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初到廈門,最吸引我的就是那一幢幢直聳入云的大廈。視力特好的我能從地面數到樓頂的三十幾層,且準確率極高。我從心里喜歡這些摩天大廈,卻又深深地懼怕它們。在童年的記憶里,高樓是某種權力的象征,身上帶有泥土氣息的我走到這些高樓前都要鼓足很大的勇氣,怕接近會被抓起來。現身處福州,境況大不一樣。“數樓”的情結自然隨著臉上的日見滄桑而愈顯模糊,“懼樓”也發生了變化,由“懼樓”慢慢變成了“追樓”,不僅敢于靠近,而且還敢想:“自己能夠住進去該多好啊!”
走在福州的大街上,偶爾會碰上乞討者。在鄉下,乞討者很多是中年人,有的甚至是青壯年。但我們家還是會分出一碗粥、一把米或是一角錢,他們也會很知足地走了。現在既為投一枚硬幣給乞討者見對方久久不愿離去而感到費解,又對自己面對乞討者的那份平靜的漠視而感到茫然。面對城市文明帶給我這個鄉下人的時代改造,我無力抗拒。以前我對一個從口袋里摸出一團一分、兩分紙幣買肉的婦人而感到眼睛發澀,今天卻能拒絕那令人憐憫的乞求的眼神。我怎么了?我常反問自己。
走在福州的大街上,看見過淚流滿面的少女與男友在車站告別時的苦楚,也見過霓虹燈下戀人接吻的激動,總免不了感嘆傷懷。既嘆服那些戀人的勇敢,也為自己已近而立之年仍孑然一身而傷懷。雖然我能很坦然地面對自己的婚姻,但當寂寞侵襲心靈脆弱的深處時,又不由自主地憧憬起愛情的溫馨。
我對自己的愛情挫折曾懷有類似“風蕭蕭兮易水寒”的悲壯,也曾天真地發誓終身不娶,去默守那份無言的盟約。來到福州后,愛情的顏色異彩紛呈,不禁讓人眼花繚亂。都市女性對待婚姻的那份理性與現實,讓人聯想到誓言的脆弱。只是,偶爾看到那相濡以沫的老夫老妻挽手漫步西湖之畔時,心中總有那樸實的感動。
走在福州的大街上,特別是晚上,我喜歡那份孤獨的感覺。徐徐的晚風拂過心田,趕走了身心的各種喧囂,讓人回歸靈魂原始的寧靜。只有這時,才可以很輕松自由地享受那份孤獨的美麗,不用為誰偽裝,充分地享受自我。偌大的福州城,沒有避風的港灣,“城市邊緣人”是自己生活的真實寫照。雖逛過東街口,登過鼓山,聆聽過西禪寺古樸的鐘聲,也品嘗了福州風味的辣與甜,可是,城市的夜空中依然沒有屬于自己的星辰。每天看街道兩旁的樹影自西向東地掠過,總有股“望流水嘆年華”的悲涼。其實,我只是一個普通的過客,繁華的街道也永遠記不住那些匆匆的人群。回憶,是這個城市對我的贈予。
走在福州的大街上,丈量著這片溫馨而有些生澀的土地,去感悟一種生命的長度。我知道,路在腳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