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協會工作回顧
陜西省企業管理協會成立于1981年,到去年為止已經整整22個年頭了。根據中國企業聯合會的要求,報經省經貿委同意,省民政廳核準,陜西省企業管理協會于2003年3月份正式更名為陜西省企業聯合會。22年來,在省經貿委的領導下,省企協始終堅持黨和國家的路線、方針、政策,圍繞陜西省各個時期經濟工作的中心,以“面向企業,為企業經營者服務”為宗旨,在理論研究、干部培訓、咨詢服務、刊物出版、對外交流、信息管理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為提高陜西省企業現代化管理水平,促進陜西省企業的改革與發展,起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一是積極研究探索企業管理與改革的理論,傳播推廣企業現代化管理的經驗和方法。針對企業在改革中的一些難點和熱點問題,組織召開各種形式的研討會,專題講座180多次。今年元月份,為了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關于進一步貫徹我省國有企業改革意見》的精神,加快陜西省國有企業改革的步伐,我們邀請了全國著名經濟學家鐘朋榮教授、上海視野經濟研究所所長陳國慶教授就企業并購重組,國有資本退出以及規范法人治理結構等難點和熱點問題進行了專題講座與交流,使大家在理論上有了一個全面地認識,在操作上掌握了一定的方法,企業普遍反映收獲很大,希望今后多舉辦一些類似的講座。
二是為提高企業管理素質,培養了一批管理干部。省企協采用直接培訓與組織地市、行業協會聯合培訓的方法,圍繞不同時期企業管理與改革的中心任務,有計劃、有重點、有層次的開展管理培訓活動,舉辦了“企業經營戰略”、“現代化管理方法”、“新會計制度務實與操作”、“WTO專題講座”、“企業重組改制”、“現代企業制度”、“企業主輔分流”等各種培訓班一百多期,培訓企業管理干部近六萬人,為提高陜西省企業的管理水平和企業管理干部的素質,起了積極的作用。
三是圍繞企業深化改革、提高企業經濟效益,廣泛開展咨詢服務活動。省企協咨詢部是陜西省最早從事企業管理咨詢服務的智能型機構。目前經我會評審或推薦,全省已有高級咨詢師8人,咨詢師186人,他們分布在全省的大專院校、中介咨詢公司及政府主管部門,形成了一支既有理論研究,又有實際操作經驗的管理咨詢隊伍。22年來,協會就企業承包責任制、企業升級、建立現代企業制度、股份制改造、企業重組改制等咨詢課題對原西安儀表廠、國營262廠、西安制藥廠等150多戶企業進行了管理診斷咨詢,制定了改進的方案,使企業取得了一定的效益。通過咨詢,有的企業獲得了全國企業管理優秀獎;有的企業跨入了省級和國家級企業的行列;有的企業成為陜西省的優勢企業。
四是刊物出版有了長足的發展。《現代企業》雜志是陜西省唯一一份國內外公開發行的企業經營管理類刊物。雜志在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導下,堅持以“指導性、實踐性、知識性、可讀性、資料性”的辦刊宗旨,貫徹黨和國家的路線、方針、政策,傳播陜西省企業改革與管理的先進經驗,研究企業現代化管理的方法,傳播陜西省優秀企業經營者的典型事跡,雜志質量不斷提高,發行量逐漸擴大。到目前為止,總共發行出版雜志222期,成為陜西省企業改革和發展的一個“窗口”。
五是開展了評先進、樹典型的活動。到目前為止,我會共組織了七屆陜西省優秀企業家的評比表彰活動,156人獲得了陜西省優秀企業家的榮譽稱號;組織了兩屆陜西省企業管理優秀獎的評比表彰活動,有20戶企業獲得了省企業管理優秀獎的光榮稱號。經我會推薦,長嶺集團的王大中等五位同志被評為全國優秀企業家;寶雞石油機械廠等4戶企業獲得了全國企業管理優秀獎;評比表彰了陜西省省企業管理現代化成果獎300多項,推薦全國企業現代化管理成果獎40多項,有9項成果獲得全國企業管理現代化優秀成果一等獎。2004年,陜西省評選企業現代化管理成果60多項,其中獲國家級一等獎1項,二等獎3項,是歷年來獲獎最多的一次。通過這些活動的開展,推廣了陜西省企業先進的現代化管理經驗,宣傳了優秀企業家的典型事跡,促進了陜西省企業家隊伍的形成和企業的成長發展。
