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雅玲金融隨筆
隨著美國經濟收縮,經濟發展趨勢在衰退與復蘇中難以確定,資金規模與效應不僅受到沖擊與損失,而且國際投資面臨迷茫與觀望狀態,進而加大國際投機氣候與條件的相對空間與鋪墊。當前無論股價、匯率、金價與油價,都具有明顯投機性因素的推波助瀾,心理作用遠大于信心維持,恐慌性不僅導致價格跳躍,更給予投機便利與運用。
國際游資的形成背景與傳導金融危機的因素
20世紀90年代以來,由于國際經濟、政治的巨大變化,尤其是中期國際金融迅速發展的重大影響,使得國際資本市場資金的需求大大增加,資金供給相對趨緊,且流入發展中國家的資金迅速增加,投機性資金的流動伴隨私人資金融入資本市場趨勢上升。尤其是90年后期,經濟全球化的發展速度與規模,各國經濟增長的需求與依托,無論發達國家或發展中國家,對于資金需求的上升,使得國際資金供給緊缺,資金流量加大、流速加快,資本市場發展速度更為迅速,資本市場發展空間不斷膨脹。國際游資產生于國際資本流動之中,是指外國資本流入本國及本國資本流至外國的短期資金的流動狀況。
短期資本通常是指期限為一年、或一年以下、或即期支付的資本,其中也包括貨幣現金。短期資本一般借助于各種信用工具進行流動,流動方式為貿易資金流動、銀行資金流動、保值性資本流動以及投資性資本流動等。國際游資是國際資本流動產生的負面因素之一,也是目前國際資本市場較為盛行的一種資金流動方式,是根據投機者對市場和國別經濟預測,利用匯率變動、利率變動、金價變動、證券價格變動、商品價格變動等情況,謀取投機利潤的一種手段。如果投機者的預測正確,將會獲利,否則將會遭受損失。投機性資金主要是指各種投機者利用國際市場之間的差異以及市場行情的變化趨勢,通過低吸高拋的手段,以牟取差價利潤為目的的“熱錢”(HotMoney)——投機行為。這種“熱錢”實際就是資本流動中的國際短期資本。國際短期資本具有高度的流動性、不穩定性和強烈的投機性。據統計,20世紀70年代全球外匯交易中的90%發生于貿易和投資項目,只有10%為投機;而今,全球投機性外匯交易則超過了90%,貿易和投資的比重則不足10%,其中金融衍生工具的迅速發展對于這種明顯的反差起到主導推動作用,致使金融衍生產品的種類達1200余種,這使得交易者可以以較低的成本進行更為靈活的金融運作,同時也加大了風險程度。目前全球至少有7.2萬億美元的短期資本流動于世界資本市場,相當于全球年國民生產總值的20%,全球外匯市場上平均每天的交易額為2萬億美元,其中90%為短期資本。
外匯投機——外匯投機通常指以賺取利潤為目的的外匯交易;投機者將期望值寄托于匯率的變動上,力圖從匯率波動中獲利。目前從事外匯投機活動的不僅有投機商,而且也有國際跨國公司和銀行,更為重要的是各類基金機構的作用強大,不同形式的投資基金介入匯市炒作,加大了匯市的波動。外匯投機活動通常是出于正常業務的需要,或者為避免匯價風險而進行正常的外匯交易,但現今更多的是利用外匯匯率的變化投機取利。近幾年由于國際金融市場的連動性較強,一國匯率的變動對整個外匯市場的牽動直接而且明顯,尤其是外匯市場主要貨幣匯率的主導性,更直接牽制整個市場的動蕩。近年比較突出匯率投機表現為:1992年英國英鎊危機;1994年墨西哥比索危機;1997年東南亞貨幣危機;1998年的俄羅斯金融危機;1999年的巴西金融動蕩;2001年阿根廷危機。國際投機資本攻擊匯率的誘因在于國家資本市場開放度高、對短期國際資本過分依賴、金融監管不嚴以及貨幣當局對匯率的干預能力較差所致。大量國際游資流入推高本幣匯率,使國家宏觀經濟結構產生問題,經濟金融環境惡化,為投機創造了獲利的機遇和環境。
利率投機——利率投機是指資本從利率低的國家或地區流向利率高的國家或地區,以取得較高的收益。這種資本流動是有前提條件的,即兩國的貨幣匯率比較穩定,獲取較高收益后換回原來貨幣時,可以免受匯率變動的損失。也就是說,在假定沒有外匯風險的前提下,資本要取得較高的收益,可以利用兩個國家的貨幣市場短期利率的高低不一,將資金由利率較低的國家調向較高的國家,單純地為了套取利差而進行的一種投機交易。如果兩國匯率波動較大,或兩種貨幣匯率和兩國短期利率的差距趨于縮小,套利交易將變得無利可圖而宣告終止,否則就可能得不償失。通常貿易逆差國家或地區將采用提高利率的方式吸引短期資本的流入,以改善國際收支狀況。目前國際市場主要利率的水準存在一定的差異,美國經濟、市場、資金和政策的效益強勁,而相對于全球市場在經歷了1997-1998年的大動蕩之后,金融風險意識以及投機的預防性加大,利率投機的風險和操作相對減弱。加之全球利率處于歷史較低水準,炒作空間有限,也限制利率投機的運用。
金價投機——黃金市場的金價變動也會導致投機性資本流動。投機者通常是利用某些政治事件或某種貨幣可能升值、貶值等輿論的影響,運用投機資本沖擊黃金市場,以某種貨幣搶購或拋售黃金,達到哄抬或壓低金價的目的,從中獲利。隨著金融全球化的迅速發展、高科技的廣泛運用和普及以及金融衍生產品的日新月異,資金流動的加快和加大,促進資金效益顯著,資金回報率較高,相對淡化了黃金的保值作用。但目前國際經濟環境已經發生轉變,發達國家普遍處于低迷不確定經濟狀態、投資信心和投資前景迷茫、政治軍事事件對經濟增長的影響加大,加之持續了近兩年的美國經濟不景氣或不確定,直接加大與美元相聯系金價上漲與價值回歸的空間與條件,黃金作為政治避風港的作用已經強化與突出。黃金價格沒有回報僅為保值的意義,在股價下跌趨勢下的財富縮水推進上升,尤其是在國際市場美元和美股的連續下跌,具有價格暫時優勢的金價投資方式刺激資金投入傾斜黃金交易,進而推高黃金價格凸起。黃金投機性在當前經濟、政治乃至軍事氛圍中,愈顯突出醒目。
