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初涉職場者還是跳槽到新的工作單位的“老鳥”,往往會發(fā)現(xiàn),身邊并非都是清一色的同齡人。與不同年齡段、不同文化背景、不同職業(yè)履歷的人共事,便無法回避“職場代溝”的存在。年齡的差異導(dǎo)致觀念、知識結(jié)構(gòu)與行為方式的不同,“職場代溝”有時會給溝通與協(xié)作帶來障礙,甚至成為讓職業(yè)發(fā)展從此擱淺的鴻溝。“代溝”里翻船的例子多的是。面對“職場代溝”,許多職場人士會恨不得能如“三級跳”運動員一樣,跨鴻溝如坦途。事實上,職場上也存在能跨越“代溝”的“三級跳”。
鋪平“起跳”跑道
個案一:余明剛剛跳槽到一家物流公司,就發(fā)現(xiàn)自己處境不妙——上有一群人到中年的同事,下有一幫剛出校門的大學(xué)生同事。他努力想融入這個團隊,可沒多久,就發(fā)現(xiàn)與同事之間有一道“代溝”,無論是在工作上還是在私人交往中,都很難與他們溝通。溝通的不暢,使工作處處掣肘,自己幾乎成了孤家寡人。余明干脆就誰也不答理,但這樣讓他更孤立了。終于,難以忍受的隔閡讓他向部門經(jīng)理遞上了辭職報告。經(jīng)理退回了他的報告,勸他試著與同事們多溝通,一個月后再決定是否遞交辭職報告。經(jīng)理說:“你感受到代溝的同時,同事們同樣也在受代溝的困擾。代溝不是你一個人的事,而是整個團隊的事情。回避不是辦法。”余明細想經(jīng)理的話,覺得有道理,即使辭職,到新的公司,也難保不會遇上代溝。他開始站在同事的角度經(jīng)常與他們聊天溝通,同事有困難也很熱心去幫助。很快,余明就發(fā)現(xiàn)了變化,雖說生活方式和生活態(tài)度不同,但同事之間還是有很多聊得來的地方的。工作上,即使意見不同,同事們也不會當面發(fā)作,而是用很委婉的方式告訴他。一個月后,余明把那份辭職報告給撕了。
面對“代溝”不必望而生畏,害怕代溝,不敢溝通,代溝會越來越深。完全可以在戰(zhàn)略上藐視它,在戰(zhàn)術(shù)上重視它。與不同年齡層的人交流與溝通便是“三級跳”的助跑,好的助跑才有助于發(fā)生代溝時的“起跳”。
動作要領(lǐng):代溝是困擾交流與溝通的難點,要克服代溝的阻礙,首先得選擇對方能接受的交流和溝通方式。其次,要與人為善。善意和微笑是不同年齡層都聽得懂且樂意接受的語言,平時應(yīng)多了解同事的情況,了解越多,就越能理解對方。即使你與對方觀點不一樣,也可在言談中表露出你對他的熟悉,即使無法消除代溝,也不會妨礙你們友誼的發(fā)展。再次,不要太心急。“代溝”是由于幾年甚至幾十年的年齡差異所導(dǎo)致的,因此,交流、溝通要有細水長流的耐心,心急吃不得熱豆腐,想通過短時間的交流,就一勞永逸地解決代溝問題是不太現(xiàn)實的。
與“賣老族”化敵為友
個案二:講究職場倫理與資歷是不少傳統(tǒng)企業(yè)和機關(guān)或多或少都存在的“潛規(guī)則”,于是,職場里少不了會有一些喜歡倚老賣老的“賣老族”。剛畢業(yè)的阿珍在一家銷售公司找到了份文員的工作,可辦公室里的同事都比她年長許多,還有兩位同事是出了名的“賣老族”。阿珍仿佛陷入了“小媳婦”似的困境。那兩位“賣老族”對阿珍的工作、生活都要以“過來人”的姿態(tài)處處干涉,事事指導(dǎo),讓阿珍無法施展才華。
阿珍的職位,以前還有兩個女孩做過,都是因為與幾位老同事相處不好而被排擠辭職的。確實,兩位“賣老族”觀念陳腐,卻又自以為正確,所謂的指點也大多是些陳詞濫調(diào)。但阿珍知道自己要想站住腳,就非得將兩位“賣老族”給擺平不可。
