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哪兒都打不得
許多人信奉“子不教,父之過”的古訓,對孩子說服不了便壓服,文的不行來武的,甚至還推出一套“小樹不修不成材,小孩子不打不成器”的理論。在這種近乎愚昧的思想驅使下,不但使孩子飽受皮肉之苦,搞不好還會給孩子造成無法挽回的終生遺憾。
打孩子不僅法律不允許,而且從科學角度講,孩子身上的任何一個部位都是打不得的。
后背和后腦打不得 有人喜歡拍孩子的后背,孰不知,人體的很多重要神經都分布在脊椎,擊打孩子的后腦或后背,都會因為猛擊、強壓、震動而造成其中的某些神經的損傷。這種損傷不易被立刻發現,可一旦發現,往往已造成無法挽回的后果。
屁股打不得 有人認為小孩的屁股肉厚不怕打。輕輕打也許沒什么,可重打之下往往會傷及孩子的坐骨神經,而造成不可彌補的遺憾。
臉蛋和耳朵打不得 有人習慣擰孩子的臉蛋或耳朵。其實面部受暴力,會損傷敏感的三叉神經,造成五官變形。耳部的意外傷害,則會損傷耳膜或耳神經而導致失聰。
因而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哪兒都不要打。
父母不妨多背背孩子
文/艾秋
專家指出,背孩子作為一種育兒的輔助手段,既不會傷害兒童的軀體四肢,也不會影響孩子的睡眠。相反,由于嬰兒同親人的密切接觸,還會給孩子的生長發育帶來兩大益處:
使脊柱正常發育 剛出生的嬰兒脊柱幾乎是垂直的,但正常成人的脊柱呈“S”形,具有頸、胸、腰和骶四個生理彎曲。脊柱的生理性彎曲具有重要意義,它承擔了維持正常的立位姿勢,平衡肢體運動、負重、運動緩沖震蕩和保護脊髓等任務。
兒時采取的體位姿勢是促進脊柱生理性彎曲逐漸形成的重要因素。如:嬰兒的抬頭動作能促進頸曲的形成;出生6個月能坐以后,由于頭部和上肢的重量作用在胸椎上,于是逐漸產生了胸曲;站立及走路促進了腰曲和骶曲的發育。嬰兒整天躺在童床上或搖籃里,顯然無法刺激脊柱的正常生理彎曲形成。另外,周歲以內的嬰兒,由于顱骨還未固定吻合,平臥時間太長會引起枕骨平塌,形成“扁頭”;側臥睡得過久,又會導致兩側面頰生長不對稱。
促進孩子的第二信號系統發育 第二信號系統是指語言和大腦的其他功能。據研究,背孩子對此也極有好處。父母如能適當安排時間背背小寶寶,一方面可騰出手料理家務,另一方面又能同孩子呢喃對語,培養孩子的語言能力,促進大腦的發育。這實在不失為一種彌補因家務拖累而造成早期教育不足的好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