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陽敏、唐玉、東旋、桃君、丁莉、東婷、蘄輝……她們全是南昌市社會福利院收留的棄嬰,彼此間沒有任何關系,但這些孩子都和一個名叫陳家云的普通下崗婦女緊緊聯系在一起……
打工原為補貼家用
陳家云在江西南昌一家國有企業所屬的大集體工廠工作。1998年,廠里不景氣,她回家待崗,每月只拿一百多元的生活費,丈夫的收入也只是每月幾百元,家里還有兩個兒子。大兒子開出租車,正在談女朋友,不向家里伸手就不錯了;小兒子的收入也不高,還得依靠父母。為了保證一大家子的開銷,陳家云省吃儉用,憑一個家庭主婦的精明與節儉緊巴巴地維持著平時的生活。
1999年的一天,大兒子把女朋友帶回了家,這既讓陳家云歡喜,也讓她暗自發愁。她想:兩個兒子都長大成人了,過幾年還要娶媳婦,這可是一大筆開銷,但目前家里的經濟狀況,要想攢夠兒子結婚的錢得等到啥時候呀!晚上,陳家云和丈夫合計了半天,陳家云說:“錢靠省是省不出來的,只有出去掙才能讓家里擺脫困境。”可陳家云已經52歲了,又沒有什么特長,能做什么呢?夫妻倆商量到半夜也沒有結果,最后陳家云說:“實在不行,我就去給人家當保姆,能掙一點算一點,總比坐在家里強!”
第二天一早,陳家云就托人去找保姆的活兒,不成想保姆的活兒沒找到,卻得到了另一個信息:南昌市福利院正在招募志愿者,幫助撫養被遺棄的嬰兒,每月有300元的補貼。陳家云細細思量,覺得這是個不錯的活兒,坐在家里就可以掙錢,既不會耽誤做家務,又是自己力所能及的,于是她告訴了丈夫,丈夫也覺得可行,陳家云便立刻趕到福利院遞交了申請并進行體檢。不久,申請批下來了,陳家云各方面條件都符合福利院的要求,她和南昌市社會福利院正式達成了合作關系,2000年初,陳家云順利地踏上了打工路。
被棄女嬰勾起無限母愛
陳家云永遠無法忘記她從福利院帶回的第一個孩子——陽敏。福利院的工作人員在給她辦完手續后,遞給她一個小小的襁褓,襁褓里有一團粉色的小東西,張著大嘴,緊閉著眼,小臉憋得通紅,那模樣一看就知道是在哭,可是一點聲音都沒有,小孩的身體太虛弱了。工作人員告訴陳家云,這個孩子是被人遺棄的,工作人員給她起名叫陽敏,已出生兩個多月,于是,陳家云像捧著一件瓷器一樣把陽敏帶回了家。
剛把陽敏抱回家,一家人都圍著孩子逗個不停,陳家云想,兩個兒子都是自己親手帶大的,帶好這個孩子肯定沒問題。可沒想到,第一次給孩子喂奶就把她給難住了,陽敏竟死活不肯喝奶瓶里的奶,沒辦法,陳家云忙找來一個正在哺乳期的女鄰居,但陽敏竟不會吮吸奶頭,只是不停地哭,陳家云也在一旁流眼淚,可憐的孩子,她可能一天母乳都沒喝過,陳家云把陽敏緊緊摟在懷里。陽敏哭啞了,哭累了,陳家云便用小勺給她喂水,不料陽敏竟喝得津津有味,這提醒了陳家云,于是,她用小勺給陽敏喂下了第一瓶奶。陳家云看著手中的小人兒,那么瘦,那么弱,聲音大一點都會被嚇哭,這是一個從沒有被母親疼愛過的孩子,她暗下決心:一定要讓陽敏感受到溫暖,要用愛讓她強壯起來!
