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勇 孟 眉
隨著世界經濟一體化的不斷深入,
國際競爭的日趨激烈,我國企業成長的
壓力也與日俱增。然而我同企業既缺乏
大規模經營的經驗,又缺乏國際化發展
的成功先例。美、德兩國企業的成長纖歷
則為我們提供了很好的藍本。
—、美國的經驗
1、宏觀背景
(1)巨大的市場規模。19世紀晚期,
美國當時廣袤的國土面積,巨大的人口
規模所帶來的需求為美國企業的發展提
供了強大的推動力。人口在空間上的較
大分散促使美國企業在國內市場比海外
先行建立了更多的生產、經銷單位。而在
19世紀70年代到20世紀30年代大蕭條期
間,較快的人口增長和人均收入的增長
所導致的市場潛力的擴張,更加大廠美
國企業的初始領先優勢,為美國企業家
提供了比當時世界上任何其它地方更多
的機遇。
(2)優越的技術環境。技術革新和
進步足大型工業企業產生和發展壯大的
另一個基木條件,良好的國家技術環境
和勇于技術創新的企業機制是美國纖濟
領先世界的根本原因,也是美國企業成
功的核心因素。19世紀晚期,以鐵路技術
為代表的運輸領域和以電報為代表的通
訊領域的技術革新和進步大大加快了商
品流動的速度,推動企業加大對生產、分
銷領域的投資,使得規模經濟和范圍纖
濟得到充分實現;而且交通和通訊基礎
沒施有效運營對組織上、技術上管理協
調提出的要求,開創了美囚企業大規模
管理層級發展的序幕。當美國企業首先
對生產、分銷、管理進行了成功的三重投
資以后,這些先驅企業迅速主宰了市場,
它們擁有無可比擬的競爭優勢和領導地
位也就順理成章。
(3)行效的市場競爭機制。在20世
紀最初的10年,美國田采取了一系列保
證市場競爭秩序、消除壟斷、限制政府干
預經濟的權利的措施和法規,塑造了最
有效率的市場機制。美國大型企業不得
不為市場份額進行功能忭及戰略什的競
爭,而正是這種無休止的競爭壓力,培養
了美國企業敏銳的市場反應能力、無時
無刻不在的憂患意識、富于進取的經營
理念、勇于創新的創業精神,這些都凝成
丁強大的企業競爭力。
(4)先進的文化取向。文化對一國
纖濟和企業的影響日益被纖濟界所重
視。只有200多年歷史的夭閑,其國民基
本廠是來自溝外的移民。不同大陸,不同
國家的小同文化,仆這片上地上相互撞
擊、不斷外交、不斷融合、不斷創新,形成
了機會均等、強調個人價值、推崇競爭、
注重團結協作、講求信譽的先進文化。而
這種文化塑造了擁有管理層級制,并進
而取得強大競爭力的美國大型企業。
(5)特殊的歷史機遇。美國的強大
及具大型企業的成長也有著深刻的歷史
背景。作為英國19世紀前北美最大的殖
民地和原材料地,美國為其以后的騰
飛和發展奠定了物質基礎。戰爭作為另
—個因索客觀上也幫助了美國企業。間
隔時間不長的兩次世界大戰,在造成生
靈涂炭的同叫,也摧毀廠德國、英國的大
型企業。而地理上的獨特優勢,為美國企
業統治世界掃除了障礙。巨大的需求,遠
遠小足的供給,加速丁關閘企業的擴張
和彭脹。
2、企業微觀行為
宏觀背景的優越州為美同企業的迅
貓發展提供了堅丈的基礎,而能否將這
種優越的條件與企業的發展結合起來則
取決于企業的微觀行為。美國企業充分
抓住了這一歷史機遇,經過100多年的發
展,終于獲得冠絕全球的勢力。這種地位
的取得是美國大型企業不懈努力的結
果。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以組織能力為本。美國大型企
業的擴張以組織能力的形成為根本,而
這種能力就是在企業內部組織起來的物
質設備和人的技能的集體。通過對生產
設備、營銷設施、管理能力的三重投資并
進行捏合,將這些設備、技能結合到一個
統一的組織內,使全部設備和技能發揮
的力量超過分散的設備和技能加在…起
的總和,從而仗企業獲得巨大的規模纖
濟效益和強大的競予力。
(2)以速度制勝。市場機會稍縱即
逝,經濟形勢紛紜復雜,這就要求企業當
面對市場機遇出現時,迅速地采取行動,
以免錯失良機。美國大型企業充分貫徹
了這一原則,它們積極尋求市場機會,迅
速進入新產品市場、努力獲得新技術、以
最快速度求得支配權,為企業創立先行
優勢。
(3)以全球市場為日標。當歐洲企
業關注其國內市場,亞洲資木主義還處
刁:萌芽狀態時,美囚大型企業已將其目
光投向全球。向國外出口、在國外建立銷
售設施、直至直接建廠生產,美國企業在
不到20年的時間內就搶占了大部分的世
界市場。它們不但控制著本國的市場,而
且還成功地進入了歐洲發達田家的市
場,撲擁有先行者的優勢。
美國企業以組織能力為依托,以跨
國經營的視角為指引,通過迅速地行動,
很快就取得了先行者的優勢,一旦獲得
這種優勢,別國企業要想挑戰這種地位,
就得審時度勢,千方百計尋求突破門,付
出巨大努力才可能成功。
二、德國的經驗
1、宏觀背景
德國作為后起的工業強國,其企業
作為挑戰者,在強大的美國企業以及首
先完成工業革命的英國企業—山前,毫小