分析了一番“賣老族”的心態(tài),阿珍覺得自己很能理解“賣老族”的行為方式了。對比自己年輕的新人的到來,“賣老族”也許會感覺到威脅,于是便會有敵意,指手畫腳地“賣老”,其實這也可看做是他們面對新人所帶來的“沖擊”時的無奈與自我保護。
攤上了與“賣老族”共事,消除“賣老族”的敵意就至關(guān)重要,因為他們在工作上既能給新人最大的幫助,也能設(shè)置最大的障礙,是敵是友就取決于新人的態(tài)度。阿珍對“賣老族”選擇了尊重、理解。對“賣老族”的指手畫腳,阿珍每次都很有禮貌,做洗耳恭聽狀,可該怎么做,她還是按照自己的做法去做。但取得了成績,她也不忘向“賣老族”表示一下感謝。阿珍贏得了兩位“賣老”同事的好感,他們最終都以幫助阿珍為快樂。
動作要領(lǐng):理解和尊重“老前輩”是填平與“賣老族”代溝的上策。如果換一個角度來看待倚老賣老者,就會發(fā)現(xiàn)他們還有許多優(yōu)點,其倚老賣老的行為,多少都對“新人”能起到指導(dǎo)、借鑒作用,通過他們的“教誨”,你可以盡快熟悉工作,融入到團隊中去。當然,對“賣老族”也不可一味遷就或曲意討好,要不然會讓人覺得你始終是個沒主見、不能獨當一面的“新手”。不過,反對“賣老族”一定要顧及他們的面子,講究方式方法,不在公開場合反對,盡量避免正面的沖突,最好采用私下談心的方式來表達不同看法。
心中無“溝”
個案三:自打第一天上班起,小翔就特別注意消除與同事之間的代溝。對比他年長的同事,小翔把他們當做師長看待,從來都是言聽計從。聊天把心里話都告訴他們,碰到同事向他傾訴,他也耐心地聽著。小翔很快就贏得了懂事、聽話的評價。可這種“溝通”也帶來了嚴重的負面影響。小翔發(fā)現(xiàn)自己心理承受能力似乎到了極限,一碰到年長的同事,就感覺到壓力,同事似乎都不把他放在眼里,更談不上尊重了。而且,小翔的言談舉止變得縮手縮腳,他生怕一有閃失就讓“代溝”越扯越大。這直接影響到他工作能力的發(fā)揮。
有次,小翔有位被他視為“大哥”的同事有外遇的事被傳開了。他不知怎么就認定是小翔傳出去的。任小翔怎么解釋他都不信。從此,這位“大哥”與小翔形同陌路。不久,公司里就有小翔生活不檢點的謠傳,小翔不知道該怎么去澄清,非常痛苦。無奈之下,小翔跳槽換了家單位。到新的單位后,小翔反思了前一次的教訓(xùn),覺得上次失敗是因太在意“代溝”,讓“代溝”變成了沉重的負擔,過于謹小慎微,將自己定位在“溝底”了。
到新單位,小翔注意與同事保持適當距離。他在上班時和同事只談工作,不談生活。他覺察到,心中“無溝”,才能不經(jīng)意地淡化“代溝”。小翔改變了策略,工作歸工作,因“代溝”產(chǎn)生了分歧,他也要堅持就事論事,不再為表面上去彌合“代溝”而放棄自己的主張。小翔的工作能力非常不錯,才幾個月下來,他這個新人不但被同事接納,還贏得了尊重。
動作要領(lǐng):很多時候,刻意去消除“代溝”反而會起到強化“代溝”的副作用。給心理減負,運動員才能取得好成績,跨越職場“代溝”的“三級跳”,同樣需要在放松的狀態(tài)下才能跳得最遠。心中無“溝”,拋開“小字輩”的自卑,調(diào)整心態(tài),既尊重年長同事,又盡力保持自我個性,通過自然磨合使“代溝”消于無形。心中無“溝”,就要勇于與有“代溝”的同事平等地交流、探討,用自己的工作能力和業(yè)績來使對方認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