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讀過MBA的CEO比比皆是,沒有上完大學的世界經理人也屢見不鮮,但如果說曾經連中小學都上不下去,確實讓人不敢相信!然而,優派集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朱家良就是這樣一個富有傳奇經歷的人。
回顧走過的路,朱家良認為是緣于自己不懈的努力。1957年朱家良出生于臺灣南部屏東縣。我小時候從來沒有想過自己還能做得了什么大事。從小學到大學我的成績一直很糟,不是一般的糟,是糟到極點!而且我從小就害羞,總是不敢說話。但有一點好像是與生俱來的:我從小就喜歡與別人不一樣。
勉強念完了高中,卻沒考上大學,于是我開始去找工作。可是沒有學歷沒有經驗,要什么沒什么。大家都知道,社會上最不講條件的職位就是推銷員,于是我只好去當推銷員。心里卻一直在想:這輩子是不可能有什么出息了,如果我能做個最好的推銷員,或許還有救。我決定徹底改變自己,我要求自己每見到一個人就大聲地打招呼,要讓每一個新來的人知道我是最熱情最適合做推銷員的角色。
按照當時行業狀況,新手用三四個月才賣出自己的第一臺產品是很正常的事情,因為這樣的推銷會時常被人拒之門外。一般推銷的概率是每推銷40個顧客,可能會有一筆成交。于是我當時的唯一想法就是\"我要碰39個釘子”。有了這樣的心理準備,還怕什么呢?每次敲門之前,我都想好了這次是要被轟出去的,所以任何方式的拒絕都在我的預料之中,可結果我在一個半月內居然賣了4臺機器。
這段經歷對我觸動很大,也讓我開始覺察到自己的經商潛力。我想自己總應該找到一份有前途的工作,于是去一家做鍵盤的電腦公司面試。公司老總對我說三天以后給回音,可四天過去了也杳無音訊。于是我就直接去找他們的總經理,當時他不在,我就一直等到晚上7點鐘。總經理總算回來了,我直接走上去對他說:\"你不是說過三天后給我回音嗎,可到今天你還沒有給我消息?現在你不用通知我了,明天我就直接來上班。\"可能是我當時說話的口氣把他嚇了一跳,他就對我說:\"那好吧!\"就這樣,我在這家公司上班了!由于業務的擴展,我被派到美國去開拓業務。但很快,我發現這種工廠式的模式很難真正展開做大,這也是后來我離開這家公司自己創立了\"優派\"這個品牌的原因。
1986年,朱家良從臺灣移民美國。1987年他創立了自己的公司KeyPoint科技公司,開始銷售臺灣生產的電腦組件。1990年朱家良正式獨資創立了美國優派集團,同時創立了獨特的品牌行銷策略,在10年間使美國優派集團成為全球最大的顯示器跨國集團。
ViewSonic只有品牌沒有研發和工廠,在別人看來是致命傷,可在朱家良看來,這恰是優派的經典之筆。從美國創業打品牌開始,他就很明確不要自己的制造工廠,因為在信息產業的利潤鏈中,品牌行銷是最有價值的部分,不會像有些工廠會淪入\"量大價低\"的宿命模式。沒有生產線,等于沒有包袱,企業就像兔子一樣跑得快。
\"如果你沒有自有品牌,你的前途就掌握在別人手里,\"朱家良說。\"我不要工廠,但我要最頂尖的品質管理人員周游在全世界最棒的廠商那里。無工廠即全世界都是我的工廠,我可以任意選擇,我們的要求非常嚴,對工廠的考核非常嚴謹。只能讓最優秀的工廠一次性做出最好的產品,而不是等產品做好了再來二次加工。我們要讓全世界的工廠都知道,加入優派陣營就能得到最好的服務。我們的目標是找到中高檔的研發與工廠,制造出高品質的產品。
走單一產品路線常常是企業之大忌,而朱家良很堅定地維護ViewSonic的品牌形象。包括了品牌定位、品牌命名、打廣告、通路及售后服務等。ViewSonic進入市場時,除了強勁的日本對手外,美國本土市場大大小小的品牌也多達七八十家。但后來很多品牌消失不見了。很多人勸他再打一個副品牌,但是朱家良不為所動。朱家良以前曾有兩個低價位的小品牌,在ViewSonic做成功之后,他就把這兩個小品牌舍棄掉了,這是為了不分散企業的注意力。
在苦心經營的美國市場,當時NEC是他最大的\"肉中刺\",花了8年時間才趕上它,坐上了美國顯示器第一大品牌的寶座。其間,朱家良沒有去開拓任何一個海外市場,直到優派成了美國市場上的知名品牌。讓ViewSonic多國籍團隊佩服的是,這個中國老板塑造鼓勵犯錯文化,他能容忍犯錯,但不能容忍不錯。據說在優派,如果一個員工連續三年一點錯誤都沒有犯,公司就會請他離開。
來源:《環球企業家》
朱家良說———
只作最有價值的
———我只去做價值鏈中最有價值的事。
———沒有生產線,等于沒有包袱,企業就像兔子一樣跑得快。我不要工廠,但我要最頂尖的品質管理人員周游在全世界最棒的廠商那里。無工廠即全世界都是我的工廠。
來源:本刊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