日子一天天過去,在陳家云的呵護下,陽敏不但會用奶瓶喝奶,而且在6個月大的時候就會自己摟著奶瓶喝奶。陽敏和陳家云夫婦特別親,只要和他們在一起,總是能聽到陽敏咯咯的笑聲。閑下來的時候,夫妻倆常抱著小陽敏到外面去逛,鄰居們都夸陽敏聰明可愛。陳家云從不罵陽敏,更不要說打了,她幾乎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在了陽敏身上,做飯的活兒扔給了丈夫,讓兒子自己洗衣服,陳家云每天就是陪著陽敏,她不想讓陽敏再過沒有愛的日子。小陽敏也很爭氣,9個月大的時候就會開口喊人了,雖然不清楚,但仍聽得出那是一聲聲充滿感情的“媽媽”。
轉眼一年過去了,福利院來電話讓陳家云把陽敏送回去,陳家云舍不得,她躲在家里左拖右拖,直到丈夫逼著,她才把陽敏送回福利院,她知道,陽敏不屬于自己。一路上,陳家云眼淚不斷,她問陽敏:“你長大了還會記得我這個媽媽嗎?”陽敏懂事地點點頭,這更讓陳家云難受。
福利院讓陳家云把孩子送回去,是因為他們已經給孩子找到了好的歸宿。福利院給陽敏找了一位美國媽媽,但陽敏不買賬,她竟對這位金發碧眼的新媽媽玩起了小詭計。新媽媽給她喂奶,陽敏毫不客氣地喝,喝完就翻臉不認人,竟不聲不響把奶瓶砸到了新媽媽的頭上,然后開始不停地哭著喊“媽媽”,她在找陳家云!看到這種情況,美國媽媽非常擔心,按福利院的常規,一般都會安排新媽媽和原撫養人見面,交代一些注意事項,讓新媽媽了解孩子的生活習慣。可美國媽媽怕這會讓陽敏更激動,便想取消這次會面,但陳家云不肯答應,她堅持要再看陽敏一眼。在會見室,陽敏一見到陳家云就從美國媽媽的手中掙脫出來,撲到陳家云懷里,緊緊摟住她不肯松手,陳家云又哭了。她知道陽敏去美國會有很好的生活和教育條件,比跟著自己強,理智告訴她,必須讓陽敏走。早在福利院把孩子交給她時她就知道,自己不具備合法領養陽敏的條件,一是因為年紀大,二是她也根本拿不出領養陽敏的那筆錢。陳家云強顏歡笑地和陽敏及美國媽媽一起合了影后,便咬著嘴唇把陽敏還給了美國媽媽,她不忍心看陽敏的表情,更聽不得陽敏的哭聲,她一跑出接待室,便哭得天昏地暗。陽敏被美國媽媽帶走了,只給陳家云留下了一張照片,陳家云這時才深切感受到,帶過的孩子竟是這樣讓自己牽腸掛肚!

當媽的感覺讓她著了魔
送走了陽敏,陳家云又陸續從福利院帶回了幾個孩子,丁莉、東婷、桃君、蘄輝、唐玉、東旋……這時,她早忘了掙錢的事,只想給那些被親生父母拋棄的孤兒們多一點關愛,她從這些孩子身上又看到了陽敏的影子,那份牽腸掛肚的愛便在這些孩子身上延續下去。
丈夫和兩個兒子在經歷了第一次分離的痛苦后,都下意識地和后來的孩子保持距離,因為與陽敏的分離讓他們刻骨銘心,為了保持平和的心態,他們甚至勸陳家云別再打這勞神傷心的工了,別說本來就掙不到幾個錢,就是搭進去的心血也不是用錢能衡量的了。福利院每月只發給撫養人300元錢和兩桶奶粉,其它由撫養人自己準備,如果孩子病了,必須到福利院指定的醫院治療才能免費。這樣一看,做撫養人從中得不到多少盈余,更別說像陳家云那樣帶孩子,可以說,陳家云為了這些孩子是在貼錢、貼精力更要貼身體。
