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葉榮:我兒子今年三歲了,正上幼兒園。剛?cè)雸@時比較調(diào)皮,一進教室就會和別的小朋友玩,不到一星期的時間常摔破嘴皮,撞破頭皮。為此,我到園長那兒反映過。但從這之后,兒子只要每次一進教室就很老實地坐到自己的位置上等老師拿早飯吃。平時在家,只要聽到打爆竹、放焰火就很害怕,還怕黑,嚴重時會放聲大哭。 新年過后,上幼兒園時都很少說話了。前不久,午睡后起來,穿鞋的阿姨給他穿鞋堵腳了,都不能正常走路,他都不敢說,直到放學時才對我們說。這讓我感到很苦惱。請大家?guī)兔?,我該怎么辦?
(健兒網(wǎng)提供)
眾家評說
貝貝媽:可能是因為孩子不聽話、不守紀律或犯了錯誤時,教師和家長在孩子沒有任何心理準備的情況下,大聲訓斥孩子或以迷信來嚇唬孩子,超出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導致的膽怯、恐懼心理。
琦兒媽:日常生活中是不是父母一味縱容孩子淘氣沒有向孩子滲透一些交往規(guī)則,使孩子入園后與小朋友相處不好,引得老師嚴厲告誡甚至懲罰過頭。但不管怎么說,家長固然在教育上有失手之處,老師未免太嚴厲了些,我無法接受。
思雨媽:我覺得問題還是出在家長和老師的溝通環(huán)節(jié)上。幼兒園那么多孩子,特別調(diào)皮的不是一個兩個,這就要家長常常和班上老師聊聊,家長談談自己孩子的特點,老師說說孩子在班里的表現(xiàn),每個孩子都有優(yōu)缺點,老師只有深入了解孩子,會和孩子產(chǎn)生感情。其實,班上老師最不喜歡家長動不動就去園長那里“反映”,這種“告狀”直接影響老師的教學情緒和積極性。但事情已經(jīng)到這個地步了,可能家長和老師之間已經(jīng)有了誤會,孩子也對幼兒園產(chǎn)生這種“恐懼”心理(——可能沒這么嚴重),干脆轉(zhuǎn)園算了。換個環(huán)境和人群,孩子可能會漸漸好轉(zhuǎn)。只是在新環(huán)境中,父母一定要和老師先做好溝通。
天天媽:我覺得在哪里產(chǎn)生的問題還是應在哪里解決。這位媽媽應誠懇地和老師去談談,把孩子的狀況和自己的擔憂,甚至期望坦誠地告訴老師,請求老師的諒解和支持,這樣既為孩子下一步的適應創(chuàng)造條件,更主要的是能和老師共同解開孩子心理上的結(jié)。只有打開孩子的心結(jié),才能從根本上幫助孩子走出恐懼。這應該是最快、最有效的方法,而且這種情形確實不能再拖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