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字85%
據2003年一項對于城市白領職業安全感的調查,IT軟件業中認為職業安全感低,覺得朝不保夕的人占85%,而其他諸如金融證券、醫藥,也高達70%左右。
數字212萬人
2003年大批高校畢業生涌入就業市場,畢業生從2002年的145萬增加了212萬人。這些人在今后的幾年里都將以大學畢業生身份進入職場。出國留學人員回國的有15萬人,并且回國人數每年還在以13%的比例不斷遞增。還有,隨著越來越多的跨國公司進來,大量的外國及中國港臺地區的職員也涌入職場。
一場激烈的職場競爭已經來到了我們的身邊。
職場中人,或者身為即將進入職場的學生,必須學會經營自己,適應變化過程。
城市白領職業安全感低,大有成為一種普遍現象之勢,越來越多的人感到了前所未有的職業危機。
上海可銳管理咨詢有限公司發布的年度客戶樣本資料顯示,2003年城市白領的職業安全感普遍偏低,平均有68%的人認為自己的職業存在危機感。從調查表(表一)來看,IT軟件、金融證券、快速消費品、醫藥及廣告是最沒安全感的五大行業,特別是IT軟件業,比例高達85%。
這些行業,可以說是市場中最活躍的,也是城市白領比較集中的行業。
這些行業,在帶給白領們高收入的同時,也帶給他們很大的壓力。職業薪酬高、待遇好,一般來說有美好的前途,于是,不斷吸引越來越多的高素質人才,競爭也就成了這些行業的職業主題。
此外,這些行業屬于新興行業,知識更新速度非常快,幾乎每天都有新的知識引進或產生。誰如果更新不及時,隨時有可能被能力更強的新人所取代。
在上海標思廣告公司做客戶經理的劉秉成就是他們中的一個。這家公司規模較大,在行業里有一定的知名度,因此對人才也是高需求,特別是客戶部門,經常會聘請一些出色的外地人才。劉秉成是2000年到的這家公司,從一個小AE做到客戶經理,用了三年,在公司也算是老員工了。但隨著公司的進一步發展,從去年年初開始,為了更好地和一些國際4A廣告公司競爭,老板一直有請一些來自香港或有在外企工作經驗的廣告人員加盟公司的意圖。他覺得自己的職業形勢嚴峻了起來。他不是專業出身,且一直在本土公司工作,和來自香港或有外企工作背景的人一起工作,競爭的壓力不言而喻。跟不上公司發展,就要被淘汰,他很清楚這一點。
更重要的,是這些行業自身就處在高度的市場競爭當中,企業本身經常在一種極不穩定的狀態中徘徊。據統計,在網絡泡沫破滅的年份中,中國大概有4000多家網絡公司倒閉。即使是一些效益較好的企業,為了更好地度過難關,也需要不斷地調整自己的人力結構,以適應激烈的行業競爭。據太平洋網2003年底組織的中國華南地區IT業調查顯示,多達1/5的公司年終有裁員的打算,80%以上的公司曾經有過裁員的經歷。因此,在這些行業工作的白領們感到朝不保夕,也就不足為奇了。
我國現在正在經歷著一次深刻的市場化變革,職場同樣也不平靜。有關資料表明(表二),從1990年到2003年,人們的職業安全感低的情況在不斷地增長,基本各個年齡段都有所增加,而這種增長在25歲到35歲的年輕人中表現得更加強烈。這表明,隨著職業市場化的不斷深入,越來越多的人被拋到市場中來,而現代職場的特征就是競爭,競爭的不斷加劇,導致人們的職業安全的感居高不下。有專家指出,這種強烈的不安全感,內在原因是職業市場化的時間短,已在職場中或即將進入職場的學生,幾乎都是第一代人,存在著適應的問題,而大學擴招后第一批畢業生涌入、海歸回國以及海外勞工輸入,是造成目前職場競爭加劇、不安全感加劇的三大主要外在因素。(因為主要是針對城市白領,這里未包括擁有其他學歷的學生和大量進入就業市場的農民工)
另外,從對表二的橫向進一步分析還可以看出,20歲到35歲的年輕人中,職業安全感低的百分比最高,特別在25歲到35歲之間,這種現象尤其明顯。原因,估計在于處在這一階段的職業人對自己的職業錨把握得還不是很準確,或是還處在職業的變動階段。而在稍微年長些的人中,職業安全感低的現象就是下降的趨勢。能夠看出,傳統的職業觀念在他們的心中還有一定的前結構,對他們的職業觀念還有較深的影響,求穩的觀念在他們心中還很有市場,尤其是對職場的變化以及帶來的競爭不夠敏感。
職業安全感在年齡段上的差異,其實是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這些數字,一方面很清晰地暗合了人們的職業觀念不斷變化的歷程,另一方面,也很清晰地表明當前競爭的激烈程度和將要面臨的競爭態勢。
表一白領職業安全感低情況調查
2003年,68%的office白領職業安全感低,自覺朝不保夕

樣本數:2100(人)資料來源:上海可銳咨詢管理有限公司
表二認為職業安全感低各個年齡段分布情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