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2日,中國傳出首例禽流感的廣西隆安縣丁當鎮宣布解除衛生封鎖。此前一周還有另一個好消息傳來,2月15日,日本農林水產大臣龜井善之宣布,在專家解除對中國和泰國這兩個感染禽流感的國家的衛生警報后,日本將恢復從這兩國進口經過加熱處理的家禽。
在傳出禽流感疫情后的1月17日,日本暫停了從上述兩國的家禽進口。中泰兩國是亞洲最大的禽肉出口國,去年的出口量共110萬噸,占全球發運量的15%,在日本的雞肉進口中分別占1/3。
在經歷了薩斯(俗稱非典型肺炎)疫情以來最大的一次衛生動員和隔離措施之后,籠罩在整個東亞地區的禽流感陰影,開始次第轉淡,盡管各地仍時有發現禽流感的零星報告。
肯德基換料
剛剛慶祝在中國開店1000家的肯德基,馬上就被突然襲來的禽流感擊中了。
1月28日,肯德基的1000家中國餐廳和它的供應商們集體經歷了一次嚴峻的考驗。頭一天,中國衛生部確認廣西出現禽流感,一時長城內外談雞色變。
肯德基的母公司—百勝餐飲集團27日在美國股價下跌3.5%,呈現去年3月24日以來最大跌幅,28日再次下跌1.7%,報收33.38美元。
在隨后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肯德基宣布28日的營業額增長了15%。取得如此“佳績”的秘訣是,肯德基“緊卡供應源頭”。
據肯德基介紹,肯德基的雞肉產品100%購自中國本地供應商,為了讓肯德基順利實踐讓顧客“安心享用”的承諾,肯德基的供應商們每一批供貨都必須攜帶由當地動物檢疫部門簽發的《出縣境動物產品檢疫合格證明》和《動物及動物產品運載工具消毒證明》,并證明所有的供貨“來自非疫區,無禽流感”。
肯德基的雞肉供應商在全國有20多家,盡管這種臨時措施給他們增加了一定的成本,但與全國上萬家雞肉生產商有雞無處賣的困境相比,他們還算是幸運的。
肯德基的鎮定只是表面的。盡管迄今北京市里的多家肯德基快餐店仍客流不斷,炸雞塊和雞腿堡等主打食品照常銷售,肯德基還是悄然做了一些調整。2月中旬,記者在肯德基北京紫竹橋店發現,肯德基的員工開始向就餐者們熱烈推薦一種新推出的豬肉堡,價格和雞腿堡一樣。1月底在越南胡志明市,肯德基已經推出了全新的魚肉套餐。
封殺之痛
2004年春節前后,中國的雞肉生產商飽嘗了從天堂跌到地獄的滋味。
中國一直是亞洲重要的雞養殖和出口大國,僅2003年一年,中國就生產了900多萬噸雞肉,占全世界總產量的20%,大部分用于出口。在27日前,由于泰國、越南等亞洲國家發生禽流感,這些國家的雞肉出口訂單很大部分轉給了中國北方的幾個大型養殖企業。正當這些企業準備借“雞”生財時,1月27日,日本農林水產省宣布停止進口中國產雞肉(含內臟),此后東亞及東南亞發生禽流感的各國之間紛紛“封關”。企業剛剛拓寬的出口之路被阻斷了,隨即陷入了大量雞肉“出口轉內銷”的降價潮中。
華都肉雞公司是北京重要的雞肉生產商,去年的產量約為5萬噸,其中1.5萬噸在北京市場銷售,其余用于出口。據統計,北京市場每年肉雞的需求量約為10萬噸左右,除了華都和另外一家公司大發的3.5萬噸肉雞外,還有6.5萬噸的市場空間被外地企業或小型加工企業占據。出口之路被堵之后,華都開始搶攻北京的市場。據該公司人士介紹,即使國內市場的消費量急劇下降,大型企業也可以通過暫時凍存他們的產品以避免損失。在零下18℃,肉雞的保質期可以達到一年,所以禽流感給大型企業帶來的最明顯后果是庫存增加。
而廣大中小企業只能選擇低價促售。據悉,北方雞只由于出口受阻,已經轉為南下,沖擊了南方雞市,導致廣東批發價格急跌,雞只的批發市場價格已經比春節前大跌30%。據中國畜牧業協會提供的資料,某公司原價12元/套的父母代種雛,目前只能以2元/套價格出售。該公司2~4月計劃銷售量為13萬套,由此造成的損失約為400萬元。有關專家預測,如果禽流感短期沒有控制住的話,已處于微利境況的許多國內禽業企業可能會關門。
華都還透露,每年春節過后三個月時間是肉雞銷售的淡季,按照大型企業生產鏈的周期,雞的養殖時間為一個半月,即在春節前一個半月,大型企業已經減少了養殖量,所以損失也相對不大。如果禽流感不能在短時間內得到控制,他們會減少下一個養殖周期的養殖量,養殖的損失也可以減少到最低。
但是禽流感的影響已經在公司的長期戰略中體現出來。華都公司表示,受此次打擊,公司以后要擴大飼養品種和范圍,來分散風險,在發展方式上會考慮貼牌生產。
上游遭殃
雞只飼養的減少,必然拖累到飼料行業。北京一位貿易商稱,由于擔心禽流感會對禽肉制品的需求造成重擊,春節之前豆粕需求已經非常疲軟了。目前國內家禽飼料豆粕消費量在整個飼料消費中占40-50%,約800萬噸左右,如果因為禽流感和消費淡季維持一個月,家禽數量減少1/3,則豆粕消費量就將減少30萬噸左右。
這對本來就積壓的豆粕市場無疑是最壞的消息。
由于豆粕使用量減少,價格不斷下滑,同時作為國內主要壓榨原料的進口大豆價格居高不下,使大豆壓榨出現300-400元/噸的虧損。目前沿海地區的油廠正面臨著嚴峻的局面,許多油廠不得不大面積停產。
一些貿易商轉而進口南美豆油以取代進口大豆。中國近日從南美訂購了逾10萬噸的豆油。目前油料產品的運費漲幅較低,而干散貨運費則飛漲,處于紀錄高位。“中國一直在買入豆油。”一位貿易商表示,“壓榨業不景氣,也只有靠進口。”
我國加工壓榨的大豆主要來自美國、阿根廷、巴西等國家,2004年國內大豆預計進口2200萬-2400萬噸,中國和亞洲國家大豆進口的減少將影響到國際大豆價格,前幾次禽流感的爆發均引起大豆價格的下跌,這次應該不會例外。
這對于大豆進口商來說,也許是一件好事。因為CBOT(芝加哥期貨交易所)大豆期價創下6年新高,而且海運運費也達到了歷史最高,進口大豆到港價格高達3600元/噸,中國一些大豆買家曾試圖把2月美國大豆合同洗盤,即把大豆以一定的費用回售給供應商。
但是1月份我國仍然進口了38船大豆,超過了業界人士的前期預期。根據船計算近期進口大豆將大量到貨,顯然將對國內大豆價格形成打壓。不過,據對進口大豆到貨的跟蹤,由于海運費用較高后期到貨的進口大豆成本居高不下,市場價格不可能會發生過大的下跌。
“如果疫情能在較短間內得到控制,整個產業鏈條將很快得到復蘇。”專業人士的美好愿望能否實現,恐怕還要等時間來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