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帶領中央書記處的同志到西柏坡學習考察,重溫毛澤東同志在黨的七屆二中全會上的重要講話,號召全黨同志特別是領導干部,要時刻牢記毛澤東同志當年倡導的“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我們黨重新強調要牢記“兩個務必”,發揚艱苦奮斗精神,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發揚艱苦奮斗精神,是黨的性質所決定
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實代表,我們黨的一切方針、政策就 必須以為廣大人民群眾謀利益為出發點,真正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這樣才能立黨為公,執政為民,我們黨當然能得到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擁護和愛戴。
我國正處在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20多年的改革開放,我們取得了舉世矚目的重大成就,人民生活水平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國民經濟已經闖過了10萬億大關,小康社會已經看的見高高的桅桿。但是,我們人口眾多,人均GDP在世界排名還在倒數,轉換成國際標準,我們的小康還在中高偏下水平。我國的發展是不平衡的,確實有一部分人先富起來了,過上了現代化生活。可是我們也要看到我國并非到處都是歌舞升平,還有不少困難的地方和困難群眾。近幾年,總體經濟有了很大發展,但有的地方群眾還遠遠沒有脫貧。在遠離城鎮的農村,有許多人還生活在溫飽線以下。由于經濟困難,不少兒童交不起學費,早早輟學,新的文盲群正在產生。有的村莊30多歲的青年結不了婚。買賣婚姻正在死灰復燃,這些都值得引起我們高度重視。我們有責任、有義務幫助這些地區和人民脫貧致富,這樣才能稱得上真正意義上的全面小康社會。要實現這一目標絕非易事,只有全黨和人民,發揚艱苦奮斗精神,埋頭苦干節約一切可以節約的人力、物力、財力,把一切力量用在經濟建設上。十年、上百年,使我們中華民族真正復興。成為經濟、政治、文化高度發達的社會主義國家,才能為人類社會的進步做出巨大貢獻。
發揚艱苦奮斗精神,是黨和人民群眾保持血肉聯系的紐帶
艱苦奮斗是社會大眾崇高的道德風尚,是中國共產黨人追求的政治本色,也是黨和人民保持血肉聯系的紐帶。
翻開中共黨史,就是一部艱苦奮斗的創業史。歷史和現實都表明:“一個沒有艱苦奮斗精神做支撐的民族,是難以自立自強的;一個沒有艱苦奮斗精神支撐的國家,是難以發展進步的;一個沒有艱苦奮斗精神支撐的政黨是難以興旺發達的。”在抗日戰爭最艱苦的年代里,中國共產黨面對日本帝國主義“三光政策”和國民黨的經濟封鎖,毛澤東同志向抗日根據地人民發出了“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偉大號召,老一輩革命家親自開荒、種萊、種糧、紡棉花,廣大軍民在各根據地掀起大生產熱潮,終于粉碎了敵人的軍事圍剿和封鎖,取得了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偉大勝利。形成了“自力更生、艱苦奮斗”這一偉大的延安精神。美國記者斯諾在延安看到毛澤東居住的簡陋窯洞,看到官兵平等,洞察出共產黨人艱苦奮斗的偉大力量,感慨地稱之為“東方魔力”,并以此推斷這種力量是“興國之光”。中國共產黨就是靠艱苦凝聚了黨心,凝聚了民心,取得一個又一個偉大勝利。
同樣,事業取得成就,不愿過艱苦生活,驕傲自滿,因而導致失敗的例子也是比比皆是。歷史上李自成起義軍經過10多年艱苦奮戰,終于推翻明王朝的統治,但進入北京后有的將領不愿過艱苦生活,沉浸于過分的陶醉之中,結果功虧一簣,進京40天就被趕了出來,成為千古遺恨。在共產黨的隊伍中,也不乏其人,從建國之初的劉青山和張子善到改革開放以后大邱莊的禹作敏和紅塔集團褚時建,他們都曾經為革命和建設做出過巨大成績,獲得了不少榮譽和花環。但他們居功自驕,不愿過艱苦生活,利用手中權力,貪污受賄,將國家財產占為己有,騎在人民頭上做威做富,所以逐步脫離群眾,變成人民的敵人,受到了法律應有的懲罰。
毋庸諱言,近年來,“艱苦奮斗”這四個字,在一些黨員、干部的頭腦里,日益淡漠,甚至一度遺忘,一種浮華、奢糜之風漸漸蔓延,據媒體報道,一些貧困地區連發工資都困難,但小轎車還是不停地更新換代,手機還是款款翻新;辦公樓、賓館的現代化、高檔化節奏加快,還有形形色色巧立名目的公款開會旅游、出國考察,還有入酒樓、賓館的吃喝玩樂,出手驚人,揮金如土,目睹這類情景,老百姓多有怨言。
另一種官場不良心理值得高度警惕,把奢華看作一種身份,為炫耀自己的權勢,就得把種種待遇享足,把種種派頭抖足,互相攀比,所以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幾十輛小車在警車開道下,呼嘯而過,每到一地,警察林立,崗哨森嚴。各地歡迎儀式也像是迎接國家元首,紅地毯,樂隊,鮮花,這樣無形中就把人民群眾遠遠把之門外。還美其名曰刺激消費,帶動經濟發展,這是極其危險的,長期以往,有損黨的形象。
以胡錦濤同志為首的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在履行之始,及時地敲響警鐘,明確重審“兩個務必”的重要思想,率先垂范,大力倡揚“艱苦奮斗”的施政理念,并“誠心誠意地接受各位代表和全國各族人民的監督”。這是非常有現實意義的。只有發揚艱苦奮斗精神,與廣大人民群眾血肉相連,同呼吸、共命運、手拉手、心連心,一代又一代中國人民夢寐以求的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就一定能夠實現!
