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教養孩子難道只是媽媽的事嗎?爸爸是是甩手掌柜?有調查表明,父親在家庭中同嬰幼兒相處的時間為母親的三分之一左右。但這并不等于說父親在嬰幼兒成長過程中的作用的弱化,事實上,父親對嬰幼兒的成長的影響具有母親所不可替代的作用。
我的女兒晶晶,是一個天真爛漫、活潑可愛的小女孩。她牙尖嘴利、妙語連珠,常常是一句話就能逗得人捧腹大笑,登上舞臺,能歌能舞,簡直是位小明星。
她原來卻不是這個樣子——膽小、害羞,不善于與小朋友交往……這可能與遺傳有關,因為我跟她媽都是性格比較內向的人,也可能是我的火爆脾氣影響了孩子的性格。
記得在女兒一歲的時候,有一次沒有站穩從床上跌下來,我撕心裂肺、暴跳如雷,大罵蒼天。當時孩子嚇得渾身打顫,雙腿緊閉,時至今日,每次想起我那次發“神經”,我都十分內疚。再加上孩子每次犯錯,我都大發雷霆,厲聲呵斥,導致她膽小懦弱、聲若蚊哼,老師說她上課發言總是很恐懼,我送她上學,路上遇見小朋友跟她批招呼,她總是沒勇氣回答,即使回答,聲音小得連在她身邊的人都聽不清,別的小朋友打她,她總是不敢還手……,此情此景讓我痛心疾首。
于是,我下決心要改變這種現狀,首先從我做起,克制自己的粗暴脾氣,說話盡量和風細雨,。從批評呵斥轉為表揚鼓勵,盡量讓她多參加一些各種各樣的戶外活動,我帶她去游泳,開始時她異常恐慌,怎么都不愿意下水,我耐心地開導她,半小時之后,她帶著游泳圈自己已經能單獨在水里象小鴨子一樣自由自在地來往了,還時不時往我身上灑水花。
后來,我又為女兒報了舞蹈班,同時我把女兒的具體情況都告訴舞蹈老師,囑咐舞蹈老師多關注這個孩子。開始她也是哭鬧著不愿去,前幾節課,做基本功訓練,她嚇得腿發抖,在老師的鼓勵下,女兒才開始跳了起來,后來老師還經常表揚她。漸漸地晶晶在舞臺上的表演也收放自如起來了。
為了培養她的幽默感,我就經常給她講笑話,讓她多聽多看相聲、小品、喜劇影片,功夫不負有心人,詼諧的雨水果然澆出了快樂的花朵,現在孩子一開口,往往就能笑得我們直咳嗽。
寒假里,我盡可能地多陪她跟小朋友們一起玩,一起做游戲,讓這位戰勝恐懼的小女孩變得更加勇敢、合群。
愛心小貼示
稱職爸爸的六項標準
1、將盡可能多的時間留給孩子。在不改變生活規律和不占用正常工作時間的情況下,盡可能多和孩子在一起,安排好孩子的生活和學習。
2、不要讓孩子去圓家長自己的夢。許多父親希望并強迫子女去實現自己夢寐以求的理想,孩子們很反感,而且苦不堪言。父親應該支持并鼓勵孩子走適合自己的道路。
3、幫助妻子就是對孩子的愛。大多情況下,在家務和養育孩子方面妻子比丈夫付出得多,現代的父親應自覺地幫助妻子,這樣不但會贏得孩子的尊敬,而且會使夫妻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撫養教育孩子。
4、與妻子共同研究培養孩子。教育和培養是夫妻共同的責任,父親不可一個人說了算,夫妻經常協商才能防止偏差,并取得最佳效果。
5、陪孩子度童年。父親要經常帶孩子去動物園、游樂場,或和孩子一起玩玩具、做游戲,這些活動對成人來講可能沒有興趣,但對孩子的成長是必不可少的。
6、表達出父愛。父親應該用各種方式表達和傳遞父愛,使孩子經常感到父親的愛和關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