退縮,以弱勝強,經過兩次世界大戰而
屹立不倒,充分展示了德國企業旰盛的
生命力。而這種生命力的取得源自德同
企業對當時所面臨環境的反應。
(1)狹小的國內市場。德國企業相
對于美國企業所R6臨的最大問題就是國
內市場的狹小。人口增長緩慢、幾大部
分生活在農村及小城鎮、國土面積小,
更重要的一點是人均收入遠遠低于美同
的水平,這些都限制了市場增長的潛
力。德國企業無法通過國內市場立足世
界。
(2)競爭激烈的囚外市場。德國企
業不但要面對已經占據有利位置的先行
者——美國企業的巨大壓迫,還要面對
英國以及其它歐洲企業的強大壓力。如
何突出重圍成為德國企業當時面臨的卜
大難題。
(3)雄厚的教育叢礎。20世紀初,
處于世界最佳之列的德國大學和研究機
構在向工業企業提供技術知識和利技知
識,以及熟練的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方
面走在其美國同行前面,這是德國企業
能夠迅速進入新興產業,主導新興市場
的制勝法寶,也是其在已有產:業扭轉局
勢的重要原因之一。
(4)獨特的融資模式。德同企業的
資金提供方法與眾不同,在一家企業的
初始創立和發展小,銀行發揮著重要的
作用。銀行為企業在生產、銷售和管理
三千方面的投資進行融資,為企業的規
模發展和范田經濟提供支持,這推動丁
企業在初期的迅速成長。當企業已經開
發了自己的組織能力后,自籌資金就成
為主要模式,董事會小的銀行家就變得
無足輕重了。
2、企業微觀行為
德國企業面對的形勢遠沒有美國企
業當時面對的情況那么有利,甚至還不
如萸同個業。在這種怙況下,德叫企業
充分抓作自身的優勢,采用靈活的策
略,最終獲得成功。它們的經驗總結如
下:
(1)政府的支持。在面對強大的競
爭對手,日個業自身的力量不足時,政
府的支持此時就顯得龍為必要。政府通
過給予資金支持、提供信息幫助、增加
政府購頭、為企業的合撲提供法律基礎
等,加速了企業成長,提升了企業實
力。
(2)靈活的市場選位。面對競爭力
遠勝自己的對手,站在挑戰者的位
置,德國企業采取了人活多變的發展戰
略。在競爭力較弱曲行業,企業的市場
定位于競爭小激烈的欠發達國家,隨著
自身力量的不斷增強,然后進入競爭激
烈的發達同家市場,同美、英企業進行
角逐;面對于自身有優勢的行業,則首
先進入發達國家市場,搶占有利位置,
迅速確立自身優勢,然后在向其它市場
邁進,形成今球勢力。
(3)山皮重視新興市場。德國良好
的教育體馴,以及企業與科研機構和大
學之間緊密的聯系,為德國企業迅速掌
握新技術、丌發新產品、開拓新市場創
造了條件。兒具是第二次工業革命所出
現的新技術。通過對這些新技術的跟
蹤,德國企業迅速其將產業化,成為該
行業的先行者,使自己處于最什位置。
(4)積極開展企業間合作。面對殘
酷的市場競爭,企業引無法依靠自身
的力量得以生行。在這種形勢下,德國
企業之間或者與國外先行者開展互利合
作則成為一劑良方,通過企業間的技術
合作、資源共享、市場維持乃至最終合
仆,大大加強廠德國企業的生存能力和
競爭力。
德同企業在不利的條件下,利用自
身的優勢,通過深思熱慮的策略選擇,
扣轉了不利局面,確立了世界頂級企業
的地位,以為德國經濟的騰飛奠定了基
礎。
三、對我國的啟示
1、在政府層面上。在我同市場機
制改革的大方向下,政府的首要任務
是,為我國企業的發展奠定—個良好的
大環境:(1)有秩序的競爭環境;
(2)健全的法律體系;(3)統—完善
的產品、要素和資本市場;(4)規范
的受制衡的政府行為。其次政府應為介
業做好各種服務:(1)為企業提供各
種各樣的信息服務;(2)大企業跨國
經營人才的培養;(3)完善教育制度,
促進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4)兒我
國企業國際化拓寬融資渠道和方式。址
后,政府應積極應對全球化,實施大介
業戰略,培育具有競爭力的大型:傘業集
團參與國際競爭。
2、在企業層面上。在市場競予的
大環境確立的情況下,企業首先應當加
快內部改革:(1)明確產:權;(2)站
立規范的法人治理結構;(3)創立優
秀的企業文化。其次,企業應選扦靈活
的發展策略:(1)培育自己的核心競
爭力,建立自身的獨特競爭優勢。(2)
市場選擇:競爭力弱的企業應立足本國
市場,積極進入發展中國家市場,然后
謀求發達國家市場;而具有一定品腫優
勢和競爭力的企業則可以積極投身發達
國家市場,同時放眼全球市場。(3)
經營模式選擇。根據企業自身的行業特
點和所處環境的不同司選擇不同的纖什
模式:創建國際品牌戰略、貼牌生產:戰
略、混合品牌戰略和加入個球制造網戰
略。(4)積極開展企業間合作,以及
與跨國公司的戰略合作,獲得先進的技
術、設施和管理經驗、組織資木。加速
企業的發展。(5)敏銳捕捉新興技術、
新興市場和新興產品,以獲得先行者的
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