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是全球電信業企盼復蘇的一年,是中國電信運營業“5+1”格局形成后的一個競爭年,也是產業界更加關注我國加入世貿組織之后電信市場如何開放的一年。2003年一開始,全行業就翹首以待——
香港恒生指數各參考條目表明,進入2003年以來,電信股表現出色,中國移動(香港)、中國電信、和記黃埔、電訊盈科等電信股長期名列前五大成交金額股票。事實上,從新年的第一個交易日起,香港股市就大市微揚,電信股向好。
股市是經濟的晴雨表。電信股票的“開門紅”,無疑表明了股民對今年以電信運營為風向標的電信產業充滿信心。然而,種種跡象表明,電信市場不太會再出現狂飆式行進的態勢,今年電信運營商尋求的是穩中有進。
電信投資增勢不明
正當世界經濟和電信業跌入最谷底的時候,中國經濟仍然凱歌行進,中國電信市場也保持著“一枝獨秀”的增長勢頭。
然而,與前幾年縱向比較,2002年中國電信產業發展的步子已經放緩,這一點在電信投資上表現得尤為明顯:據信息產業部公布的數字,截止到2002年11月,我國通信產業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為1407.75億人民幣,比上年同期減少28.88%。雖然全年的投資總額還沒有出來,但業內估計會在1900億元左右。
面對投資銳減的事實,全行業,尤其是制造商不得不把期待的目光投向2003年。但有關專家預測,2003年的電信業投資甚至會比2002年還低。
專家認為,這并非是潑冷水,而是經濟發展的規律使然。信息產業部電信研究院周光斌博士認為,電信產業不可能永遠都保持幾倍于其他基礎產業的高增長,新經濟必定慢慢趨同于傳統產業。另一方面,受技術和政策的影響3G等新標準的走向使運營商和設備制造商舉棋不定,左右為難。據他估計,相比2002年,今年的固定投資肯定還會略有下降。
這一觀點受到了中國電信北京研究院政策和戰略部副主任陳仕俊博士的贊同。陳博士認為,2003年雖然進入3G牌照發放的最后沖刺階段,但離3G網絡鋪設還有一定距離,也就是說運營商在3G網絡上的大幅投資不會在2003年。陳博士的另一個理由是基于對電信用戶增長數目的估計,他認為,我國電話用戶的增長數在今后會逐漸減少。不久前,我國電話用戶達到了4億戶,在我國國力和人均生活水平下,這一數字暗示著用戶數的高速增長已經達到一個頂峰。
無獨有偶,信息產業部電信研究院副院長曹淑敏女士也表達過這一看法。在去年舉行的中國國際通信市場年會上,發布的預測顯示:中國移動電話用戶增長速度2002年會達到最高值,2003年增速則會逐漸放慢,略低于2002年。雖然估計的是移動電話用戶數,但同時猜測,中國移動電話用戶數量很快會超過固定電話用戶數。盡管曹女士再三強調“2002年移動用戶增速達到最高峰”僅僅是她“個人感覺”,但這一觀點還是得到了其他業內人士的認同,因為市場規律表明,“市場不可能永遠以現在這樣的速度增長”。
電信高增長的年代已經過去,不能再盲目擴大投資規模,而應該踏踏實實沉下來開拓市場,這一點已越來越清晰地被運營商所認識。業內專家分析,在2003年里,運營商將重點在下面兩大領域展開競爭。
兩大疆場硝煙尤濃
從2003年開始,中國移動全球通的形象廣告面目一新:廣告原來的訴求點是“溝通無所不在、資訊隨手可得、通信例不虛發”。但現在的主要內容是:“假如電話打不通、網絡好對我很重要、關鍵時刻信賴全球通”。
這里頭雖然不排除中國移動推銷自認為區別于對手的競爭優勢的因素,但也多少說明在2003年中國移動將以更高質量的網絡形象向社會推廣自己。業內人士普遍認為,網絡質量之爭是今年運營商比拼的一大重點。
2003年是中國電信運營業“5+1”競爭格局后第一年。但是,中國網通和中國電信還將處于網絡建設和滲透階段,真正業務競爭還沒有完全展開;鐵通面臨自身機制的完善,能不能渡過危機還很難說。因此,最白熱化的競爭將在中國移動和中國聯通之間展開。從目前來看,二者的網絡質量之戰已初露端倪。
按照慣例,2002年底到2003年初,中國移動會進行網絡質量大會戰,通過系統的質量檢測評比進一步提升網絡質量。據了解,目前中國移動已對其GSM網進行了消除網絡盲點的工作,并開始在上海、北京等大城市展開質量檢測,以保證其質量的穩定。而于不久前達到700萬CDMA用戶的中國聯通也在進一步加強網絡覆蓋,以保證通信隨著用戶增長而繼續保持暢通。
