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電、普天,像也不像。信息產業的兩個樣本,興衰成敗系于何處?
昔日獨大的一個產業,如今莫大的一家企業。曾經分別由電子部、郵電部“三十六變”而來的中國電子、中國普天,同在一個屋檐,如何只識得后者、忘了前家?
當年的歐陽忠謀已為公眾熟透。普天系的品牌雄心、強力削藩,終因路徑操作難度實在太大,只見得落葉人歸去。而中電系無聲勝有聲的資本狂飆,卻讓人迷花亂眼,莫知所來、莫知所往。
一切因人而異。很多人甚至不知道中國電子的掌門是誰。一個玩的是產業、一個玩的是資本。同樣面臨企業改制的重任,同樣是要完成行業總公司到企業化經營的轉變,卻深陷有權力而無實利,有骨架而無血肉,有資源而無制度的“陷阱”。
信息產業被認為是市場化改革最為成功的行業,當海爾、聯想們在產權、機制等方面已無所束縛的在海內外市場上頻頻出手的時候,作為一朝的絕對統治者,這些行業總公司的興衰成敗究竟系于何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