證券投機——投機者依據世界政治、經濟、金融和貿易格局的變化,預測各國大企業和跨國公司的發展前景,調動外匯資金,在證券市場買賣股票,利用股票價格的漲跌,獲取投機利潤。投機者在證券市場低價大量買進,高價大量賣出造成證券市場的不穩定性加大。近幾年國際股票市場的急劇發展,既有國際投資者積極促進作用,同時也有國際投機者炒作虛假繁榮的隱患,突出于美國股市的強勁上漲和影響。進入1999年以來,伴隨著美國經濟發展的良好勢頭,美國股市重新開始新一輪的高漲期,3月29日美股跨越10000點大關,創下103年歷史以來的輝煌一頁。從金融理論的角度看,金融市場的運行應以實體經濟的運行為基礎;但市場操作的實踐看,投資者的心理預期,也就是投資者的信心,對金融市場的實際運作起著更大的作用。美國經濟增長的信心和美股上升的良好預期極大的刺激股市上揚,而美股突破10000點成為市場炒作的預期。因此,美國股市對美國經濟和全球股市的作用和影響十分重要,被稱為美國經濟的晴雨表和全球股市的領頭羊。
據統計,美國共同基金擁有的資產已躍升到5萬億美元,相比較美國銀行擁有的資產為4.7萬億美元。美國股市的強勁增長使其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共同基金規模超過銀行規模的國家。美國股市強勁上漲與繁榮既有國際投資者積極的推進作用,也有國際投機者炒作的潛在隱患。因此,對于美國股市20%~40%的超值預估,即投機泡沫有所表露。美國經濟發展趨勢的急劇變化,尤其是宏觀調控能力的失效與作用降低,美國股市的投機風險受到沖擊加大,并不可以掉以輕心。2003年國際金融市場最為重要的風險應是美國股市將存在可能再度大幅暴跌的危險,其中既有不可預料的事件的沖擊,同時也存在美股企業或政策面的打壓或影響。
國際投機是金融危機產生、蔓延、惡化的主要根源,國際金融一體化的進程刺激了投機對金融市場的干擾與影響。尤其是20世紀90年代以來,發展中國家正經歷著以市場為導向的改革,很多國家實行金融開放政策,放寬外匯管制,取消利率限制,實行銀行業務多元化,放松對資本流動的限制。各國金融管制的放松無疑會通過加強競爭提高金融業的效率,但同時也給金融體系帶來較大的風險,金融危機接連產生,給這些國家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失。金融危機或金融動蕩,最為直接的原因都在于短期資金流動的失衡,從而造成對交易市場和經濟基礎的巨大沖擊。投機資金的規模數量和流動速度一旦出現問題,其破壞性和影響力就不言而喻了。
我國引進外資中對游資的應對措施設想
根據目前我國金融的實際狀況分析,投機基金沖擊國內金融的可能性較小,主要在于我國的金融目前依然具有較強的自成體系保護層,尤其是資本市場沒有開放,游資進入沒有條件。但從國際游資沖擊經濟金融的分析與借鑒中,我們可以吸取別國經驗與教訓,應對游資沖擊的對策主要是宏觀經濟環境的改善以及金融機制法制的健全,同時也必須特別注重以下三點:
1、慎重開放資本市場——回顧1997年,我國之所以能夠免受東南亞金融危機的沖擊,其中一個重要的啟示與經驗就是:對于資本市場開放的穩重謹慎地把握以及人民幣匯率的穩定。由此為世界經濟做出的重大貢獻已得到國際上普遍公認。目前我國資本市場還沒有正式對外開放,游資的直接投機炒作風險相對較小,內地資金流入流出的沖擊沒有明顯的影響。但由于香港與內地是一國兩制的體制,資金流入出香港的自由度將會間接影響我國資本市場的穩定,而香港作為亞洲一個重要的金融市場,以及國際金融市場重要地理位置,投機資金將其作為沖擊的主要目標。
2、加強資金管理技術和水平——作為發展中國家,我們在市場經濟為導向的對外開放中,既要積極引進西方國家先進的技術、雄厚的資金和科學的管理,同時又要承認我們與西方國家體制上的差異,謹慎防止管理上的漏洞和機制不健全所產生的不利影響。我們應依照我國的實際情況和發展目標,進一步調整外商投資結構,注重引進先進技術和管理方式,加強引進資金多種方式的風險管理,使外資的引入切實推動經濟的發展,盡量減少負面的干擾,從而加快我國經濟金融與國際接軌的步伐。
3、協調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的匹配——我們應借鑒外國經濟發展中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協調的經驗教訓,注重兩者相輔相成的搭配,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對于總需求變動和總供給關系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是相互平衡的重要穩定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