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在農村離我們越來越遠,田野里嬉戲、小河里摸魚蝦、月光下捉迷藏,已成了我們封存的記憶。現在孩子們大多是在公園中感受季節的變化。
一次,郊外出游,我們無意中發現了早春悄然開放的迎春花,大家頓時感覺寒冬已去、春意盎然。可后來我發現,最高興的是我的女兒,一簇盛開的迎春花竟讓她興奮、惦記了好幾天。此時,我忽然醒悟,孩子是多么需要親近大自然、走進大自然。但是現在孩子們的活動空間,已被繁重的作業、各種興趣班占據,偶爾放松一下也只是看看電視、玩玩游戲而已。當我們一遍一遍的告訴孩子春天來了,遠不及孩子到郊外去感受萬物復蘇的景象。夏天呆在空調房間里的孩子,如果走出去看看滾滾的麥浪,在瓜田里嘗嘗甘甜的西瓜,摸摸藤上一串串誘人的葡萄,孩子此時感受到的就不只是夏天的燥熱。課文中一望無際的田野、競相開放的桃花、杏花、梨花……就這樣在課堂上,被一幅幅的圖片代替。當孩子身臨其境,用自己的眼睛去發現、親身去感受時,就不是機械地去背誦課文,而是自己真實情感的傾訴。現在豪華舒適的裝修,已逐漸讓孩子遠離自然,無法接受自然的挑戰。那么,我們在大自然中生活,就要讓孩子們到自然中去,讓孩子們的自然屬性在自然中得以張揚。
當然,帶孩子郊游時,要讓孩子有一定的心理準備,在郊外不如城市方便,也不像家里那么舒服。要讓孩子參與到行程的安排中,知道我們要去什么地方,需要帶一些什么東西,可以讓孩子安排飲食,和父母一起購物、作準備。最好把自己的日用品如水壺、零食等東西自己背一個小包,擔負起自己照顧自己的責任。在途中也要不失時機的對孩子進行鍛煉,讓孩子自己去攀爬小山坡,如果被蚊蟲叮咬了,應怎樣處理等。這些都能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家長還可以根據自然條件,給孩子講如何辨別方向,例如,看大樹的樹冠,樹樁上的年輪等。讓孩子學習一些簡單的自救方法,不至于發生問題時而恐慌無助。
我們也常常想去大自然中放松一下自己,呼吸一下新鮮空氣,那么,也應讓孩子經常走出溫室去擁抱大自然,讓孩子有強健的體魄和較強的自然適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