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市場運行總體良好
2002年,我國國內市場運行總體上保持了良好的態勢。2003年從市場運行看,雖然存在很多有利因素,但也還存在著一些值得我們高度注意的問題。根據專家分析,預計2003年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在10%左右。
加速市場運行的建議
為了保證2003年我國消費市場持續健康發展,建議:
一、采取措施,努力增加農民收入。一是加快農業的戰略性結構調整,增加農民收入;二是穩步推進農村稅費改革。逐步擴大農村稅費改革試點范圍,規范農村稅費,減輕農民負擔;三是加快農村金融體制改革,研究制定鼓勵商業銀行發放農業信貸的辦法和相應政策;四是提高農業生產的組織化程度,通過組織創新和制度創新提高農業的組織化程度和規模效益;五是加強和完善對農業和農民收入的支持體系,繼續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研究啟用世貿組織規則允許的支持農民收入的政策措施,研究改革農業補貼方式;六是鼓勵農民走出來,到城市特別是中小城市從事各種生產和經營活動。
二、擴大就業,多渠道、多層次增加城鎮居民收入。認真落實擴大就業的各項優惠政策,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多渠道、多形式促進就業,對下崗失業人員中再就業困難的低收入者實施就業援助。要確保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基本生活費和離退休人員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同時使所有符合條件的城市貧困居民都能得到最低生活保障。高度重視收入差距逐漸擴大、一部分群眾的生活還存在實際困難的問題,安排好社會保障資金,更好地為低收入群眾服務。
三、轉變傳統消費觀念,樹立與我國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的現代消費觀。進一步深化消費體制改革,逐步完善以個人消費為主體的消費制度。制定相關政策,將暗補轉為明補,改革福利型消費方式,減少實物分配,加快收入分配貨幣化進程,鼓勵和促進個人消費。繼續拓寬消費領域。大力開展信息服務、金融理財服務、租賃服務、社區服務、家庭個人醫療服務等。研究和改善消費策略,把居民的心理預期維持在一個較好的層面上。
四、加大消費政策的調整力度。目前居民實現消費升級遇到了體制和政策性障礙,如果不及時對短缺經濟時期制定的一系列稅費政策法規作出相應的調整,必然會影響居民消費結構的調整和升級,從而制約消費需求的增長。為此應盡快清理各種抑制消費的政策,并完善相應的消費環境。
五、積極推廣信用消費等現代消費方式。金融部門應在總結前一階段商業銀行住房抵押貸款經驗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大住房消費信貸規模,增加品種和形式。拓寬消費信貸領域,創新消費信貸的金融工具,確定合理的消費信貸利率,使更多的消費者能接受信貸消費方式。在簡化手續、降低成本、擴大對象、延長貸款償還年限、改善服務上下功夫。
六、繼續整頓和規范市場秩序,促進市場流通的規范發展。要在鞏固前一階段成果的基礎上更加深入地開展專項整治。抓住直接關系人民群眾人身安全、健康等領域中存在的問題,加大整治力度。要狠抓一批大案要案,加大依法查處力度。繼續完善集貿市場稅收征管制度,大力推行建賬,強化查賬征稅。集中力量繼續做好價格收費專項整治。組織收費專項檢查,開展轎車收費檢查,教育、藥品、醫療服務價格檢查,進城勞務人員收費檢查,全面清理整頓公路收費,制止不正當價格競爭。進一步提倡講誠信、守契約、反欺詐,加快企業信用體系建設,為企業運行創造一個良好的信用環境。
七、加快國內流通改革和開放步伐,提高流通企業競爭力。以資本為紐帶,加快資源重組,多元化培育流通領域大公司和企業集團,為提高企業競爭力奠定可靠的微觀基礎。要重點培育30至50家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流通領域大公司大集團,鼓勵它們走出國門,進行全球化生產和營銷,提高國際競爭力。
八、加快流通現代化建設。支持直銷,郵購,電視、電話、信函營銷,目標營銷,體驗營銷和網絡營銷等新型營銷方式的發展。發展現代商品物流體系,建立起科學的營銷管理體系和產成品物流控制體系,以訂單流帶動物流、資金流,實施流程再造,建立適應市場競爭要求的供應鏈,提高進入市場的速度。加強流通產業的現代化建設,進行產業鏈的整合,促進上游產業和下游產業的聯動、組合,加快電子商務的發展。
9、強化各級政府部門對發展流通產業的政策支持。一是制定我國流通產業發展政策,包括制定大中小規模流通企業政策、批發業和零售業政策、工業企業發展分銷體系的政策、物流產業政策、進出口業務政策等。二是取消不合理的審批、審查程序,完善工商登記注冊、跨省區稅收制度,放寬煙草、藥品、音像、書報刊、汽車租賃、小轎車經營等商品和服務項目的經營限制,促進我國流通業的正常發展。三是改變“重生產、輕流通”的投資思路,從國債投資中拿出一些資金,建立中西部地區市場建設基金,專門用于支持中西部一些貧困地區建立農畜產品初級市場和批發市場,以及儲運等流通基礎設施建設。加強全國農畜產品市場信息網絡建設,為農民生產提供準確的市場信息,避免生產的盲目性。建立農畜產品流通綠色通道,減免各種收費,保證農畜產品的正常流通。四是推動商品流通業的技術進步和發展。按照《服務貿易總協定》規定,通過R&D的補貼、金融與財政支持、發展戰略引導資金等手段,促進流通產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