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前語:
有道是“文以載道”、“言為心聲”。本期的“菁菁校園”欄目中,我們選擇了福建教育學(xué)院中文本科生這個特殊的學(xué)生群體的文章。他們大都來自鄉(xiāng)村(以教師為主),表現(xiàn)出色卻離開穩(wěn)定的工作再次走進校園讀書。他們以別樣的眼光看待省城福州,對城市生活有較多的感觸,有對現(xiàn)實的思考(《生活不記名投票》),有對融入的迷惘(《七月,我穿越整座城市》、《走在福州的大街上》),有對情感的體悟(《愛的寓言》),更主要的是對親情的懷念(《一只螃蟹和一袋硬幣》)。是除民工外,需要關(guān)注的另一“中間層”。
天橋下,各色各樣的人在等著工作,占卜明天的命運。
這個世間,有些人一無所有,有些人窮得只剩下票子,有些人擁有健康的體魄卻又得不到靈魂的安寧,有些人……這是怎樣一種不平衡啊。
正午,匆匆走在人群之中。在東大路,你聽到綿遠低切的二胡聲。循聲望去,見有人在人行道旁的樹陰下拉著二胡。是《常回家看看》,一首讓人常常覺得沉迷的歌。在充滿欲望的都市森林,很多人離家闖蕩,想要贏得一個未來,卻不能“常回家看看”!
你掏出小票,遞到拉二胡的中年人旁的盆里。這時,你才有時間細看他們:坐著板凳拉二胡的男子約莫四十來歲,穿著灰色的中山便裝,蹙著眉,旁若無人地浸在深沉悠遠的旋律中,他的身邊有一個年逾古稀的老太婆。她銀絲滿頭,佝僂地趴在輪椅上,額頭上纏著一圈黑粗布,似乎打著盹,抑或在這吃飯的時間里餓壞了?小盆子里盛著大小不一的一些票子。
路過的一些年輕人,尤其是打工的姑娘,只要多看一眼或豎耳細聽,大多會帶著點惻隱之心地折回來,表示一下自己的心意。你想,那是為自己感恩,為自己能帶著尊嚴地走在大街上感到幸福,而不是施舍了。“給”總比“受”的感覺好得多!
是的,你把那個盆子當(dāng)成“選票箱”了。大家投的既是物質(zhì)的“票”,又是自己的理念、情感選擇。有多少的街頭藝術(shù)家,包括以乞討為生的人和利用“癱子”發(fā)財?shù)耐稒C者,正是拿著他們的“投票箱”四處兜售其才華或演戲才能。
關(guān)于這類事情,肯定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有人對抱著大腿請求買花的小女孩喊滾開,有人反跪在向他乞幣的人前……這個世界,常常因為有人打著弱者的旗號乞憐,騙取別人的同情,魚目混珠,使得人們本已被生活磨鈍的心更麻木了。但無論如何,重要的是我們怎么對待。
有一個朋友,他從不給在路邊以各種方式乞討的人票子。他說:“那是社會的事。”但是,他會給饑餓的人食物。你欣賞他的灑脫和胸懷,也贊同他的做法,“手中有一把米,怎么能當(dāng)救世主?”這句話多么實在啊。
當(dāng)然,你還是為一些街頭藝人、老人和小孩而揪著心,因為那可能是你的過去和將來,你實際上是為自己,或者是為生命的一種感覺,你經(jīng)“投票箱”投入的也是對你自己的憐憫。
就像那個過“不惑之年”的中年人,他當(dāng)真“不惑”嗎?誰不愿意悠閑地坐在寬闊的大廳里聽著優(yōu)美的音樂和二三好友品茗?大聲說笑,大口吃肉,大碗喝酒,這樣有滋有味的生活誰不想擁有?可“星巴克”是什么人去的地方啊!生活的壓力,生命的尊嚴,如何能在天平的兩端平衡!
多少人,孤身一人在外打拼,用青春賭著明天。而不論哪一種游戲,都有它的規(guī)則。總有人輸或贏。沒有人永遠成功,也沒有人會常留人世間。每一個人都是生命的過客,因了因緣而成為朋友或敵人。有一天,上天會收回身體這生命的盒子,只留下靈魂來審判。
在人生的許多場合,你在做著無記名投票,你心里總有一把自己的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