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建光 梅柏青 應國華
在中國民間金融最發達的浙江省,聲譽最高的泰隆城市信用社遭遇了擠兌風波,闖過此關后,民營銀行還有戲嗎?
“對不起,王鈞開會去了。”2002年12月12日,中國《新聞周刊》二訪浙江省臺州市路橋區,泰隆城市信用社總經理秘書尤定海照舊抱歉地說。
自從兩年前經濟學家徐滇慶宣布泰隆城市信用社被列入全國5家(一說4家,一說10家)民營銀行試點以來,王鈞就幾乎從媒體的視野中消失了。即便是副總裁陳斌,一說到“民營銀行”也立刻閉上了嘴。
但泰隆本身從來沒有脫離金融界的視線,作為呼聲最高的民營銀行候選者,它的動靜似乎是中國民營銀行前景的指向標。
王鈞的確有事。當天下午,在溫州召開的緊急會議上,王鈞得到消息:央行批準“保留”浙江4家城市信用社的紅頭文件已經到達。此次獲得“免死金牌”的4家(臺州泰隆、溫嶺,寧波綠葉,義烏稠州)正好是浙江省僅存的4家城市信用社。
在經過2001年那場險些致命的擠兌風波后,雖然最終未能如愿升格為銀行,但泰隆也應該算是吃了一顆定心丸。全國已有數千家信用社被撤并,保留泰隆,至少表明央行對基層民營金融機構“謹慎支持”的姿態,也為它最終成為民營銀行保留了機會。
擠兌擠出風險
迅達城市信用社,原來是臺州市黃巖區最大的民營金融機構,擁有5個營業網點和3萬名儲戶。但它的一個網點已經變成了“船長酒吧”。據稱,這是中國第一家因擠兌而倒閉的城市信用社,雖然擠兌并非因它而起。
2001年9月中旬,擠兌風潮突然席卷臺州。令人關注的是,源頭卻是資產質量最好、經營業績最佳的泰隆城市信用社。隨后波及到泰隆的同城對手路橋區銀座城市信用社,繼而是全臺州的城市信用社等民營金融機構。
尤定海描述說,無數的儲戶試圖涌進信用社大門,警察拉都拉不出來,一直到晚上9點都關不了門。
兩天之內,泰隆被提取存款近2億元,據稱銀座更多。備用金迅速告罄,浙江省政府方面投入數億的資金,兩天內控制了大局。但民營金融機構已元氣大傷。政府在向迅達注入4500萬元后發現仍然無濟于事,最終放棄了努力。擠兌持續一星期之后,迅達終于因無力支撐而關門歇業。
所有人都不能想象,如果沒有政府全力救場,這場風波將是何結局。
擠兌風波及迅達倒閉,足以讓管理層重估民間金融機構的風險。據臺州人士稱,此次風波的起因是有關部門找王鈞談話,釀出如此風波自是始料未及的。有人說,不排除王的競爭對手有些小動作。
但風波也的確暴露出民間金融機構抗風險能力弱的先天缺陷。它們規模小、網點少、業務種類單一,更關鍵的是很多治理結構不完善,內部機制不健全,管理者道德風險也難以查知,一有風吹草動就可能招致不虞之禍。
尤定海說:“盡管泰隆、銀座資產質量非常優良,也未能幸免擠兌。原因是在老百姓心目中,‘民營就意味著沒有政府信用做擔保,而四大銀行就是鐵定的政府信用,這是‘民營和‘國有不同之處。說穿了,還是一個觀念問題?!?/p>
但此番地方政府出面為泰隆、銀座“救場”,至少向儲戶表明,政府是支持規范的民營金融的。事發后,出租車司機郭金妹開始相信,“私人銀行”(當地人的稱法)也是國家的,不會垮。據稱,老百姓取出款后,很快又存了進去,兩信用社的存款很快又恢復到擠兌前的水平。
另一方面,無可否認的是,眾多民營金融機構是新生事物,可謂是同氣連枝,一家失火,就將火燒連營,對當地經濟破壞力極大。聯系到其他地方城信社和農信社不斷暴露出的問題,權衡輕重,管理層對發展民營金融態度謹慎也是可以理解的。
在隨后一年中,風波給泰隆的前景帶來什么影響,外界無從得知,人們也無從得知學者們一再傳話的民營銀行面世之日一再被延擱,是否與問題頻出有關。
生存還是毀滅
現在泰隆算是一塊石頭落了地。
人民銀行臺州市中心支行辦公室蕭主任對“保留”的解釋是,不并入城市商業銀行或劃歸農村信用社,給予獨立發展的空間。據透露,2002年底到今年初,全國將有約100家城市信用社有望獲得央行的“免死牌”。
“央行在浙江保留的4家城信社,臺州就占了兩家,這對臺州的民營金融是一種肯定?!笔捳f,“臺州的泰隆和溫嶺信用社,是浙江公認的兩個民營金融的樣本,說明這種小額、靈活的貸款體制在個私經濟發達的地區具有生命力。他們可以慢慢做大,只要保留就是突破。”浙江人向來以這樣的眼光看待上頭的政策。
