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季要義:
剛吃過晚飯,媽媽給2歲的兒子準備洗澡水。她把滾燙的水倒入澡盆后,就去廚房取涼水。想不到就在此時,無人照顧的兒子壓翻了澡盆,只聽一聲尖叫,孩子的前胸頓時被燙出大片水泡。
媽媽在廚房里炸丸子,孩子好奇地站在旁邊觀看。電話鈴響了,媽媽熄了火去客廳接電話,只聽廚房里傳來一聲慘叫,原來孩子拉翻了油鍋,一場悲劇就此發生。
據了解,入夏以來去醫院就診的燒傷患兒急劇增多。燒傷患兒多為學齡前兒童,1~4歲的孩子發生率最高。因為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好奇心強、活潑好動,卻又缺乏必要的安全常識,加上一些家長的疏漏,很容易導致孩子被燒燙傷。夏季天熱,所穿衣物單薄,因此夏季孩子發生燒傷的現象最多,也最為嚴重。下面我們來看看幾種常見的燒燙傷:
洗澡引起的燙傷
好發指數 ☆☆☆☆ 危險指數 ☆☆☆☆
據調查,此類燙傷占幼兒燙傷總數的一半以上。引起洗澡燙傷的原因,多與媽媽的錯誤習慣有關。因為有些媽媽在準備洗澡水時,往往習慣先倒開水,再加涼水,其直接后果就是孩子被燙傷。
防范措施 先在盆中放好涼水,隨后加熱水調和至適當溫度,或將調好的溫水倒入浴盆。只要媽媽們遵循正確的做法,這類燙傷完全可以預防。
熱水瓶引起的燙傷
好發指數 ☆☆☆危險指數 ☆☆☆☆☆
這類燙傷多數是由于熱水瓶被擺放在幼兒伸手可及的地方,孩子因好奇、口渴或頑皮,而將水瓶摔破導致燙傷。
防范措施 將水瓶放置在幼兒夠不著的地方。
誤飲熱湯水引起的消化道燙傷
好發指數 ☆☆☆危險指數 ☆☆☆☆
孩子性急而容易被開水或剛出鍋的食物燙傷口腔及咽喉。
防范措施 過熱的湯、水、食物不宜直接放在孩子面前,稍涼后再給孩子。
廚房里的燒燙傷
好發指數 ☆☆☆危險指數 ☆☆☆☆
廚房中,熱油飛濺非常容易傷及站在旁邊的孩子。
防范措施:設法阻止幼兒進入廚房玩耍。
燙傷以后怎么辦
兒童燙傷發生后,現場急救非常重要,關鍵在于搶時間。
孩子一旦被燙傷,千萬不能手忙腳亂而影響治療。家長首先應做的就是用干凈的自來水或井水沖洗創面,減輕熱水對皮膚的繼續損傷;對不易沖洗的部位,可用涼毛巾冷敷;能脫掉的衣物盡量除去,但千萬不能硬脫,以防加重皮膚的損傷。另外創面不要隨便涂抹所謂的偏方,如煤油灰、醬油等,因為這樣做既會影響醫生對病情的判斷,又會造成創面的感染。初步處理后,抓緊時間去醫院就診。
燙傷后的護理
對于輕度燙傷的患兒,需密切注意體溫的變化。當體溫升高到39℃度以上時,家長應盡快帶孩子去醫院診治,以防并發癥的發生。面頸部燙傷要做好五官護理,及時清除眼、耳、鼻、口腔內的分泌物。平臥時頸部要取過伸位,不要觸及頸部;會陰部有燙傷者,要做好大小便護理,每次大小便后要清洗干凈,防止污染創面。此外還要將臀部墊高,大腿分開,充分暴露創面;雙下肢燙傷后盡量不下地活動。另外注意保持大便暢通,以防因便秘而引發創傷面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