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看到張曼玉,總會詫異于她那一份氣定神閑的感覺,像一杯上好的紅酒,讓你忍不住要細細品位。她這份優雅,就像女人的圖騰,讓女人們欣賞卻不奢望與她同行。她不是我最癡迷的,但卻是一直不變的。
當初沒有看過她演的戲,只是覺得她不僅漂亮,而且與那時候的香港影星有極大的不同:圓圓的臉,兩只貓一樣的眼睛,透著機靈,所以顯得可愛。
美麗的女人總是有一點妖嬈有一點懶散,再加上少許的孩子氣。
記得看她演的第一部電影,是她和周潤發演的《玫瑰的故事》。因為不懂,別人的感覺就是我的感覺,所以那就是:像個花瓶,雖然我并不知道花瓶是什么意思。但我還是很喜歡。
《A計劃》、《警察的故事》中,她依舊是一張討人喜歡的臉,整天沖著鏡頭笑個沒完。但依然是花瓶。
后來的張曼玉真正應了某媒體對張曼玉的評價:張曼玉是一個永遠都有不同風貌的女演員。
《一見鐘情》里那個擦試球鞋一臉落寞神情的年輕母親,《阮玲玉》里幽怨的一代影后,《宋家皇朝》中堅定的國母,《青蛇》中桀驁不馴的小丫頭,《新龍門客棧》中那個大膽潑辣賣人肉包子的客棧老板......每一個角色,都讓人懷疑:究竟哪一個,才是真實的張曼玉呢?
有一句話說,如果見到一個女孩很漂亮,就夸她美麗,如果她實在談不上美麗就夸她很有氣質。張曼玉是哪一種呢?鼻子不是很直,眼睛不是很大,當初因為一對兔牙而被朋友戲稱為兔子......事隔多年,張曼玉依然在美女群中獨樹一幟,從香港、威尼斯直到巴黎,她的出現總能吸引注視者的第一縷目光。
張曼玉,剛出道時儼然鄰家傻妞,脫去稚氣,便顯得寡淡僵硬。在《日落巴黎》里,被艷光四射的鐘楚紅對照成紙人兒,無味無香。
然而她后來的滄桑都蛻變成了美麗。美麗是一種氣息,懂得欣賞就可以聞得到。順其自然是美麗的原因。這幾年來,張曼玉除了演技日益精湛以外,她的長相也與10幾年前大不一樣了,原本圓圓的臉變成了現在菱角分明的方臉,眼睛倒沒怎么變,只不過從像貓變成了現在的像狐貍。
在《阮玲玉》里,她的身姿與30年代的衣香鬢影重迭,從此便是復古風中的翹楚;在《滾滾紅塵》中,她一派輕狂嬌癡,又開了快樂新美人的先河......《花樣年華》里的優雅、迷離,輕回眸,著一身旗袍的她成為萬千女性爭相模仿的對象......她常去歐洲,后來在巴黎戀愛......偶而驚鴻一現,浪漫旖旎不可方物。
看張曼玉十年影集,漸入佳境,起始是花叢中的一朵嫣紅,最后變成最精萃的一滴金黃色的花蜜--這樣的美女,正是一句諺語的注腳:
——\"所謂美女與美酒,都是時光釀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