泰隆1993年成立,以100萬元起家,目前已發展成一個擁有20億存款、16億貸款的城市信用社。1997年注冊資本金增資到2750萬元,出資人100%是當地的民營企業和個人,產權明晰,董事長兼總經理王鈞持有15%的股份。
“當時,按央行的政策,泰隆或者是合進商業銀行,或者是退回農村信用社,只有這兩種命運。盡管省市都希望保留我們,但說實話,我們連長遠發展規劃都不敢做?!庇榷êUf,“當時最擔心的事是泰隆的去留,因為一直以來有一種說法:城市信用社可能要‘退市”。
2001年,王鈞有一句意味深長的話:“以時間換取空間?!碧┞‘敃r拒絕加盟臺州市商業銀行。終于,泰隆贏來了獨立做大的空間。
其實,這也是地方政府樂意看到的。如今的臺州,一個路橋區的銀行就增至10家,競爭非常激烈。泰隆推出“早7點至晚7點” 的營業時間,引致包括國有銀行在內的各家銀行效仿。在泰隆,5至10萬的小額貸款打入客戶賬戶只需5分鐘,而50萬的批貸也只要半小時,顯示了民營體制的優勢。
2002年,泰隆存貸款已做到路橋20%的市場份額。2001年末,泰隆和銀座兩家民營信用社,市場份額已超過當地四大國有銀行的總和,而兩家信用社的不良貸款均不到3%,直讓四大國有銀行汗顏。而與路橋相鄰的黃巖,國有銀行仍然占據了八成以上的份額。
臺州人有種說法,大銀行對地方的小額貸款一直在下降,資金可能調度出省。而泰隆這樣的小額、短期貸款,全投向地方,資金周轉快,一年周轉多次,10多億的貸款一年當成幾十億來用,地方政府當然希望培育自己的“子弟兵”。據稱當地政府還有一個長遠的思路,即把保留下來的城市信用社發展成為專為區域經濟服務的社區銀行。
地方金融“民營化”
溫州、臺州是浙江的民間金融最活躍的熱土。浙江的經濟起飛,專家認為很大程度要歸功于金融的民營化,當然出現的問題也源于此。風波并未擋住民營金融的步伐,2002年,甚至整個浙江出現地方金融機構“民營化”的傾向。
風波也教育了民營金融:必須做大做強才能抗拒風險。2002年3月,由銀座牽頭8家城市信用社組建的臺州市商業銀行,則是民營金融發展壯大的另一個版本。中國《新聞周刊》在該行了解到,該行注冊資本3億元,組建前剝離了不良貸款,政府僅“象征性”參股5%。該行畢先生說,臺州商行的政府股份在全國城市商業銀行中是最低的,在某種程度上,這或可理解為政府對民營銀行的支持或是對其進行監管的一種方式。而包括李書福等幾家著名民企持股都達到10%的上限。從股份結構和管理體制看,該行已極具民營銀行的特征。而臺州市政府的長遠計劃是把它“打造上市”。
泰隆卻決定走自己的路。據稱,以前政府的考慮是讓銀座和泰隆共同牽頭臺州市商業銀行,但泰隆的目標是單獨牽頭組建商業銀行。
雖然這還暫時難以如愿,但王鈞仍未改初衷,泰隆的第二次增資擴股已在醞釀。較早的消息說,在它的門外排著大批等待進入者,包括一些外資機構。有的甚至愿意以承擔一部分不良債權為進入前提。原因很簡單,泰隆據稱不到2%的壞賬率,足以保證豐厚的回報。內部消息說,在臺州較好的民營城市信用社股東回報遠遠超過10%。
浙江的一大特色就是,民間資金投資金融的熱情從來就沒有停止過,在溫州和臺州,只要政策稍有松動,民間資金就會涌入金融領域,而浙江民間資金號稱有8300億元,充實銀行資本完全不是問題。
在當前政策還十分敏感的時候,浙江省在金融改革方面似乎在做更深層次的嘗試,有人認為,這與前央行行長戴相龍2001年下半年以來四下溫州,并確定溫州為金融改革綜合實驗區有關。有報道說,戴行長在溫州明確說,允許溫州商業銀行和農村信用社吸納民間資本增資擴股改造中小銀行,支持民營企業的發展。
去年8月,央行監管二司劉士余在公開場合講:“在沒有商業銀行的地市,如果當地各類企業和居民個人投資入股、資本金達到1億元人民幣,并且符合《商業銀行法》的有關規定,央行原則上同意組建新的商業銀行?!睆摹渡虡I銀行法》層面來看,民營銀行的設立是沒有障礙的。
不過,從浙江的走向可能看到的是另一個路徑:一個“迅達”信用社已出現很大的風險,更遑論“民營銀行”?況且,作為民營銀行建立的前提,民營銀行的準入、監管和退出的法規目前還沒有形成。銀行是一種特殊的企業,如果處理不當會給社會帶來很大震蕩。這三項法規的制定目前看還是一個艱巨的任務。
因此,在開放金融領域方面,浙江的做法更傾向于從存量的改革入手,而不是從一開始就著眼于增量。臺州的一些銀行業內人士也明確持有這樣的觀點:設立新的民營銀行目前不大可能,因為風險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