首先是洗澡的問題,夏天還好說,冬天就麻煩了。福利院要求撫養人必須天天給孩子洗澡,陳家云總是不折不扣地執行,自家舍不得用的電暖器拿出來給孩子們用,雖然那電表刷刷地轉得讓人心痛,但這樣可以保證孩子不著涼啊!陳家云記得第三個“女兒”唐玉最愛洗澡,也正是因為每天洗澡她才有了一個健康的身體。唐玉剛來的時候已有3個月大,可她的體重只有8斤多,而且身上長了許多暗紅的小疙瘩,一到睡覺的時候就躁動不安,啼哭不止,陳家云明白這是孩子身上癢,她不敢給孩子擦含有激素的藥物,就天天給唐玉洗澡。剛開始唐玉很不習慣,一沾水就哭,但陳家云堅持不懈,終于,唐玉身上的紅疙瘩沒了,覺也睡得越來越安穩了,小家伙自己也覺出了洗澡舒服,到后來一天不洗反而不適應。陳家云說唐玉是個讓水泡大的孩子,6個月后當她送走唐玉時,這孩子胖嘟嘟雪白粉嫩的,哪里還看得到半點當初的影子。
孩子的衣服是要撫養人準備的,陳家云沒有那么多錢給每個孩子都買新衣服,她就四處收集別的孩子穿過的舊衣服,沒有合適的她就買來毛線一件件地織,而且還翻著花樣地織。看著母親織得手都抬不起來,兒子在一旁酸溜溜地說:“媽,你想想有多少年沒給我織過毛衣了!”陳家云笑而不答,因為這不是偏心的問題,把“女兒們”一個個打扮得漂漂亮亮讓她有一種自豪感。
孩子們送來的時候很小,而且都是被拋棄的孤兒,大多體質很弱,生病的概率要比其他的孩子高。陳家云的家離福利院指定的就診醫院很遠,又沒有直達的公交車,孩子一生病,她總是火急火燎地打出租,這幾年打車費就不知花了多少。在所有孩子中,東旋的體質最差,接回家的第一天就感冒,吐奶發燒是常事,有時一個月要去三四趟醫院。但為了孩子,陳家云從不計較這些,她受不了孩子們生病時的哭聲,那讓她寢食不安。記得帶陽敏的那年夏天,小家伙頭上生了癤子,一挨枕頭就哭個不停,陳家云只能整晚抱著她,熬得站都站不穩,可癤子這種病不是說治就能治好的,打了好幾天的針都不見好轉。為了盡快讓陽敏恢復健康,陳家云拉著丈夫到處找妙方偏方,功夫不負有心人,最后他們總算找到一個老中醫,幾味中藥外敷內服后,陽敏漸漸好起來了。看著孩子熟睡的小臉,陳家云長長出了一口氣,但那次折騰后,陳家云口袋里又少了100多塊。
孩子一個接一個地往家領,陳家云的身體真有點吃不消了,在帶一個名叫桃君的孩子時差點出了事。一天,桃君尿濕了好多尿布,等孩子睡著了,陳家云搬個小板凳到一邊洗尿布,洗著洗著,突然聽到桃君的哭聲,陳家云抬眼一看,嚇了一跳,只見桃君已爬到床邊,大半個身子都到床外來,只要她再蹬一下腿就要從床上摔下來了。陳家云急了,她“騰”地站起來向桃君撲過去,可不料腳下一軟,只覺天旋地轉,一時沒站穩重重地摔在地上,當時她覺得很難受,真想就這樣躺著,等這難受的感覺過去了再起來,可眼看桃君就要掉下來,她只好又拼命地掙扎到床邊,把桃君放回到安全的地方,然后才靠在床邊大口喘著粗氣。事后,陳家云到醫院檢查,大夫告訴她,這是勞累過度引起的血壓偏高,而且她腿部有較嚴重的風濕病,今后這樣的動作不能再做了,否則真的很危險,有可能引起多種并發癥,必須好好休息。可陳家云閑不下來,更無心好好休息,使命感讓她無法割舍那些可愛的孩子。
在家里,不僅陳家云為孩子操心受累,她的兩個兒子也受到了影響。大兒子白天出車很辛苦,晚上想睡個好覺;而小兒子經常上晚班,白天必須要休息,可孩子的哭鬧聲讓他們無法入睡。兒子們對此很是頭疼,又心疼母親的身體,多次要求陳家云停止做這吃力不討好的事兒,但陳家云總是一笑了之。兒子們都沒成家,更沒做過父親,他們體會不到對孩子的那種疼愛。孩子哭的時候,陳家云就輕聲哼起老家悠揚的閩南小調,不僅是在哄手中的小寶寶,也是在給自己的兒子們催眠,那宛若清泉一般流淌的母愛澆熄了兒子的煩惱,安撫了懷中的孩子,他們一起安靜地入睡。
