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什·巴日莊園位于巴日高原上,介于穆頓(Mouton)和拉菲特之間,吉倫特河口的睡城普伊勒的西南方。其廠樓迷人而不造作。林什.巴日莊園的葡萄園在16、17世紀時部分屬于拉菲特,而據莊園的第一批文獻記載,直到1728年它才被波爾多的顯貴皮埃爾·德魯亞爾(Pierre Drouilard)購得而屬拉菲特。他的女兒和繼承人伊利莎白,下嫁給從愛爾蘭遷居來的林會家族。1937年莊園易主,讓·查理斯·卡茲(Jean-Charles Caazes)——現莊園所有人讓·米歇埃爾·卡茲(Jean-Michel Cazes)早在購買林什.巴日莊園之前,已修成精湛技藝,成為一位頗受敬重的釀酒師,他還是列桑姆·杜佩茲莊園(Chateau Les Ormes de Pez)(位于圣艾斯蒂夫)的所有者(現仍為卡茲家族所有)。
在40、50年代里,林什·巴日莊園的表現可以說是完美的。有幾年,讓·查理斯出產相當好的葡萄酒,如果藏釀得好,現在飲用仍然很好。高級而美味勻和的1955年品;濃郁而強勁的1947年品,都是杰出的例子,被克拉夫柯特斯(Clive Coates)在他的權威性著作《Grands Vins(Weidenfeld and Nicolson)》中引用。筆者第一次嘗的上佳紫紅酒就是1961年的林什·巴日,那時是1976年。1962年的也很好。
70年代,林什·巴日的質量有所下降,酒質較輕清而欠復合,原因和影響多數法國莊園一樣。查理斯于1972年去世,享年95歲。他留給兒子安德列·2卡茲一大堆稅單,當時沒有什么資金可更新釀酒設備;工人們也日漸衰老,缺乏創新精神。幸而安德烈思維敏捷靈活(他是當地熱心政治的人),在1976年非常明智地聘請了一名年輕而有才華的釀酒師丹尼耳·洛斯(Daniel Llos)。洛斯的才華在80年代初便充分顯現出來,他重新設計了酒閣,安裝了溫控不銹鋼發酵容器,更重要的是,有更多的空間對葡萄園不同地點采摘的葡萄分別進行處理。1981年出產的葡萄酒又恢復其濃縮的特征,是林什·巴日莊園新生的有力證明。接著在1982年又是佳品。林什·巴日莊園1985年的酒是該年份最好的葡萄酒之一——豐濃、柔和、有肉感,1989年是和加州酒一樣濃郁的量產酒。他們為了優化葡萄中單寧酸的成熟程度,葡萄的采摘期較遲;近幾年里,藏釀葡萄酒新木的使用比例也有所增加,雖說比例按具體年份葡萄的款型和濃重而定。例如,1996年的酒就是在新木比例75%的橡木桶中藏釀的。
90年代,林什·巴日莊園出產的紅酒已達“超二等園”的水平。檢驗波爾多莊園的真正標準,是要看在“差年景”中的表系。1992年和1993年多雨,但林什·巴日莊園出產的真果味的實質葡萄酒,由精心挑選的最佳葡萄制成。1994年出產的中庸釀期(6~8年)的,是以卡本妮為主的上等葡萄酒,在高價波爾多酒環境下當然值得買了。1995年、1996年的好年份酒,就連老讓·查理斯也會折服。
試就點評:
亮麗但優雅的深紅寶石色;聞之品之,都有非常純正的卡本妮蕭偉昂的果香;少許肉桂味,是典型的上等普伊勒釀制精良,單寧酸味柔滑。1994年的特別好。
林什·巴日莊園檔案:
葡萄園面積:225英畝
年產:35000箱
葡萄品種:卡本妮蕭偉昂;梅洛;卡本妮弗蘭克
植株平均年齡:35年
新木桶使用比例:75%以上(依具體年份而定)
近期最佳年份:1996,1995,1990,1989,1988
最佳匹配菜肴:紅肉和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