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就DVD等事件,揭示了知識經濟條件下,發達國家推出了國際知識產權新規則,即“技術專利化——專利標準化——標準許可化”,對中國企業實施不公平的技術壟斷。面對如此嚴峻的挑戰,作者在對這一新的游戲規則進行剖析的基礎上,提出了我國企業調整自身知識產權戰略的對策。
關鍵詞:新規則;知識產權戰略;調整
加入世貿為中國企業走向國際舞臺提供了很好的機遇,同時也使中國企業面臨嚴峻的考驗,尤其是在知識產權領域。2002年,3C即通過歐盟當地海關扣押了我國約百家企業的DVD產品,最終以我方支付30億元人民幣的專利技術使用費而宣告結束。同年,歐盟企業企圖將我國進口價在2歐元以下的打火機擠出歐洲市場,到今年日本汽車、摩托車知識產權侵權取締行動以及目前沸沸揚揚的數碼相機的專利問題馬上就會達到白熱化,這一切無疑對中國企業敲響了警鐘。上述事件揭示了知識經濟條件下,發達國家極力推進國際知識產權新規則,即“技術專利化——專利標準化——標準許可化”,對發展中國家和欠發達國家實施不公平的技術壟斷行為,并最終壟斷市場獲取超額利潤。
面對如此巨大的挑戰,要想打贏“標準戰”,筆者認為,我國企業必須在充分認識和理解這一新的游戲規則的基礎上,及時建立和調整企業的知識產權戰略,以求掌握市場主動權,更好地與國外同行競爭。
一、對“技術專利化——專利標準化——標準許可化”的認識和理解
1. 這一新的游戲規則是信息時代到來的產物。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信息渠道日益暢通,企業間不僅可以互相學習,而且可以互相模仿,同時企業間出于共同開發新技術等目的而相互合作,這樣不同企業的技術水平日益接近。另外,市場不斷需要更新產品,使得新產品的生命周期越來越短,這就導致了僅僅依靠專利技術來控制市場已遠遠不夠,“標準之戰”隨之爆發。所以,發達國家率先提出了有利于他們自身的游戲規則,對發展中國家帶來了沉重的打擊。
2.這一新的游戲規則是企業知識產權戰略發展的趨勢。這一規則貫穿于全球技術許可戰略的始終,從建立標準的初期,知識產權的工作就要介入。首先,申請專利,使技術獲得專利制度的保護,由于專利是標準的基礎,標準是專利的最高表現形式;其次,企業將自身專利技術上升為標準,進而成為事實上的標準,即將專利融入到標準中;最后,標準建立后實施全球技術許可。
3.這一新的游戲規則是發達國家用以阻止發展中國家的產品進入其市場的“知識產權大棒”。隨著貿易自由化的進一步拓展,關稅壁壘被打破,技術標準與專利相結合已成為發達國家制造非關稅壁壘的一種手段。發達國家將符合新標準的技術申請了專利,發展中國家的產品要想進入其市場就必須支付高額的專利技術使用費。由此發達國家用技術標準成功阻止發展中國家產品進入其市場,以達到他們壟斷市場的目的,實現市場最大化和利潤最大化。
4.這一新的游戲規則可以使標準的制定者獲得競爭的優勢地位。在當代,掌握了標準就意味著掌握了未來,包括技術走向和經濟利益,在很大程度上掌握了產業發展的節奏和方向,使得后發者在競爭中處于被動地位;贏得標準是對企業RD工作的肯定,能夠保證企業收回前期付出的大量投入。控制了本行業的標準,就是控制了市場,從而奠定了標準的制定者的競爭優勢地位。世界超一流的企業正是通過對技術標準的控制和壟斷,取得優勢地位并獲取超額利潤,通過技術標準的推出節奏,控制著市場的競爭節奏。
二、我國企業調整知識產權戰略的對策
在充分認識和理解這一新的游戲規則后,我國企業在參與國際市場和技術競爭中,就必須嚴格遵守游戲規則,為在知識產權大戰和技術標準大戰中逐步奪回主動權,就必須建立和調整自身的知識產權戰略,以適合于自身的發展。對此,提出以下若干對策。
1. 轉變競爭觀念,強化標準戰略意識。
2003年7月17日,信息設備資源共享協同服務標準化工作組在京召開會議,會上信息產業部副部長婁勤儉指出,國內企業如何應對發達國家的技術性貿易壁壘,答案只有一個,即主動參與到技術標準的制定過程中來,成為標準制定的主體。為此,企業要強化標準戰略意識,轉變競爭觀念。在人類社會由工業社會向信息社會演變過程中,技術標準已不僅僅屬于質量管理的范疇,企業要從發展戰略的高度對技術標準加以運用,要在研發、管理、投資和市場開拓等方面融入技術標準戰略,使自己的產品和技術衍生為產業的主導范式,改變過去那種使自己產品自成體系的思想。
2. 提高創新能力,加大研發投入,加強專利標準化建設。
企業標準和企業標準化是企業行為,為了自身的生存和發展,我國企業必須根據市場的需求,圍繞產品的開發和生產,開展技術創新和組織創新,主動出擊,走技術輸出路子,奠定雄厚的技術基礎。同時,加大企業研發投入,尤其要注意核心技術的研發與生產,并運用知識產權制度使研發成果受到法律的保護,從而形成企業的自主知識產權。用專利產品占領市場和擴大市場,實現市場最大化和利潤最大化,自覺利用標準化,加強企業專利標準化建設。雖然這種企業標準未上升為國家標準和國際標準,但因產品在市場上占有很大份額,可使其企業標準成為國際市場的“事實標準”,力保企業獲得巨大經濟效益。
