,在1999年至2002年的4年間年均增長10%以上的基礎上,2003年預計西南四省區各項貸款又將新增1000億元,增幅達11%,其中四川將新增590億元,云南新增225億元,貴州新增155億元,西藏新增30億元。
浙江外貿順差居第一
據杭州海關最新統計,今年1月份,浙江省進出口47.99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75.9%,其中進口17.62億美元,增長1.43倍;出口30.37億美元,增長51.6%。實現順差12.75億美元,居全國第一。
新疆外貿增幅全國第一
新疆外貿繼去年增幅居全國第一之后,今年又實現開門紅。據烏魯木齊海關統計,1月新疆外貿進出口總值達2.9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72.5。其中,出口1.13億美元,進口1.77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58.9%和82.5%。
江蘇進出口強勁上升
今年1月,江蘇省外貿進出口總值達74.3億美元,較上年同期相比增長71.0%。其中,出口37.5億美元,同比增長44.6%;進口36.8億美元,同比增長110.2%。進出口的增長幅度較去年同期增幅有較大上升。
廣東外貿首月同比增長36.9%
今年1月,廣東省進出口總值為210.4億美元,同比增長36.9%,占全國進出口總值的34.6%,其中進口100.2億美元,增長42.5%,出口110.2億美元,增長32.2%。實現外貿順差10.0億美元。
據了解,1月廣東省外貿進出口主要特點:
一是出口繼續高速增長,并保持32.2%的增長水平,占全國出口總值的37.0%。
二是外商投資企業出口居主導地位,1月份外商投資企業出口66.6億美元,增長44.4%,占出口總值的60.4%。
三是對主要出口市場均保持較大增幅。除對拉丁美洲出口增幅在9.8%以外,對其余五大洲的出口貿易額增幅均在29%以上。
四是各類主要出口商品全面增長,機電產品出口69.3億美元,增長43.2%,占出口總值的62.9%。
五是一般貿易進口增幅超過六成。特別是機電產品進口值為54.5億美元,增長50.0%。
天津外貿1月同比增長65.9%
天津外貿出口今年增勢迅猛,今年1月份完成進出口22.92億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長65.9%,高出全國近16個百分點。其中出口完成11.22億美元,同比增長54.9%,高出全國近18個百分點;進口完成11.71億美元,同比增長77.9%。
統計顯示,1月份,外商投資企業出口8.87億美元,占全市出口比重為79.06%,同比增長61.9%;私營企業外貿出口同比增長356.3%,國有企業也擺脫了萎縮停滯的狀態,實現增長28%。
新疆10年治沙128.6萬公頃
10年來,新疆累計完成沙漠綜合治理面積128.6萬公頃,不少昔日的不毛之地而今出現了林茂、糧豐、畜旺的喜人景象。
新疆的沙漠化面積大、分布廣、危害嚴重,沙漠化面積占新疆國土面積的47.7%。全區每年因風沙危害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達30多億元。
重慶今年將退耕還林500萬畝
地處長江上游和三峽庫區的重慶市,今年將退耕還林500萬畝。
今年重慶的退耕還林重點將集中在交通干道、大江大河沿線、城鎮周邊以及部分生態脆弱地區。三峽庫區的退耕還林將主要分布于長江沿線,著力構建三峽庫區環湖生態屏障。
正在建設的三峽工程將在重慶市和湖北省,形成一個面積達1000平方公里的河道型水庫,其八成以上的面積在重慶市的轄區內。由于山高坡陡和農民的密集耕作,這里一度成為長江流域水土流失狀況最嚴重地區之一,每年有上億噸的泥沙進入長江。
調查顯示,已進行的退耕還林工程不僅改善了生態環境,而且促進了重慶農村經濟的發展。2002年重慶市成功退耕還林440多萬畝,據重慶市農調隊的調查,一些地區把退耕還林和結構調整相結合,引導農民種植高效經濟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調查還顯示,退耕還林工程有力地拉動了種苗產業,解放了上百萬農村勞動力,為農民增收提供了新的途徑。
陜西建成全國最大綠色果品基地
陜西目前已建成綠色果品基地80萬畝,成為全國最大的綠色果品生產基地。
陜西省渭北黃土高原區是世界上符合蘋果生產七項氣象指標的最佳優生區。2002年全省水果面積達1056萬畝,總產515萬噸,其中蘋果總面積達554萬畝,產量392萬噸,占全國總產量的22%,世界總產量的7%,成為陜西農業中最具優勢的產業,也是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的支柱產業。
陜西按照公司、基地、農戶相結合的產業化經營模式,在洛川、富縣、黃陵、白水等8個縣按照綠色食品標準各建設了5萬畝蘋果綠色食品基地,并最終取得綠色食品標志使用權。加上旬邑、合陽等縣已建成的30萬畝蘋果基地、周至的5萬畝獼猴桃基地、清澗的5萬畝紅棗基地,陜西綠色果品基地已達到80萬畝。
按計劃,到2005年,陜西省渭北300萬畝蘋果出口基地將全部獲準使用綠色食品認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