專家認為,對于中國移動來說,網絡頻譜使用率的飽和將使其頻率資源面臨緊張局勢,通過上馬3G來拓展頻譜資源的做法在今年實現的可能性微小。因此,網絡優化和整合勢必成為中國移動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而對中國聯通來說,雖然CDMA網絡二期工程是工作重點,GSM網絡也至關重要。近日中國聯通公司總裁楊賢足明確表示,GSM網絡是聯通公司目前惟一盈利的網絡,聯通將會更好地經營它。
有了優質的網絡作為基礎,各種業務才可以在上面運行。除質量之爭外,數據業務之爭將是今年運營商競爭的另一個重點。
中國移動是最早邁出移動數據步伐的,近兩年的經驗積累,“移動夢網”品牌已經打響,MMS“彩信”業務也初戰告捷,與400多家SP合作伙伴的聯盟,確立了中國移動在該領域無可比擬的競爭優勢。
但是,中國聯通的努力和決心也不可小覷。繼“聯通在信”之后,廣東聯通在廣州和深圳開通MMS“彩e”服務,雖然這一業務目前還是基于CDMA窄帶網,但聯通計劃今年在全國范圍推出基于CDMA1X的“彩e”業務。另據報道,中國聯通已將原定的今年6月竣工的CDMA1X網絡期限提早了一個季度。此舉意味著,中國聯通叫板中國移動“彩信”業務的“彩e”風暴可能提前到來。其實,中國聯通在移動數據業務上“突圍計劃”謀劃已久。去年上半年,中國聯通組建增值業務部,并抽調“聯通新時空”總經理王穎沛擔任該部門負責人,其力度和決心可見一斑。王穎沛也曾表示,2003年將是聯通在CDMA數據業務領域發展的重要一年。同時,聯通與韓國SK電訊2002年共創的合資公司就是針對移動互聯網的。不難看出,在2003年的移動數據業務市場,聯通是準備大打一場有準備之仗的。
是什么促使移動運營商在2003年死拼數據業務?業內人士指出,原因在于3G。種種信息顯示,3G時代我國的移動運營商將不再是2家而是4家或者更多,要在以后更激烈的競爭中站穩腳跟,必須有深厚的前期積累,數據業務是最佳的武器,因為3G的最大意義就是手機的數據通信速率提高、應用更豐富。所以,不僅是針對彼此間的競爭,為了占領3G市場的先機,移動和聯通也要抓住數據業務。
而同樣在數據業務領域,固網運營商的競爭中心是寬帶。在固話市場受到移動挑戰的時候,寬帶已成為拯救固網運營商的一條出路。從去年夏天開始,中國電信和中國網通已經在各自的勢力范圍之內大力推廣以ADSL為主的寬帶接入業務。去年9月,中國電信在上海及其所屬20個省、區、市同時開始了名為“寬帶極速之旅”的大型活動。同時,中國網通集團也開始在自己的轄區悄然推出ADSL,而原來小網通在多個城市的寬帶接入業務已發展到一定規模。一位業內專家認為,2002年底全國ADSL網絡容量已達300萬線左右,而這一數字在2003年預計可能翻番。
資本市場再求拓展
2002年,“資本運作”一詞與運營商頻頻掛鉤,中國移動完成對中西部8省區資產的收購、中國聯通50億元A股上市、廣東移動80億元債券發行、中國電信海外上市成功,中國網通低價收購亞洲環球電訊,最近,又傳來了中國聯通已于近日完成向母公司收購9省市移動電話網絡的消息。我國電信產業正在逐步投入全球資本市場,走上資本運作的規模化道路。專家預測,今年將會有更多的資本化運作浮出水面。
首先擺在眼前的是中國網通。去年12月中旬,有消息傳出,所羅門美邦亞太區副總裁任克英在北京拜訪了中國網通集團副總經理冷榮泉,雙方就網通下一步發展策略以及網通集團海外上市計劃進行了富有建設性的交流。據悉,中國網通的目標是希望在2003年下半年能在紐約、香港兩地同時上市。由于分拆前的中國電信上市計劃中就包含北京和山東,并且已對這兩地的資產進行了審核,專家估計網通上市的過程不會耗時太久,主要看的是市場環境和時機。
中國電信去年上市的四個主力省份的資產,相繼以收購母公司資產的方式將其他省份資產包裝上市,以達到機制整改、規范運作的目的是中國電信必定選擇的策略。對這一策略,相信今年應該會有具體舉措。
此外,中國移動繼前年發行50億元債券后又獲得發行80億元債券的成功,債券的融資方式可能成為今年各運營商愿意采取的一種途徑。據報道,中國聯通一位人士最近透露,中國聯通集團將于上半年在國內發行債券。中國網通收購亞洲環球電訊,標志著國內運營商開始涉足國際資產的并購,類似的舉措還可能在其他運營商出現。
中國電信股的“開門紅”已經體現了股市對電信股的信心,我們同樣有理由相信,今年的電信運營市場仍將吸引更多的注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