3. 實施擴大用戶基數的非技術戰略。
企業除了提高自身技術創新能力以外,非技術的競爭戰略也很關鍵。中國企業要通過各種手段擴大用戶基數,如出售或轉讓自己的專利技術并推廣相應的技術標準,導致使用該企業產品或技術的用戶越來越多,盡快成為本行業的帶頭羊,這樣就很容易使企業的標準成為事實上的標準。要想擴大用戶基數,就要考慮與其他企業技術或產品的互換性、兼容性和后發企業參與的容易性。例如飛利浦公司開發出了激光唱片后,立即同日本分享這項技術,同時要求日本采納飛利浦的技術標準。隨后其他亞洲和歐洲的生產商也陸續接受了這一標準,通過轉讓自己的專利技術并推廣相應的技術標準,飛利浦最終占領了世界上20%的激光唱片市場。
4. 與同行業的企業組建標準聯盟。
標準聯盟是現代企業參與激烈的產業標準競爭的重要形式,通過組建標準聯盟可以分散標準化風險、創造先動者優勢以及強化與最大競爭對手之間的產品差別、阻止競爭對手發展市場權力等。我國許多產業的技術發展長期落后于國外產業,并且我國有許多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技術、資金匱乏,不得不以技術引進為其基本競爭能力,必然受制于國外核心技術和產業標準的控制。因此,中國企業應認識到開發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積極參與主導設計范式的競爭和利用產業標準阻止國外大公司的進入的必要性。由于單個企業在技術、資金上的局限性,要想形成標準需要各方組建標準聯盟,這是國外大公司技術標準戰略的運行做法,對于我國企業有借鑒意義。
我國企業組建標準聯盟可采用三種方式:一是積極加入國外大公司發起的標準聯盟,尤其是技術和標準共同開發的聯盟;二是國內的行業中幾家領導企業共同組建標準聯盟,圍繞核心技術進行聯合投資、合作開發,充分利用我國豐富的市場資源,積累大規模的“安裝基地”,推動標準化的形成;三是與臺灣地區在高技術領域緊密合作,建立面向全體華人世界的技術標準,利用臺灣在IC、軟件等領域的先進技術和市場占有率,結合大陸日益增長的影響力,將該標準推向全世界。
5. 密切注意行業動態與趨勢,加強信息反饋。
我國企業要密切注意行業技術發展的動態與趨勢,準確把握各國與國際技術標準和技術法規的變化,對于同行企業的國際標準化活動也應積極支持。溫州打火機事件已給了我們一個慘重的教訓。為此,國內企業應以此為鑒。通過關注國際技術和產品競爭趨勢可以了解自己在哪些產品領域有建標準的優勢,哪些領域處于被動接受標準的劣勢,根據不同情況采取不同的專利與技術標準戰略。另外,企業要根據標準化發展的方向及標準競爭情況,決定選用何種標準,以避免造成決策失誤,使自己的產品被市場所淘汰。此外,我國企業實力相對較弱,技術研發力量薄弱,市場主導能力欠缺,根據反饋信息先追隨別人的標準是可行的策略,然后先不公布自己的標準,而是在自己的產品實現標準換代以后才公開標準,以給競爭對手致命一擊。
6. 爭取政府和行業協會的支持。
雖然企業是標準制定的主體而非政府,但目前企業仍無法完全擺脫對政府的依賴,應積極爭取政府和行業協會的支持。在入世之初,政府要引導企業,還可以對國內企業進行必要的保護。在繼續尊重和采用國際標準的同時,政府部門和行業協會應該組織更多的標準化專家參與到國際標準的制定工作中,把我方的意見和要求充分反映到國際標準中去;政府部門和行業協會還應該利用資源優勢,從貿易政策、標準制定、替代技術的專利分布等方面指導國內企業在技術上早作準備,及時追蹤和發布國際貿易政策和國際標準的動向。隨著市場化進一步深入,國內企業應采取市場化的運作機制,充分參與標準的制定。所以,政府部門、行業協會和企業應發揮整合資源的優勢,幫助企業積極參與國際標準化活動,及時研究各國知識產權制度和國際貿易政策動向,制定出適應本企業發展的知識產權戰略,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掌握主動權。
參考文獻:
1.張平,馬驍.標準化與知識產權戰略.北京:知識產權出版社,2002.
2.戚昌文,邵洋.市場競爭與專利戰略.武漢:華中理工大學出版社,1995.
3.張平,馬驍.技術標準戰略與知識產權戰略的結合.電子知識產權,2003,(1).
4.葉林威,戚昌文.技術標準——專利戰的新武器.研究與發展管理,2003,第15卷第2期.
5.葉林威,戚昌文.技術標準戰略在企業中的運用.世界標準化與質量管理,2003,(2).
6.任少林,張耀輝.中國企業如何打贏“標準戰”.當代經濟,2002,(11).
7.張平,馬驍.技術標準與專利許可策略[EB/OL].http://www.netlawcn.com.
作者簡介:黃幼陵,四川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副教授;代晶,四川大學工商管理學院碩士生。
收稿日期:2004-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