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市場遠不成熟,這就要求中國企業必須走一條更加實際的道路,誰的花拳繡腿玩得好,誰就倒閉得最快。
贏了娛樂,賺了市場
現在我們所面臨的消費需求由簡單的生理滿足逐漸轉向了更高層次的精神需求,精神的娛樂性已經成為了營銷策略研究的一個重點。在現代生活中,房子、車子、孩子就像三座大山壓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工作和生活雙重的壓力,使身體長期處于亞健康狀態。人們生存的壓力越來越大,精神也越來越壓抑,娛樂性的方式可以有效的減輕壓力。因此,更多的營銷模式運用了娛樂性的方式來達到營銷的目的。
贏了娛樂,賺了市場。誰帶給了消費者快樂,誰就贏得了市場。中國企業在傳播中大量使用了促銷活動,這些促銷活動包含有許多娛樂性因素,比如蹦極、唱歌、游戲、兌獎等。
娛樂的深層需求。娛樂性營銷不一定非要從感情深處打動消費者,但是一定要讓他們得到即時的愉悅,他們在歡笑聲中心甘情愿地將大把的銀子奉獻了出去,并且是心甘情愿的。
娛樂是互動的。讓消費者加入到信息的傳播中來,對傳達的信息可以進行評價,在一種互動的傳播中滿足消費者的需求。這無疑是一種更符合現代生活實際的傳播手段。
東西方營銷的差異
中國營銷理論長期以來都是引用西方的研究成果,這些理論對加速中國營銷進程、改進中國營銷狀況起到了及時地指導作用。但是,中國企業面對的是中國的廣大市場,中國的消費者有著自己的文化基礎。
1)顧客導向轉向競爭導向
關注消費者的需求成了新的主流策劃思路,他們無不將消費者需求動向擺在第一位。而現代市場經濟要求的是競爭導向,中國的企業營銷也已經轉向了市場競爭導向階段。顧客導向與市場競爭導向的本質區別是:前者看到的是新的顧客需求;后者不僅看到了需求,還更多地注意到了競爭對手,冷靜分析自身在競爭中的優、劣勢并采取相應的策略,在競爭中求發展。
與此相適應產生5個轉向:(1)從交易營銷轉向關系營銷:不僅強調贏得用戶,而且強調長期地擁有用戶;(2)從著眼于短期利益轉向重視長期利益;(3)從單一銷售轉向建立友好合作關系;(4)從以產品性能為核心轉向以產品或服務給客戶帶來的利益為核心;(5)從不重視客戶服務轉向高度承諾。所有這一切其核心是處理好與顧客的關系,把服務、質量和營銷有機地結合起來,通過與顧客建立長期穩定的關系實現長期擁有客戶的目標。那種認為對顧客需求作出反應、為顧客解答問題、平息顧客的不滿,就盡到了責任的意識已經落后了。
2)中國企業:生存是第一位
中國人有著自己的消費觀念,這就是西方理論在中國不斷失敗的根源。中國過去長期購買力的低下,導致低價位產品在中國有著廣泛的市場,價格戰一直是中國營銷市場的主力策略。中國人一直在潛意識里有著很強的功利觀念,燒香磕頭不是為了求子就是為了求福、求財。所以,西方營銷理論有些在中國就受到很大局限。比如品牌論,中國大部分企業面處在資金原始積累的階段,他們還沒有力量去做品牌,生存是第一位的。整合營銷傳播就更難以實現。中國企業為了求得生存不得不創造適合中國國情的營銷理論。
被各界公認為做惡俗廣告的企業,銷售業績卻非常好。而堂而皇之做品牌的企業,經過這么多年還剩下多少呢?我們本土的市場營銷,雖然很少創造出可與世界頂級企業抗衡的品牌來,但是我們卻創造出了一批批的百萬富翁。這種資金的原始階段的積累,正是我們現在企業所無法逾越的一道門檻。能夠加速資金原始積累的進程的營銷理論,才是今天中國企業最為需要的營銷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