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華飛 方文敏
我國加入WTO后,現代企業不僅承受國內競爭壓力,還要面臨來自跨國公司的國際競爭壓力。因此,在當今知識經濟時代中,基于默會知識的核心競爭力的存在和挖掘使這一問題的解決大有希望。
一、默會知識及其特征
默會知識的概念是匈牙利裔英國哲學家波蘭尼最初于1958年在其《個體知識》一書中提出的。波蘭尼指出:人類的知識有兩種,通常被描述為知識的即是以書面文字、圖表和數學公式加以表述的,只是一種類型的知識,即明確知識(明晰知識——作者注),由于其能夠用語言來表述故可稱為“名言知識”;而未被表述的知識,像我們在做某事的行為中擁有的知識即默會知識,它是難以用語言來表述的,難以言傳的知識,故可稱為“非名言知識”。波蘭尼首次將知識分為明晰知識和默會知識,并描述了它們不同的特征。明晰知識可以通過學習、模仿、記憶而獲得;而默會知識是通過一定的實踐、經驗并從中領悟得來的,是不能被學習、模仿和記憶的,即使一定程度的學習、記憶和模仿也只能是形似神離。默會知識本質上是一種理解力,是一種領會,它把握經驗,重組經驗,以實現理智的控制能力,在人類認識的各個層次上都起著主導性的作用,某種程度上,默會知識可以支撐明晰知識的學習和發展,是獲得、吸收、創建和分發明晰知識的源泉。默會知識具有如下一些特點:
1.默會知識具有個體性。默會知識是主體根據其實踐經驗而領會和總結出來的。現實生活中,由于每個人所處的環境不同,所經歷的人生歷程不同,其實踐經驗也各異;同時,各個體的能力和悟性不同,因此,其所擁有的默會知識也因個體不同而異。
2.默會知識具有情境性。默會知識是主體在處理一定的客觀事件時,所運用的知識、經驗和能力,是嵌頓于人的實踐活動之中的,與實踐的環境、對象等緊密聯系的,因此,具有情境性,脫離了一定的情境,默會知識也就不存在了。
3.默會知識具有理論上的優先性。由于默會知識本質上是一種理解力和領會,是主體理論學習和實踐的前提,也是主體學習明晰知識的前提。因為,明晰知識的真正實現,取決于主體對它的理解,試想一個不能理解某個原理的人又怎能掌握和運用此原理呢?因此,默會知識相對于明晰知識具有理論上的優先性。
4.默會知識具有不可模擬性。默會知識是基于主體實踐經驗的一種理解能力,實質上屬于人的個性心理特征的一部分,這也就決定了默會知識是不可模擬的,不同個體所擁有對同一對象的默會知識是互異的,正所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只是不同個體對對象的認識是否接近或達到對象的本質而已,或者說,不同主體所形成的默會知識在實踐過程中是否具有最好的或令人滿意的效果。
5.默會知識是創新能力的前提。創新是主體在深刻理解舊事物的基礎上,借助于自身的創造力而創造出新型事物的一種能力。創新是對舊事物的改變,其前提是理解舊的事物,亦即在主體理解和掌握了舊事物明晰知識的基礎上,借助于創造力來完成的。這一過程中,主體人只有充分運用其默會知識才能順利完成,因此說,默會知識是創新的直接工具。
二、基于默會知識的核心競爭力的特點及功效
由于環境的劇烈變化,企業之間的競爭加劇,因此,企業競爭力的強弱決定了其競爭的成敗,特別是當一個企業擁有很強的核心競爭力時,企業才能有競爭的持續動力。因此,這種基于默會知識的知識存量和知識結構所構成的核心競爭力是企業贏得競爭的有力武器,它蘊含在一系列難以被模仿的企業流程中。基于默會知識的核心競爭力同樣具有核心競爭力的五個屬性;
1.有價值性。默會知識包括技能知識和人力知識,技能知識不僅包括技術本身,還包括掌握和運用技術的能力,技能知識和人力知識融合的默會知識,不僅能為企業創造價值和降低成本,同時,也為企業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堅實的人力基礎。
2.異質性。由于默會知識是基于實踐經驗所形成的理解力,而各企業所經過的發展歷程不同,由此所形成的基于默會知識的核心競爭力也是異質的。
3.不可模仿性。基于默會知識的核心競爭力所具有的不可模仿性是由默會知識本身的不可模仿性所決定的。
4.不可替代性。默會知識是獲得明晰知識的前提,如果沒有默會知識,則企業無法獲得正確的知識、信息、技術等資源,無法辨別市場機會、生存空間等企業發展的條件,企業也就無法生存,并且在知識經濟時代找不到它的替代品。
5.可擴展性。默會知識是企業獲得資源、技術、知識等的前提,因此,企業通過默會知識可以向外部擴展,此種擴展既有產品(服務)本身的開發,也有知識、管理、技能等方面的深入研究和發展,從而為企業績效的提高提供動力。