發揚艱苦奮斗精神,是改革開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需要
今天,我們又站在了一個贏得偉大勝利的新起點上,改革開放特別是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以來,國際局勢風云變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波瀾壯闊,我們黨領導人民取得的巨大成就有目共睹。國民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現代化建設前兩步戰略目標勝利完成,人民生活總體上達到小康水平。這是全黨和全國人民艱苦奮斗、共同努力的結果,在中華民族發展史上豎起了一個新的里程碑。“因為我們的勝利,人民感謝我們,資產階級也會出來捧場”。我們隊伍中的有些人就會飄飄然,黨的驕傲情緒,以功臣自居的情緒,貪圖享樂不愿再過艱苦奮斗生活的情緒,確實有所生長,一些領導干部走向了腐化墜落,置黨紀國法于不顧,他們利用手中權力大肆行賄受賄,走私販私,制假售假,偷稅漏稅,擾亂了社會的經濟秩序,給黨和人民造成了極大的損失。遠華特大走私案,從上到下,有多少干部參與其中,這個教訓令人痛心,黨中央在關鍵時刻,重溫“兩個務必”號召,黨發揚艱苦奮斗精神是非常必要的。
隨著社會進步,“艱苦奮斗”必須賦予新的內容。我們強調發揚艱苦奮斗精神,不是不要現代化生活,仍回幾十年前的貧窮社會,而是要盡量避免不必要的鋪張浪費,杜絕毫無意義的高消費、大浪費、多重復的各種建設,而把有限的精力投入到擴大再生產,投入到現代化建設,投入到新產品開發利用,投入到高科技的研究應用上,達到“有利于生產力的發展,有利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有利于綜合國力的提高”。
發揚艱苦奮斗精神,嚴禁官場奢靡之風,根本舉措還在于制度建設,這要和反腐倡廉結合起來,對那些一心為公,勤儉辦事,嚴格執行黨的方針,政策的人和集體要大力表揚;而對那些愛講派場,無度揮霍,亂上項目,搞政績工程,勞命傷財,在群眾中造成惡劣影響者,要嚴格查處直至追究法律責任。
發揚艱苦奮斗精神,必須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的原則。實事求是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之一,我國還處在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這是我國最基本的國情,我們制定一切方針、政策,都必須從這個基本點出發,都必須考慮到我們和西方發達國家的差距,著眼點要放在絕大多數群眾的利益上,深入調查研究,制定科學決策,堅決不搞違背群眾利益,脫離生產實際的形象工程,政績工程。在工作過程中,要努力學習新知識,探索新領域,不斷解決新問題,使我們的改革有新突破,開放有新局面,各項工作有新舉措。
發揚艱苦奮斗精神,各級領導干部要帶頭。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各級領導在工作和日常生活中,要樹文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自覺發揚艱苦奮斗精神,克服享樂主義、拜金主義思想影響。在工作中,求真務實,真抓實干,自覺克服貪圖個人名利的思想,為人民大眾謀利益。要與時俱進,開拓創新,自覺克服滿于現狀,不思進取的觀念。這樣才能把發揚艱苦奮斗精神,變成自覺行動,使之發揚光大。
艱苦奮斗,是我們黨在長期革命斗爭中形成的寶貴精神財富,是我們黨戰勝困難的精神支柱,所以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我們一定要發揚艱苦奮斗精神,使我們黨永葆本色,戰無不勝。
(作者單位:延長油礦管理局七里村油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