六是積極開展國內外交流活動。在國際交流方面,我會共接待了美國、日本、挪威、瑞典、澳大利亞、聯合國經濟開發署、國際勞工局等19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的120多位企業家、學者、官員的訪問與學術交流;組織陜西省500多名企業家和企業管理人員赴美國、新加坡、日本、泰國、澳大利亞、瑞典、加拿大等國進行了商務考察交流。去年,我會組織了三批廠長經理和管理人員赴臺灣、韓國、香港等國家和地區進行了商務考察,增加了相互的了解,促進了雙方的合作,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組織陜西省30多戶企業連續兩屆參加了全國中小企業國際招商引資洽談會,為企業牽線搭橋,一些企業簽訂了合作意向,有的合作項目已經投入運轉;在省際交流方面,我會同30個省、市、自治區的企協建立了合作關系,組織陜西省2000多名管理人員赴邯鋼、海爾、海信、許繼等知名企業考察學習先進的管理方法和經驗。通過這些活動的開展,開拓了大家的視野和思路,加深了對國內外企業管理現狀與發展趨勢的了解,吸收了更多的資本來陜投資。
七是充分發揮橋梁和紐帶作用,為企業與政府牽線搭橋。針對企業在改革與發展中普遍關心的一些難點問題,及時走訪企業,調查研究,了解企業的呼聲,反映企業家的要求,為政府有關部門出計獻策,為企業排憂解難。多次舉辦了企業家與省政府領導聯誼會,提供企業與政府面對面交流的平臺,使協會成為了“企業之家、企業家之家”。
八是積極參與協調勞動關系的“三方機制”工作。由政府、工會和企聯組成的協調企業勞動關系的“三方機制”,是國家協調企業勞動關系的一項重大改革,是與國際接軌的具體體現,也是省企協工作的一項重要職責。去年,省政府召開了陜西省協調勞動關系三方會議制度的成立大會,正式建立了由省勞動和社會保障廳、省總工會、省企聯共同組成的協調企業勞動關系的“三方機制”,省企聯作為代表企業組織的一方參加協調企業的勞動關系,是國家賦予我們的一項重任。為了貫徹落實“南京會議”的精神,三方共同開展了貫徹落實《勞動法》、《工會法》、《合同法》的活動;參與了《陜西省工資支付條例》的制定和修改工作;對非公有制企業的勞動關系狀況進行了調查。為引導企業建立新型和諧的勞動關系,維護企業和社會的穩定起了積極的作用。
回顧企協二十二年的工作,雖然取得了一系列的成績,但還有許多不足。主要表現在:為企業服務的范圍還不夠廣泛,服務的對象還不夠多,服務的內容還不夠豐富,深入企業調查的活動少,在及時了解企業和企業家的困難,反映他們的呼聲上也有待于進一步的加強。
(二)幾點體會
過去的22年,是企協歷屆會長、副會長、全體理事以及會員單位團結奮斗、開拓進取、不斷發展的22年,協會取得的成績,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結果。協會的工作之所以能夠發展,取得成效,主要有以下幾點體會:
一是堅持了正確的政治方向。22年來,協會始終貫徹落實黨和國家的路線、方針、政策,以鄧小平的理論和“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為指導,并以此作為衡量檢驗各項工作的首要標準,使協會工作始終沿著正確的政治方向健康發展。
二是圍繞不同時期陜西省經濟工作的中心、企業改革的重點來安排各項工作和活動。內容豐富充實,工作實在有效。
三是離不開政府對協會工作的正確領導和大力支持。省企協自成立以來,自始自終在省經貿委的的指導下開展工作,沒有政府的支持,省企協的工作將成為無本之木、無源之水。多少年來,協會與省經貿委企業改革處,在陜西省企業管理和改革發展中,分工不分家,共唱一臺戲,為協會工作的廣泛開展提供了良好的平臺。
四是堅持“面向企業、為企業服務”的宗旨,是協會賴以生存發展的基礎和活力源泉。22年來,協會與企業息息相通,休戚與共,想為企業所想,急為企業所急,通過有效的服務,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問題,為企業排憂解難,贏得了企業的信賴和支持。
五是離不開會員單位、全體理事、特別是各位副會長對協會工作的支持、對協會事業的熱愛、在會費上的鼎力資助。
(三)聯合會工作安排
今年,聯合會工作的總的任務是: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大及十六屆三中全會和省委、省政府《關于進一步深化我省國有企業改革意見》的精神,堅持“面向企業、為企業服務”的宗旨,充分發揮聯合會橋梁和紐帶的作用,拓寬服務對象,發展服務領域,增強服務功能,為陜西省企業的改革和發展做出積極的貢獻。要重點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按照現代產權制度的要求,在建立健全國資監管新體制和國有企業改革方面積極開展工作。為了配合這項工作的開展,今年準備召開兩次專題講座會,邀請全國著名經濟學家,專家學者、政府有關領導就建立國資監管新體制、國企改革中的資產重組和國退民進等熱點和難點問題,進行專題講座與交流。組織陜西省企業赴浙江、廣東、江蘇、山東、上海等沿海發達地區學習國有資產退出、企業重組改制等方面的操作方法和成功經驗。同時要積極開展調查研究活動,針對陜西省國有企業改革和非公有制企業發展的突出問題,提出對策和意見,為省委、省政府決策提供重要依據。
