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30年8月,中共中央命令紅七軍北上江西。同年11月初,鄧小平、張云逸率領紅七軍集中河池整編,改縱隊為師,全軍編為19、20、21三個師。原第三縱隊編為紅七軍21師,師長韋拔群,師政委由右江特委書記陳洪濤兼任。當時前委決定,留下21師繼續堅持右江革命根據地的斗爭,原第三縱隊身強力壯的指戰員和較好的武器,全部撥給北上兩個師,21師的兵員再從右江各縣赤衛軍抽調組建。韋拔群、陳洪濤以黨的利益為重,堅決執行前委的決定,高舉“中國工農紅軍第七軍21師”軍旗,帶領21師剩下的70多名病弱的指戰員和30多支舊槍,回到右江,投入紅軍重建工作,保衛革命根據地。
就在這時,廣西桂系軍閥乘紅七軍主力北上之機,調動大批軍隊和各地民團,攻占右江沿岸各縣,東蘭、鳳山危在旦夕。面對這一嚴峻形勢,紅21師分片防守,韋拔群、陳洪濤帶領師部特務營進駐西山(東蘭縣境,今屬巴馬縣)作總指揮。為了保存實力,師部決定不與敵主力硬打硬拼,以小分隊開展阻擊戰和游擊隊,利用地形地物,牽強攻弱,相機行事,聲東擊西,各個擊破。此時,中共右江特委和右江工農民主政府也轉移西山,領導反“圍剿”斗爭。
1931年春至1932年夏,桂軍一直以西山為“圍剿”重點,反復進攻,多次搜捕,但始終找不到紅軍主力,找不到韋拔群、陳洪濤下落。1932年5月,國民黨東蘭縣長兼東鳳“剿匪”司令李瑞熊挖空心思,懸賞一萬元光洋緝拿韋拔群,懸賞七千元光洋緝拿陳洪濤,懸賞布告到處張貼,懸賞叫喊日夜不停。韋拔群、陳洪濤兩人商議,決定將計就計,揭露敵人陰謀。他倆指派警衛戰士韋華扮演“叛徒”,星夜下山到武篆團局詐報,說紅軍衛士隊在西山巖洞謀反,捉住了韋拔群,陳洪濤已逃走了。武篆民團局長梁旭秋半信半疑,即派兩胞弟梁五、梁六及陳守先(原紅軍連長,后叛變)三人,跟隨韋華上西山去看看是真是假。
事前,韋拔群早已料到敵人要上西山來,他站在巖口探望,當看到韋華招手示意時,他就鉆進巖洞躺到床上蓋上棉被,用紅泥水涂臉,手套麻繩,嘴巴呼呀呼呀地叫喊:“痛死人了,痛死人了……”走到近前,韋華指著韋拔群問來人道:“他是不是韋拔群?”來人異口同聲回答:“正是正是,正是韋拔群。”就在這時,兩位扮裝叛徒的衛士伸手過來,要他們交出懸賞錢。來人沒帶錢,答應回去送錢來。他們急忙向后轉,趕去武篆見梁旭秋。當梁獲悉屬實報告后,歡喜若狂,打著火把連夜趕往縣城,飛報縣長李瑞熊。李也信以為真,急忙籌集2000元光洋,交給梁旭秋,并對梁說:“懸賞一萬元是騙人的花紅錢,不要吐露,你帶這2000元去交換韋拔群,快去快辦,日后給你升官。”
西山猴子坳古木參天,山高坳險,這里是敵我雙方事先約定的交換地點。韋拔群、陳洪濤早已埋伏武裝力量,架設石頭,等待敵人。交換那天,梁旭秋帶領民團來到坳下,叫喊韋華交出韋拔群,下山來要錢。突然,草木山中槍聲響,石頭滾落滿山,梁旭秋翻滾地上,丟下光洋,受傷逃命;陳守先被韋拔群擊斃,落下深谷,梁五梁六被石頭打斷手腳,慘叫連天;民團傷亡不少,不敢抵抗,逃散下山。
將計就計這一仗,陳洪濤奪得2000元光洋,韋拔群開槍懲辦了叛徒,衛士班追擊民團下山,打擊了敵人的囂張氣焰。李瑞熊中計上當,后悔當初,急令下屬官員奔跑四方,撕毀懸賞布告。東蘭縣城街民看見李瑞熊的狼狽相,大家就歡唱山歌:
“多才多謀韋拔群,將計就計破瑞熊。
最蠢最笨李縣長,送錢上山給紅軍。
撕毀布告已晚了,何不拿刀割喉嚨。”