基于默會知識的核心競爭力除了具有核心競爭力共同的屬性外,還有自己的一些特性:
①核心是人力資源。美國著名的管理學家德魯克說:“企業或事業唯一的真正資源是人,管理就是充分開發人力資源以做好工作。”而知識的創造、利用和增值,資源的合理配置,企業績效的提高等等都需要默會知識發揮作用,但最終卻是要靠擁有默會知識的載體——知識型員工來實現。因此,人力資源是基于默會知識的核心競爭力的核心之所在。
②其意義在于創新。創新是企業發展的動力源,如果一個企業逐漸失去了創新能力,則其如沒有營養供給的花朵,將慢慢的枯萎、凋謝。創新能力的前提是默會知識的擁有,企業通過對默會知識的運用,經過研究不斷推陳出新,拓展和鞏固市場,從而使企業“長青”。基于默會知識的核心競爭力的意義就在于創新,能不斷地給企業增加營養供給。
③更強調知識管理。所謂知識管理,簡單地說,就是對企業知識資源及其使用環境進行管理的過程。其出發點是將知識視為企業最重要的戰略資源,把最大限度地掌握和利用知識作為提高企業競爭力(特別是核心競爭力)的關鍵。基于默會知識的核心競爭力要求企業運用知識管理充分發揮知識的作用,使企業的競爭力發揮最大效用。
④更注重知識產權。知識產權是對企業運用知識進行創造時所獲成果的確認和保護,企業進行創造過程中所擁有的訣竅性的默會知識是知識產權的真正內涵,也是企業的真正財富和競爭力所在。因此,基于默會知識的核心競爭力的企業更注重知識產權的確認和保護,以維持較長期的競爭力。
三、基于默會知識的核心競爭力的培育和管理
基于默會知識的核心競爭力是企業發展的“動力源”,是贏得市場競爭的保障,因此,培育和管理好此種核心競爭力異常重要,但由于其所具有的特異性,培育和管理它的方法也有所不同。
1.自我擴展和鞏固。基于默會知識的核心競爭力價值的實現是通過默會知識的載體——知識型員工來實現的,主要表現在市場機會的捕捉、資源效能的發揮、組織效率的發掘、滿足消費者需求等方面。因此,企業不僅要樹立培育知識型員工的觀念,更要有良好的機制使企業內員工之間能形成明晰知識共享和默會知識互動的局面,從而增加整體知識特別是默會知識存量,形成強大的競爭力。此外,產品的研發要不斷創新,要注重知識產權和產品專利權的保護,無論什么類型的競爭力最終都要通過一定的產品和服務來實現其價值,而產品和服務是默會知識顯化的結果,是可以被模仿的。
2,兼并或聯盟其它默會知識型企業。企業可以憑借各種優勢來兼并或聯盟其它默會知識型企業,但在兼并或聯盟成功后,一定要使其默會知識內化為自己的,并形成自身的核心競爭力,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地構建自己的競爭優勢。
3.強化企業內的知識管理。著名的知識管理大師野中認為知識管理主要表現為默會知識和明晰知識之間的相互轉化而形成的知識螺旋管理。這種轉化包含著四種運動:一是從默會到默會。個人間分享默會知識,主要通過觀察、模仿和親身實踐等形式使默會知識得以傳遞。如師傳徒受是其典型形式。二是從默會到明晰。即對默會知識的明晰描述,將其轉化為別人容易理解的形式,這個轉化所利用的方式有類比、隱喻和假設、傾聽和深度會談等。三是從明晰到明晰。這是一種知識擴散的過程,通常是將零碎的明晰知識進一步系統化和復雜化,比如學校教育。四是從明晰到默會。團體工作、從實踐中學和工作培訓等是實現明晰知識默會化的有效方法。企業內的知識管理要求企業為明晰知識共享和默會知識互動提供各種機制、方式和途徑,運用集體的智慧提高企業的應變和創新能力,并利用所掌握的知識資源預測外部市場的發展方向及其變化規律,使企業能夠對外部要求做出快速反應,從而贏得市場競爭。
4.加強人力資源管理。基于默會知識的核心競爭力作用的發揮,最終需要依靠知識型員工來為企業服務。然而,知識經濟時代作為企業人力資源的知識型員工有著許多新的內在需求要素,如與企業的利潤與信息分享需求,終身就業能力提高的需求,工作交換與流動增值的需求,個人成長與發展的需求,個人價值實現的需求。因此,企業要根據人力資源新的特點和需求來提供滿足其需要的產品和服務。這些產品和服務主要有:共同愿景、價值分享、人力資本增值服務、授權賦能、支持援助等,并充分發揮知識型員工的潛能為企業服務。同時,特別要消除知識型員工對自我知識擴散后可能導致前途危機的擔憂。
總之,企業要通過各種合理合法的手段和途徑來培育和管理基于默會知識的核心競爭力,并不斷地拓展和鞏固,因為任何時候任何企業都不會有永恒不變的核心競爭力,只有不斷創新和優化企業核心競爭力才能處于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