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證券因“違法違規經營、管理混亂、內控不力、經營不當,財務、資金狀況繼續惡化”,1月初被中國證監會、深圳市政府會同人民銀行、公安部等四方行政接管。消息公布后,與南方證券有關的共有9家上市公司隨即發布了公告,其中7家為南證股東。他們分別是:上海汽車、首創股份,各投資南證3.96億元,兩企業與深圳市投資管理公司一起,以10.41%的持股比例同為南證的第一大股東,東電B股,投資2.2億元,占5.78%股權;邯鄲鋼鐵,投資1.1億元,占2.9%股權:萬鴻集團,投資8334萬元,占2.19%股權,海王生物,投資7700萬元,占2.03%股權;中原油氣,投資4950萬元,占1.3%股權。
令人不解的是,這7家同為南證股東的上市公司,除了郎鄲鋼鐵已計提5175萬元長期投資減值準備外,其他6家均稱,南方證券被行政接管后,劉本公司的財務狀況會有一定影響,但影響程度大小目前尚無法判斷,因此均未汁提減值準備。
那么,在南方證券“財務、資金情況繼續惡化”的情況下,作為股東,所投資的股權要不要計提減值準備呢,
當然,從會計角度看,所有這些公司的股權投資比例都在20%以下,會計處理采用的都是“成本法”而非“權益法”,即只要南方證券沒有清算破產,投資的成本沒有“輸光”,不必按投資比例計算權益損失。但是,財政部又明確規定,所有上市公司都必須計提八項減值準備,其中之一就是“長期投資減值準備”。從謹慎性原則出發,投資的南方證券既然出現了大問題,就必須計提減值準備。問題是,如今南方證券剛剛被接管,損失多大,窟窿多深,確實誰也無法估計,真要計提也沒有依據啊。
我們不妨來看看邯鄲鋼鐵,其1.1億元投資是怎么計提掉5175萬元減值準備的。2003年5月23日,邯鄲鋼鐵曾經發布過一則公告,該公告說,“在2002年年報編制時(公司年報于3月12日披露),由于未獲得南方證券的財務報表和亞洲證券、華鑫證券的審計報告,暫按2002年度未審計報表編制。近期,公司收到亞洲證券、華鑫證券的審計報告,以及南方證券未經審計的財務報表后,補捉長期投資減值準備4347萬元,補計投資收益—33萬元,上述合計影響2002年度凈利潤4380萬元。”公司遂對2002年年報數據予以更正,每股收益從原來0.356元更正為0.326元。由此看來,邯鄲鋼鐵計提減值準備的依據便是有關券商的財務報表,而截至2003年9月底,邯鄲鋼鐵投資南方證券的1.1億元已經計提5175萬元,即有47%的投資額已被計提,或者說,從邯鄲鋼鐵獲得的南方證券財務報表看,至少有47%的股本金已經輸光了。
既然邯鄲鋼鐵能夠獲得南方證券的財務報表,其他幾家上市公司股東理所當然地不可能拒之門外,所謂影響多大難以判斷云云,也就是一句托詞。而且,從重要性原則分析,也許上海汽車、首創股份等大公司,投資南證的金額占公司凈資產的比例很小,可力鴻集團就是個例外了。目前,萬鴻集團凈資產總共才2.95億元,投資南方證券的8334萬元要占到其凈資產的28%,若按邯鄲鋼鐵的比例至少得計提3900萬元,每股就要攤上0.19元,使已經虧損的這家公司雪上加霜,萬鴻集團為什么不發布重大事項公告呢?
從深層次分析,這些公司的不予計提,也許是寄希望于政府。雖然,面對南方證券這樣的“龐然大物”,從,扣國特色看問題,政府不會坐視不管,但是,這同財務會計準則并不矛盾。就如部分ST公司,為了免于退市,最后政府往往會動用財政補貼等方式來撐他一把,但是在尚未收到補貼款之前,公司還得發布叮能退市的風險提示。日前,在2003年報行將披露之時,中國證監會再次發布《關于進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財務信息披露質量的通知》,要求上市公司必須建立、健全八項汁提的內控制度,對公司各項資產的潛在損失作出適當的估計。并強調,上市公司不得以存在重大不確定性為由,對可能承擔的損失不予確認和計量。類似投資南方證券要不要計提減值準備,答案已經很清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