二是積極開展維權工作,為企業和企業經營者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參照兄弟省、市、自治區聯合會的做法,成立陜西省企業與企業經營者權益保障工作委員會,制定《維護企業與企業經營者合法權益條例》,印發給有關部門及企業,廣泛征詢意見。條件成熟時,通過有關程序,提交省人大審議。當企業和企業經營者的正當權益受到侵權時,接受企業和企業經營者的投訴,向有關部門反映,與有關部門協調,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問題,維護企業和企業經營者的合法權益。
三是繼續做好評優工作,提高企業家的知名度,擴大企業在社會上的影響。及時總結企業在改革發展中的成功經驗,宣傳表彰企業家的典型事跡。做好陜西省第七屆優秀企業家、陜西省第二屆企業管理優秀獎的評選表彰工作。認真做好全國優秀企業家、中國創新企業家、全國企業管理優秀獎的推薦工作。做好陜西省第八屆企業現代化管理成果獎的評選和表彰工作以及全國第八屆現代化管理優秀成果的推薦工作。
四是繼續辦好《現代企業》雜志,使其成為企業和企業管理工作者的良師益友。雜志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為指導思想,要貫徹落實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傳播現代化管理理論,推廣企業在改革發展中的成功經驗,宣傳企業家的典型事跡,要在形式內容、文字編排、印刷質量、裝幀設計等方面進一步改善和提高。
五是發揮群體優勢,加強咨詢服務工作。受中企聯的委托,今年要按照咨詢業職業資格的標準、職業道德的標準和職業服務的標準,對全省從事企業管理的中介咨詢機構進行從業資格認證,做好企業管理高級咨詢師的推薦和企業管理咨詢師的評定工作。發揮群體優勢,將咨詢課題的重點放在建立國資監管新體制和企業重組改制上,為企業提供高質量、有特色的咨詢服務。
六是培訓外聯工作要上新的臺階。中國已經加入世貿組織,并以積極的步伐參與經濟全球化。按照現代產權制度的要求,建立國資監管的新體制,是今年國企改革的重點,客觀形勢和環境的變化對培訓和外聯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今年要加大培訓和外聯工作的力度,豐富培訓和外聯活動的內容。在培訓方面,針對企業改革中的新問題,舉辦培訓班兩到三期。組織企業管理人員赴沿海經濟發達的企業進行現場培訓交流。在外聯方面,繼續加強與美國、挪威、日本、澳大利亞等國的有關組織進行合作交流。同時,從實際出發,逐步與印度、哈薩克斯坦等國的商會組織建立合作關系,開創新的服務項目,增加新的服務內容。今年年初,哈薩克斯坦國的商會主席給我會發來邀請函,轉達了哈薩克斯坦總統希望與陜西省企業進行商務貿易合作的愿望。今年,我會準備組織兩到三批考察團赴印度、哈薩克斯坦等國進行商務考察交流。
七是積極參與“三方機制”的工作,發揮企業組織的代表作用。根據規定,今年的“三方機制”會議將由省企聯主辦,為了開好這次會議,我們將按照省政府的要求,與省勞動與社會保障廳、省總工會共同檢查《勞動法》、《工會法》、《合同法》貫徹落實的情況,認真做好企業勞動糾紛的協調工作,解決就業和再就業的難題,參與勞動用工、薪酬待遇等條例的制定和修改工作,以維護企業和社會的穩定。
八是擴大服務對象,吸取各種所有制的企業加入聯合會。以前,我們的工作重點是在公有制企業,特別是在國有企業上。改革開放二十多年來,我國經濟結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公有制企業結構在不斷的調整,非公有制企業在迅速的發展。今后,要擴大服務對象,吸收更多的非公有制企業加入聯合會,使企業聯合會真正成為代表陜西省企業的聯合組織。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建設西部經濟強省,是陜西省廣大企業和企業管理工作者光榮而艱巨的任務。我們要以黨的十六大精神和“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為企業和企業家服務”的宗旨,與時俱進,團結一致,繼往開來,開拓創新,努力開創聯合會工作的新局面,為陜西省企業的改革與發展做出積極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