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平如鏡”,一家青年報對某著名大街人行便道的贊美,其實并不過分。這條大街的便道近年剛剛整修,全部絳紅色人造大理石鋪就,一派華貴之氣。但有人讀過上述報道不禁有些隱憂。好在大街整修竣工正值天高氣爽的季節,行人披著暖暖的秋陽,走在平如鏡面的便道上,感覺的只有驚喜和欣賞。
只過了一兩個月,麻煩就來了。深秋一場小雨夾雪,美麗的路面頓時變得非??膳?,雖然沒結冰,但比冰面還滑。行人如履薄冰,戰戰兢兢,仍然接連有人摔倒。后來,人們不得不擠進自行車道。一些人的隱憂不幸變成現實。原來,路面光亮到鏡子一樣是不行的。
既然如此,當初為什么非要用人造大理石呢?決策者的解釋是“考慮不周”。
考慮不周,已屬失職。但這還不是根本原因。選用價格不菲的人造大理石,主要是圖漂亮、豪華。路面光亮如鏡子,決策者覺得有面子,甚至有政績。問題進入這個層次,就比較復雜了。
類似因講面子而“考慮不周”的現象,并非少見。某居民小區有一塊綠地,遍植國槐和銀杏,大樹下面是一簇簇灌木。樹木高低錯落,春天丁香如煙,夏季一片濃蔭,金秋黃葉燦爛,即使在寒冬,也充滿自然情趣。老人在林間悠悠散步,孩子們在灌木叢中嬉戲,其樂融融。然而,綠地里所有灌木去年都被砍光,代之以草地。繁茂的樹叢變得透徹了,單調了。而這本不需專門養護、幾乎不必澆水的綠地,如今要有專人看管,要經常噴水。由于草地禁止進入,過去的居民樂園現在已是可望不可及。
就在這片綠地不遠,有一個公園。園墻以古樸的灰磚砌成,上面爬滿綠藤,生機盎然。園內幾株紅杏、海棠探出枝頭,很有些詩意。遺憾的是,前不久,墻被推倒,圍起了鐵柵欄。決策者說,這叫“拆墻透綠”。安靜幽雅的公園沒有墻之后,和大街一樣喧鬧;走在大街上,園內景象一覽無余,也就了然無味。
做出砍樹、推墻這樣不高明的決策,恐怕不僅僅因為缺乏審美修養。決策者可以不懂造園藝術,但應當征求真正內行人的意見。事情的困難在于,假如決策者認為砍樹推墻使自己更有面子,內行人的建議就未必管用了。
缺少文化,是一些地方城市建設和企業經營的致命弱點。圖面子,搞花架子,是城市建設和企業經營乃至經濟管理之大忌。如果既缺少文化又搞花架子,就更糟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