“孩子們”有好歸宿是她最大的幸福
2002年7月,一封美國加州克利克鎮的來信讓陳家云一家人快樂了好幾天。信是桃君的美國母親莎朗·索勒斯娣絲女士寄來的,信中不但有桃君在美國的照片,還有一封情真意切的信,莎朗女士寫道:“自今年3月到現在,桃君到我家已經有4個月了,幾個月來桃君變化很大,她健康快樂地成長著,記得剛來時她還不太會走路,可現在已能滿地跑了。她的體重增加了,牙也長出來了,是個快樂的小天使。當然,這些都離不開您和您的家庭給她的愛與照顧,在此,我真誠地表示感謝,我會常和您聯系并告訴您桃君的全部情況。”
信是用英文寫的,陳家云看不懂,她只好請人翻譯過來念給她聽,一邊聽一邊捧著桃君的相片,想象著這孩子在美國的生活,看著照片上的桃君健康、活潑,她放心了;看到桃君和美國媽媽、美國外婆在一起時高興的樣子,她笑了。從照片上她能看出桃君是快樂的,從桃君那烏黑的眼睛里流露出來的是真真切切的幸福,陳家云在心里由衷地為孩子高興。
到2004年,陳家云先后共撫養了9個孩子,這個數目在福利院里并不是最多的,但難得的是陳家云從沒有間斷過,而且她的孩子總是帶得很好。好幾次北京國際兒童基金會領導到南昌視察工作或外賓來參觀,南昌福利院的領導都把客人帶到陳家云家現場觀摩,陳家云那蕩漾在臉上的真誠笑容和發自內心的對孩子的愛,讓所有參觀者都感到了一種暖意。
每領回一個孩子,陳家云都會讓丈夫給孩子拍照,剛接來是什么樣子,過了幾個月又是什么樣子,快要走時拍的照片更多,不但有自己拍的,還有上照相館拍的藝術照。看著這些照片,陳家云有一種莫大的成就感,她如數家珍般說出每個孩子的不同特點,哪個孩子特別乖,哪個孩子特別聰明,哪個孩子身體最弱,哪個孩子花的心血最多等等。有時談起其中某個可憐的孩子時,陳家云仍會情不自禁地流眼淚,她不明白這些可愛的孩子為什么會被親生父母拋棄,她也總是傷感自己無法擁有這些被她視若珍寶的孩子,而這些孩子在離開她時,都是喊著“媽媽”,摟著她的脖子依依不舍。
陳家云一直記掛著她的孩子們。由她撫養過的孩子,現在有的去了美國,有的被外省私企老板領養,還有幾個就在南昌市。這些家庭的條件都相當好,陳家云的家庭條件實在無法跟人家比,但她仍對這些孩子放心不下,要不是福利院規定撫養人不能上門探望,陳家云真的會天天去看那些孩子們,哪怕只是看一眼也行。然而這個愿望終究還是無法實現,除了孩子們的照片,她的心中仍深深印著對孩子們的愛和記憶,她對自己說:只要孩子們有個好歸宿,我就心滿意足了,別的就不奢求了。
有著這么多的孩子,陳家云也是幸福的,如今這個家庭還在不斷地擴大,她不想停下來,她的“打工”路還會繼續走下去。雖然現在丈夫所在的企業效益上去了,家里的經濟條件好多了,兩個兒子收入也不錯,還能補貼家用,但她是真心喜歡上了當“打工媽媽”的感覺。而現在的她,還有一種緊迫感,因為福利院規定,如果志愿者家中有5歲以下的小孩就不能繼續為福利院帶孩子。現在,兩個兒子都準備要結婚,很快也都要當爸爸了,孫子肯定要給她帶的,到那時,她就不能再干這份工作了,所以陳家云要抓緊時間,她還想當這條打工路上的“明星媽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