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期間,我國汽車270萬輛銷售目標沒有實現,但20年來我國農用車的需求量卻增長了113倍,社會保有量超過1600萬輛。在這“冷”與“熱”的反差中,許多人在問:農村動力車市場有多大?
1600萬輛還不夠
如果還用手扶拖拉機的眼光,看待今日農村動力車市場,那可大錯特錯了。經濟迅猛發展,不僅造就了日益增長的城市汽車市場,也“無意間”成就了更大的農村動力車市場,讓具有中國特色的農用車著實風光了一把。2000年,農用車產量達到310多萬輛,保有量超過1600萬輛。
1600萬輛!這個令人目眩的數字,但在中國還不夠。為什么?因為我國有9億農民;因為我國有118萬公里的公路,而且還在以每年上萬公里的速度增加;最重要的還是:我國的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正處在一個新的騰飛階段,這昭示著我國農村的動力車市場,還有巨大的發展潛力。
加入WTO后,我國農村動力車市場,將不可避免地從國內汽車產業與農用車產業之間的競爭,迅速升級為國際間同行業的激烈競爭;農村經濟的飛速發展,各種技術含量更高、性能更優越、價格更有競爭力的專業和多用途車輛需求比例加大;已經富裕起來的農民兄弟對生產和生活兼用車的新要求等,都給各農用車企業提出了新的挑戰。
農字號車業的發展之路
前些年國內農用車產業的超??焖侔l展,造成生產企業良莠不齊,而資金不足、技術陳舊、工藝粗糙、管理落后、生產規模小以及急功近利的短視,正是多數農用車中小企業的“軟肋”。
所以,通過兼并重組、加速科研創新和產品升級、改進制造工藝、改善管理、降低成本、擴大生產規模等有力措施,來實現“脫胎換骨”,才是農字號企業的生存發展之路。
其實,各汽車企業覬覦農村汽車市場已久,有的已經攻城掠地。如一汽的“世紀龍”、二汽的“神字”,躍進集團的“小金狐”等農用車,都先后閃亮登場。
農村汽車化進程仍很漫長
汽車成為農用車升級替代產品的趨勢是不可逆轉的,但這一進程漫長而曲折。
首先,我國農村經濟還要在比較低的水平上發展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農業和農村經濟的發展以及農民的生產生活,還將依賴經濟實用的農用車。
其次,我國90%還是三級以下公路,這正是道路適應能力強的農用車的優勢。
再次,我國農民增收速度減慢。據有關部門預測,到2010年,我國農民人均收人大約為3480元,相對城市汽車消費,購買力仍然很低。
農民想買什么車
目前我國農村動力車市場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是東部及城郊市場多元化,西部仍以運輸車為主。
我國東部地區特別是沿海經濟發達地區和大中城市的郊區及周邊地區,經濟發展的速度和農民收入增長較快,農村市場呈現出多元化的需求,各種汽車銷售也在升溫,有的地方已經出現了農用車升級為輕、微型汽車的現象,可以生產生活兼顧的各種車輛銷售前景更加看好,而經濟型小轎車也正悄然進入更多的農民家庭。相比之下,西部地區則仍然將是農用運輸車比較集中的地區,適合農村運輸客貨兩用的“皮卡”車市場前景不錯,而適合農村短途客運的面包車和長途運輸的輕、巾型卡車也將有較大的增長空間。
二是多功能變形車和專用車輛的需求將有大幅度提高。
農民從過去單一的糧棉油生產轉向多種經營,導致農村市場對多功能變形車和專用車需求的不斷升溫,地理、道路及農民生活質量提高等原因,也造成了地區要求的差異。如山區對人馬山、能爬坡的車輛情有獨鐘,道路好的地區則希望車輛速度快—點,駕駛室舒適一點。
三是看重省油,重視環保。
我國油價正全面與國際接軌,加上遲早要實行燃油稅,農民越來越看重車輛的耗油性能。同時,全民的環保意識增強,國家對車輛的環保要求提高,許多大中城市對環保性能差的各種農用車的種種進城限制,也是農民在買車時不得不考慮的一個重要因素。
四是價格還是最受關注的。
萬元之內的高性能農用車、3至4萬元低檔實用的輕型卡車、6至8萬元的中檔卡車在農村市場有強勁的增長勢頭。特別是外觀漂亮、安全性能好,操縱舒適方便、耗油低、能滿足農民生產和生活需要、價格在5萬元以下的客貨“皮卡”,在東部很有市場潛力。此外,4至6萬元的經濟型小轎車和20萬元之內的高檔運輸車,在全國農村也有一定的發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