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偉教授是北京師范大學金融研究中心主任,他的觀點是:中國應該積極發展MBO,這是企業改制的需要;而國家信息中心發展研究部規劃處處長高輝清卻明確表示:中國目前不宜發展MBO,因為容易導致社會不公;中國證券業協會戰略發展部副主任巴曙松則認為:由于相關法制尚不健全,中國目前大力發展MBO時機還不成熟。
鐘偉和高輝清爭論的焦點集中在“效率與公平”。
鐘偉認為,MOB的推進,將有利于對所有者缺位這一股市“痼疾”進行徹底根除,使企業所有者和經營者產權明晰,促進企業業務創新和經營結構的重組,有利于長線投資理念的形成和發展。
“有很多國企根本就是個包袱,還擔心什么國資流失?我倒是擔心流失不出去!”“為何不把這些包袱賣出去?我堅持推行MOB,即使少數人因此富起來!”鐘偉這樣說。
而高輝清卻指出,MBO實際上是對國有資產的一種處置手段,目前只允許管理層收購,中小股東不能參與,存在暗箱操作問題,難以保證社會公平。很多管理層人員已從中獲取了暴利,現在再通過這種方式激勵他們,實際上是以犧牲廣大弱勢股民的利益為代價的。
“這等于是讓穿草鞋的來補償穿皮鞋的!”他說。
巴曙松和鐘偉的分歧主要是“規范與發展”。
巴曙松認為,在西方成熟市場上,管理層收購的主要推動力是上市公司的“非市場化”、多元化集團對于部分邊緣業務的剝離,以及公營部分的私有化,或者是反收購的一種手段等。但是,在當前中國的市場環境下,管理層收購實際上成為確認企業家人力資本的一個變通形式,從流通股和非流通股之間的價格差異中套取暴利。因此,中國發展MBO必須進行制度規范。
“就像一個小孩要進森林之前,我們一定要告訴他里面存在猛獸,而不能讓他不明不白地走進去。”他打比方說。
但鐘偉提出反駁:監管總是滯后于實踐的。應該先允許進行實踐,在實踐過程中不斷完善監管制度,并且要重視事后懲罰,而非事前提醒?!安贿M去怎么會知道有猛獸?進不進去是小孩自己的選擇,我們更應該考慮,如果小孩受到傷害如何追究看護人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