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啟功(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書法家協會名譽主席、北京師范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吾友徐君利明,春秋富、記問勤、著述多、揮灑敏。雖睽隔多年,但每于刊物中見其手筆,知于八法之學,一日千里。今將展出書作,屬加題識,他日如見真龍,益我必更有多于往日者!
尉天池(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江蘇省書法家協會主席、南京師范大學教授)
僅就利明教授的書法而言,他的多體書法均有高境界的自家本色。這本色主要體現在他那清逸型的書法風格中。從他那清逸風格的內涵來看,我們感到至少一是清明開朗;二是清氣濃郁;三是灑脫率真。他的書法線條富有清健的內質和灑脫的外象;他的書法在通篇黑白分割的線條組合關系中,散開處意氣風發而不松懈;密集處進退從容而不困悶;特別在白處,即無點畫之處或點畫之內的飛白處尤其顯得清明、開朗、醒豁、空靈。可見他深悟在白處、虛處、無處創造意境這一書法藝術的重要法門,從而使他的書法具有高品位的素質。他那用筆的果斷而爽利,墨色的豐富而鮮活,體勢的自然而奇巧,通篇的明快而暢達等等,顯得清氣濃郁,而無凝滯的勢態、混濁的氣象。從而我們可以感到他崇尚清氣,力避濁氣的書法美學觀。他那灑脫率真的創作作風和激越豪宕的創作情思,在其長篇巨作中最為顯然。他那洋洋灑灑、大氣磅礴的長篇巨作,既展現出神情的交融、氣息的流動、韻致的清雅,又可見他進行書法創作的膽量、氣量、學識、悟性和運籌能力。
利明教授是當代中國中年書家中的拔尖人才。他之所以能取得令人贊賞的書法成就,并不僅是從書法實踐中來,而是他長期的品格修煉、文化修養、學術研究等綜合性的融通、提升,對成就其書法起到了增益、支持和養成的作用。

盛復旺(中國人民大學美學研究所所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蘇東坡講鐘、王書法“蕭散簡遠,妙在筆劃之外”。所謂“妙在筆劃之外”,我覺得是書法藝術最基本的本質特征。沒有這個特征,你的字也可能寫得沒有太大的毛病,看上去也還漂亮,但是不耐看。而徐利明的書法耐看,他有筆劃之外的那樣一種妙、一種意趣,這個所謂筆劃之外的妙,他的內涵可能很豐富,也有很多的層次。他的字不是刻意追求筆劃的漂亮,但是看那個字總覺得有一種美,從筆劃當中透露出來,飄逸在筆劃之外,所以它就耐看。在中國古代,“美”跟“妙”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一般純粹形式上的叫美,顧盼生輝那樣的美叫妙。徐利明的書法,從形式美的角度來說,已超越了一般意義上的美。有種妙趣從他寫的筆劃當中透露出來,飄逸出來。所以我覺得他寫每一個字都不是刻意追求美,但是這個字又很美,就是有那樣一種從筆劃中飄逸流動出來的顧盼生輝的美。還有,我覺得他的書意與文意結合得很好。還有一層意思,我感覺到書意跟做人的心意的統一。當然心意跟書意的統一有時候也不一定非常直截地表露出來,但是你透過字,透過筆劃,你會感覺到作者那種清明而真純的那樣一種情懷,一種心胸。如果硬要說那一筆表現了這些,這絕對說不出來,但是你看了這幾個字以后就會取得這樣一個效果。如果要給學生講解什么叫“妙在筆劃之外”的話,那么徐利明的一些作品可以作為很合適的例子來說明。
關于中國的書法,我覺得是一種內涵很深沉的、文化意義很豐富的藝術,只有沿著這條路繼續走,才能夠既保持中國書法藝術那種本質的特征,同時又發展它。我這樣說是感覺到現在的書法家很多,作品也很多,但我感覺到它越來越離開了中國書法藝術所固有的那種魅力,那種獨特的精神魅力。
工業文明、市場經濟,為藝術發展創造了很多有利的條件,這是一方面。但是我總覺得市場經濟、工業文明對真正的藝術,特別是對中國傳統的比較高雅的藝術,又是一個很大的威脅。這個威脅就是它容易引導藝術入俗。現在有一些書法作品,當然可以說它是書法藝術,但是它就是俗得很,它已經沒有中國傳統書法所應該具有的那種讓人看了以后精神上受到一種陶冶,心靈受到一種啟迪的那種內容。現在的藝術,特別是中國傳統藝術也包括其他高雅藝術,在目前的市場經濟、工業文明的大潮中,有個問題是首先要站穩自己的腳跟。徐利明的書法藝術給我的印象是沿著中國傳統藝術的正路往前走的,他也有很多探索,但是他保持了中國傳統書法藝術的那種內在的、深厚的、精神的、文化的修養。如果一個人沒有非常深厚的中國傳統文化的修養,大概都不可能成為一個真正的書法家。
徐利明
1954年2月生于南京。文學(中國美術史)博士。江蘇省政協委員、南京藝術學院教授、江蘇省書法家協會副主席、中國書法家協會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國標準草書學社副社長、南京印社社長、中華詩詞學會會員。出席中國文聯中青年文藝家“德藝雙馨”座談會(1997)、中國文聯百名優秀青年文藝家創作經驗交流會(1999)、第七次全國文代會(2001);江蘇省“333工程”跨世紀學術帶頭人培養對象(1998);獲“江蘇省優秀中青年藝術工作者”榮譽稱號(1999)、“全國中青年德藝雙馨文藝工作者”榮譽稱號(2004)。
書法獲全國第五屆書法展全國獎(1992)、第一屆中國書法蘭亭獎金獎(2001);篆刻獲《書法》雜志全國篆刻評比一等獎。
大量論文發表于大陸、港、臺及日本學術刊物。出版專著《中國書法風格史》、《“篆隸筆意”與四百年書法流變》,譯著《書法與現代思潮》,教材《利明書法教程》(教育部衛視藝術教育叢書)、《篆刻藝術》,編著《海外藏中國歷代名畫》(副主編)等著作14部。論著多次獲國家級、省級獎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